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449)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3H指数:8
- 相关作者:赵卫东钟世镇李严兵谢叻刘阳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颌面部交通事故伤的量化研究与进展
- 2005年
- 关于颌面部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鉴定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鉴定易引起争议,相关研究成为医疗、法医以及交通行业的热点。为此,我们对颌面部交通事故伤的量化标准的发展状况,研究方法、量化标准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几个难点问题迸行简要的综述,希望能为法医颌面交通事故伤的量化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 赵卫东刘阳王慧君钟世镇
- 关键词:法医学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颌面部交通事故伤法医鉴定
- 腰椎椎弓根通道不同头尾偏角方向变化规律的数字解剖学特点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个体化腰椎椎弓根通道在外偏角不变而不同头尾偏角方向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9在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完成。选取1例健康成人腰椎CT连续扫描数据集,应用Mimics8.11三维重建腰椎数字解剖模型,将腰椎数字模型导入Surface10.0,获得椎弓根通道的正投影区内边界及其正投影区内边界内、外切圆,获得内切圆经椎板、椎弓根与椎体的通道长度,获取各内、外切圆半径大小,对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椎弓根通道的可视化显示。结果:①内切圆半径:L1~5左右椎弓根通道正投影区内切圆半径在设定头尾偏角大小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左侧内切圆半径分别为(3.01±0.02),(3.89±0.03),(4.13±0.04),(5.16±0.43),(5.37±0.73)mm,右侧分别为(3.49±0.03),(4.34±0.06),(4.55±0.13),(5.26±0.36),(5.27±0.83)mm。②外切圆半径:L1~5左右椎弓根通道正投影区外切圆半径在设定头尾偏角大小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左侧外切圆半径分别为(7.22±0.81),(7.96±0.43),(8.04±0.34),(8.15±0.21),(11.00±0.40)mm,右侧分别为(7.82±0.55),(8.03±0.26),(7.76±0.40),(7.81±0.29),(10.77±0.30)mm。③通道长度:L1~5左右椎弓根通道正投影区内切圆通道长度随头尾角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趋势,左侧通道长度分别为(40.49±6.73),(41.49±6.12),(42.02±7.55)(37.02±7.58),(38.87±10.37)mm,右侧分别为(38.08±6.33),(41.16±5.03),(42.01±6.53),(37.94±7.71),(37.66±4.32)mm。结论:腰椎椎弓根通道大小是随头尾偏角方向不同而不同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应用数字技术可以获得其通道大小连续动态的变化规律,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直径、长度大小的螺钉及确定最佳进钉方向需要依循这一规律。
- 李严兵王平山张元智宋磊谢叻唐雷钟世镇
- 关键词:腰椎
- 舟月骨间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观察舟月骨间韧带(scapholunateinterosseousligamentSLIL)各亚区及部分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从8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中取出舟骨-月骨、小多角骨-第2掌骨背侧、头状骨-第3掌骨背侧的骨-韧带-骨结构,分别把标本两端的骨性部分固定于牙托粉中,将标本夹持固定于MTS型生物材料实验机上,以10mm/min的速度拉伸腕部韧带直至断裂,测定各韧带的极限载荷及刚度。结果在SLIL各亚区中,背侧亚区与掌侧亚区的极限载荷分别为(170.2±35.1)N和(193.1±42.3)N;刚度值分别为(80.7±13.8)N/mm和(72.3±22.8)N/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侧亚区的极限载荷与刚度值明显小于另两个亚区。小多角骨-第2掌骨、头状骨-第3掌骨背侧的骨-韧带-骨结构的力学特性比SLIL背侧亚区更强壮,但头状骨-第3掌骨关节面在形态学上与舟月关节更为相似。结论掌、背侧亚区具有较近侧亚区更强的力学特性;小多角骨-第2掌骨、头状骨-第3掌骨背侧的骨-韧带-骨结构均可作为SLIL断裂后背侧亚区修复的供体,在形态学上后者更有优势。
- 李秀忠赵卫东钟世镇王龙江
- 关键词:骨间韧带生物力学研究掌骨背侧小多角骨腕关节韧带上肢标本
- 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重建桡腕关节立体模型及意义被引量:8
- 2005年
- 李秀忠赵卫东吴立军钟世镇
- 关键词:立体模型桡腕关节计算机重建X线摄片三维影像断层扫描
- 脊柱及膝关节在体稳定性评价系统的建立
- <正>目的利用2D/3D图像配准技术建立脊柱及膝关节在体稳定性评价系统。方法采集健康成年志愿者膝关节及脊柱的CT影像,并采集志愿者保持某一姿势时互成直角的正、侧位X线平片,先分别进行脊柱L_3、L_4及膝关节CT图像的三...
- 李鉴轶焦培峰张美超赵卫东
- 关键词:脊柱稳定性在体
- 文献传递
- 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开展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的研究
- <正>目的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建立脊柱三维稳定性测试方法。方法人体腰椎标本(T_(12)-S_2)上、下端包埋后在每个椎体处插入标志物,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施加载荷模拟腰椎屈伸、侧弯及轴旋运动,由激光三维扫描仪采集标志物的运...
- 赵卫东李鉴轶张美超林斯萍
- 关键词:逆向工程脊柱
- 文献传递
- 腰椎椎弓根通道不同外偏角方向变化规律的数字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在0°头尾偏角和不同外偏角方向通道的变化规律。方法:1例健康成人腰椎CT连续扫描数据集,应用Mimics8.11三维重建腰椎数字解剖模型,将腰椎数字模型导人Surface10.0,确定椎骨正中矢状切面和经椎弓根中部水平面为0°正交平面,0°水平面为0°头尾偏角参考平面,正中矢状切面为0°内外偏角参考平面,确定左右椎弓根各个方向通道的正投影,获得椎弓根通道的正投影内边界及内边界内、外切圆,获得内切圆在正投影方向经椎板、椎弓根与椎体的通道长度及各内、外切圆圆心坐标值、半径大小,对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可视化显示。结果:L1-5左右椎弓根通道在0°头尾偏角和不同外偏角方向正投影区内边界的内切圆半径随外偏角的增大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其中最大半径值对应的角度方向为最佳角度方向,外切圆半径没有明显变化;L1-5左右椎弓根通道正投影区内边界内切圆通道长度随外偏角的增大呈逐渐增大趋势。结论:腰椎椎弓根通道大小是随外偏角方向不同而不同的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数字技术可以获得其通道大小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规律,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直径、长度大小的螺钉及确定最佳进钉方向需要依循这一规律。
- 李严兵王爱平彭田红徐达传丁自海谢叻赵卫东钟世镇
- 关键词:腰椎
- 膝关节神经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1
- 2008年
- 目的:为膝关节疼痛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局部神经支配的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80例成人下肢标本膝关节神经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支配膝关节的神经可分为浅、深2层。浅层为皮神经,部分干较粗,容易形成皮神经瘤;深层可以分为伸膝肌支膝关节支组成的髌上区组,隐神经分支组成的内侧及髌下区组,腓总神经关节支组成的后外侧区组,月国丛神经组成的月国区组4组。4组神经在关节囊外分布有重叠交叉,但区域明确。深层的隐神经膝关节支、腓总神经膝关节支和股内侧肌支膝关节支等神经支粗约1mm,位置表浅且固定,具有选择性切断的可行性。结论:TKA、膝关节镜等术中通过滑膜切除、关节支切断进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术对降低髌股关节疼痛有合理的解剖机制;膝关节局部去神经化术对确诊局部皮神经瘤形成或神经支卡压等关节外源性疼痛具有可行性。
- 余正红蔡胥赵卫东李忠华李鉴轶钟世镇
- 关键词:膝关节神经分布全膝关节置换术
-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的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及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形态特征及其抗拉伸性能,为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和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正常成人新鲜的膝关节标本16例,游离出前交叉韧带,对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厚度、宽度及其在胫骨棘止点处的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新鲜的标本通过MTS-858材料试验机测试前交叉韧带附着端的抗拉伸性能。结果:前交叉韧带呈水平位附着于胫骨棘及其周围的骨面,其断面近似于三角形,底朝前,尖向后方。部分纤维附着于外侧半月板的前、后角及内侧半月板前方的骨面。附着端横径为(11.3±1.4)mm、前后长径为(17.6±2.6)mm、周径为(49.2±6.1)mm、前缘距胫骨平台前缘为(11.5±2.6)mm、后缘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的前缘为(14.1±1.7)mm、计算附着面积为(96.6±8.3)mm2。前交叉韧带的最大载荷为(2546±89)N,最大变形量为(4.3±0.5)mm。结论:前交叉韧带的纤维分布及其胫骨棘止点处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力学特性与临床上撕脱骨折的治疗有很大的关联性。
- 高彦平陈金荣吴宇峰赵卫东姜雪梅李义凯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生物力学
- 颈椎前路手术后邻近节段运动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利用压敏片(PSF)技术,测量颈椎前路手术后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变化,探讨颈前路手术后远期邻近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发病机制。方法10具新鲜成人颈椎尸体标本(C2~T1),行前路C4,5椎间盘切除、C4,5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将压敏片置于关节突关节内,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量0载荷和2N·m载荷下,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过程中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变化。结果颈椎前路手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增加,以后伸和左右旋转时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短节段植骨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明显增加,可诱发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从而引起相应的病症。
- 樊仕才刘成恩王宏波赵卫东
-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生物力学植骨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