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2104)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鲍献文朱学明胡莹莹李延伟陈淑梅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营养盐
  • 1篇沿岸
  • 1篇预警
  • 1篇预警研究
  • 1篇灾害
  • 1篇植物
  • 1篇中国近海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秋季
  • 1篇近海
  • 1篇聚类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耗散
  • 1篇防御
  • 1篇防御对策
  • 1篇风暴潮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交通部天津水...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3篇朱学明
  • 3篇鲍献文
  • 1篇刘桂梅
  • 1篇孟庆凌
  • 1篇丁广佳
  • 1篇刘清容
  • 1篇张薇
  • 1篇宋德海
  • 1篇陈淑梅
  • 1篇靖春生
  • 1篇丁龙
  • 1篇李延伟
  • 1篇王丕波
  • 1篇胡莹莹
  • 1篇袁本坤
  • 1篇张晓举
  • 1篇曹雅静
  • 1篇李培顺
  • 1篇高晓慧
  • 1篇冯春辉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Observ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 Yellow Sea water masses in summer
2010年
In this paper, we characterize the North Yellow Sea (NYS) water masses in summer by analyzing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surveyed in 2006. The Liaonan Coastal Water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salinity westward and southward flow paths. The westward path flows parallel to land, turns to the south, then to the southeast adjacent to the mouth of the Lushun River, where it mixes with other coastal water directly to the southwest. It becomes the main source of low salinity water in the deep water area west of 123°E. The high-salinity Lubei Coastal Water is the remnant of the winter Lubei Coastal Water, which is located mostly in a small area between Yantai and Weihai, and does not originate in the Bohai Sea Coastal Water. The two NYS zones demarcated at 123°E have distinctly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wo high-salinity centers east of 123°E, whereas there is low-salinity water to the west whos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structures are complex, composed of the coastal water south of Chengshantou, the Liaonan Coastal Water and the Bohai Sea Water.
鲍献文李娜吴德星
西北太平洋的一种潮汐数值同化模型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FVCOM海洋数值模式,在球坐标系统下考虑非线性效应和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基于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建立了包括中国近海、日本海、鄂霍次科海和部分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高分辨率海洋潮汐数值模型,并采用趋近法同化84个沿岸验潮站的观测资料。模拟结果与175个验潮站的实测结果拟合良好,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振幅和迟角的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4.0cm和5.6°,2.4cm和7.5°,2.6cm和6.3°,1.5cm和5.0°。依据调和分析结果给出了4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分布,得到8个半日分潮和5个全日分潮的无潮点,证实了宗谷海峡全日潮无潮点的存在,首次模拟得到津轻海峡的全日潮无潮点;还给出了整个计算海域内最大可能潮差和潮汐余水位的分布特征。
朱学明鲍献文黄必桂石新刚靖春生
关键词:潮汐FVCOM
辽河口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研究辽河口浮游植物群落长期演变的特征,于2010年10月对辽河河口进行了10个站的浮游植物生态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以及水平分布等特征参数。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5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达23种,甲藻和金藻各1种。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27.26×104/m3,细胞数量自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生物多样性水平一般。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可划分为河口类群、过度类群和外海类群3个生态类群。枯水季节辽河径流对辽河口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主要在靠近河口的区域,磷是影响辽河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张晓举王丕波冯春辉温若冰丁龙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营养盐聚类
赤潮快速预警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文章研究和探讨了几种赤潮快速预警的技术,介绍了这几种赤潮预警技术在"863"项目"赤潮重点监控区监控预警系统"和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中"赤潮监测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实现高精度、高时效的赤潮预警,达到了减少赤潮灾害的目的。
高晓慧王娟孟庆凌
关键词:赤潮
山东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山东沿海地区是风暴潮灾害频发区域之一,其中,莱州湾西南部沿岸为我国温带风暴潮最频繁和最严重的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风暴潮灾害。风暴潮灾害已经成为影响乃至制约山东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近年来的现场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概括性地总结出了山东省沿海风暴潮成因、发生频率和历史风暴潮灾害及其变化规律等,认为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呈逐年增加趋势;在分析了现有防御能力及存在问题等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海洋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防御对策。
袁本坤刘清容张薇曹雅静李培顺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防御对策
夏、秋季北黄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2011年7月(夏季)和2011年10月(秋季)北黄海海域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黄海夏、秋季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秋季北黄海营养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NO3-(1.57±1.71),(5.93±3.84)μmol/L,NO2-(0.22±0.18),(0.88±0.93)μmol/L,PO43-(0.22±0.13),(0.40±0.23)μmol/L,Si(OH)4(4.98±2.23),(6.71±3.24)μmol/L,NH4+(1.35±0.90),(1.23±0.69)μmol/L,夏、秋季北黄海NO3-分别占溶解无机氮的49%和74%.2个季节近岸海域表层营养盐浓度均高于中部海域,底层浓度高于表层,高值区是冷水团区.各断面营养盐的垂直分布层化现象明显,受冷水团以及水体交换混合的共同影响,浓度由表至底逐渐升高.夏、秋季表底层N/P、Si/N和Si/P比值的水平分布为近岸海域高于中部海域,且夏季北黄海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受磷限制.
李延伟胡莹莹陈淑梅
关键词:北黄海营养盐
环日本岛沿岸海平面长期变化特征与机制的研究
2009年
利用环日本岛沿岸38个验潮站连续36 a的实测水位资料,分析了环日本岛沿岸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海平面的异常变化在1984年前后发生较大转折,近20多年来主要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部分站位在1997年前后也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海平面的长期变化中存在较长周期的波动情况。通过对所有验潮站的日平均海平面序列进行平均,发现与西北太平洋SST异常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8;与太平洋年代际变化(PDO)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与西北太平洋风旋度场的异常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2。结果表明环日本岛沿岸平均海平面的长期变化受到海水热膨胀效应、太平洋年代际变化以及风应力引起的海水堆积和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发现从2000年开始西北太平洋的SST开始下降,而平均海平面仍然在持续上升,其上升原因还需作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朱学明丁广佳鲍献文张婕
关键词:海平面PDO
西北太平洋的潮能通量与耗散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同化沿岸验潮站数据的高分辨率潮汐数值模型结果,分析研究了包含中国近海、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在内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全日、半日分潮的潮能通量与耗散。西北太平洋的潮波能量分3支,分别传入鄂霍次克海、东海和南海。传入东海的半日潮波能量是传入南海的3倍左右;传入南海的全日潮波能量是传入东海的5倍多。传入中国东部海域的M2分潮能中,有64.3%耗散在东海,32.4%耗散在黄海,仅有3.2%耗散在渤海;而K1分潮能中分别有48.2%、31.4%及7.1%耗散在东海、黄海及渤海。进入南海的潮能中,仅有32.7%的M2分潮能和38.3%的K1分潮能耗散在南海的北部海域,另有23.9%的M2分潮能进入并耗散在台湾海峡,其余则进入南海南部。传入日本海的太平洋潮能很少。鄂霍次克海消耗的全日潮能是半日潮能的2倍。
朱学明宋德海鲍献文刘桂梅
关键词:中国近海潮能通量潮能耗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