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832) 作品数:5 被引量:37 H指数:3 相关作者: 丁依红 楼怡 施征 吴焕淦 沈利荣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金华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成全麻组12例,针药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A)。经穴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持续电针刺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6h、8h、24h、44h镇痛泵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评分;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术后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β-内啡肽(β-EP)、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针药组患者术后4h镇痛泵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术后4h、6h、8h、24h及44h VAS及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针药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β-内啡肽、皮质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而针药复合麻醉能产生一定的镇痛效应,但其程度较弱。 沈利荣 顾陈怿 丁依红 楼怡 吴焕淦 施征 马晓芃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 肿瘤 针刺镇痛 Guiding Role of Muscle Region Theory in Acupuncture Anesthesia 被引量:7 2008年 As a part of acupuncture system, acupuncture anesthesia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theory. Muscle region is also a part of acupuncture system and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esthesi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muscle regions and nerves acts as the substantial foundation of the guiding role. At the same time, acupuncture anesthesia has been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uscle region theory. The cyclic development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practice-theory-practi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view. 施征 吴焕淦 口锁堂 张仁 刘立公 韩丑萍针刺信息传导途径研究——针灸正常大鼠“足三里”穴对胸导管淋巴液量及其中组胺和P物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灸"足三里"穴对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及其淋巴液内组胺(Histamine,HA)及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药物麻醉后,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复制大鼠胸导... 胡雯雯 刘阳阳 郭义 李桂兰关键词:针灸 淋巴液 组胺 P物质 文献传递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顾陈怿 沈利荣 丁依红 楼怡 吴焕淦 施征 马晓芃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 镇痛 病人控制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两种针刺方式辅助用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针刺非经非穴与针刺经穴辅助用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针刺非经非穴辅助麻醉,B组患者则给予针刺经穴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肌松效应指标,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6 h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肌松起效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肌松维持时间显著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和术后6h镇痛药物用量均显著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经穴辅助用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延长肌松时间,改善术中和术后麻醉镇痛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效果优于针刺非经非穴。 张磊 吴超关键词:穴位 全身麻醉 胆囊切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效果 被引量:3 2011年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排量(CO)、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①3组患者气腹后CI、CO、ACI明显降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HR、MAP、SVRI均明显增加,经穴组则变化较小;②经穴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分别比全麻组节约14%、13%、25%;③经穴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快于非经非穴组及全麻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用针刺经穴复合全麻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恢复迅速。 顾陈怿 沈利荣 丁依红 楼怡 吴焕淦 施征 马晓芃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 血液动力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