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无)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志繁张媚叶涛邓永飞江田祥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资产
  • 1篇地权
  • 1篇信仰
  • 1篇神会
  • 1篇泰山石敢当
  • 1篇农经
  • 1篇清至民国
  • 1篇追寻
  • 1篇资产运作
  • 1篇文书
  • 1篇小农
  • 1篇小农经济
  • 1篇历史意义
  • 1篇民国
  • 1篇民间信仰
  • 1篇精细化
  • 1篇徽州文书
  • 1篇非物质文化
  • 1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碑刻

机构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篇黄志繁
  • 1篇杜树海
  • 1篇江田祥
  • 1篇邓永飞
  • 1篇叶涛
  • 1篇张媚

传媒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民俗研究
  • 1篇清史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会”与近代小农资产运作——以徽州文书为中心被引量:7
2013年
"做会"是近代小农资产运作的一种常见方式。"会"其实是一种和土地等不动产类似的、可以被任意处分的"物权"。而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会"又具备了"法人"的某些特征。"会"这种特殊经济组织在近代大量出现,表明了传统社会小农具备高度灵活地处理财产和一定的应付社会风险的能力。这种能力扎根于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基层组织、法律和财产观念变迁的环境之中。清中期至民国,"会"在各地普遍出现,表明"会"并不是某些地区特有的产物。我们应从传统社会基层组织、法律和财产观念变迁的角度去寻找其兴盛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化地将"会"的兴盛归因于区域性商业兴起。
黄志繁
关键词:小农经济
关于泰山石敢当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7
2017年
泰山石敢当习俗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泰山石敢当习俗相关的历史演变、海内外传播、文化内涵、非遗保护等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泰山石敢当习俗的调查与研究。
叶涛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
追寻边缘族群在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历史意义——《广西恭城碑刻集》简介
2016年
《广西恭城碑刻集》作为南岭历史地理丛书的一种,为学界提供了一份不算丰富但较为可信的文献资料。该书的特色在于:一是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二是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且分布相对密集、时空序列明晰,有助于完整地理解恭城地域社会变迁的历史图景;三是揭示恭城地域社会历史特点,凸显恭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历史意义。
江田祥邓永飞杜树海
清至民国婺源县“神会”资产的运作——兼论近代乡村地权的“精细化”被引量:7
2016年
清至民国婺源县的乡村社会中,神会"会产"已经具备了"土地"的基本性质,不仅可以出租、买卖、继承、抵押,还可把"会权"分割为两部分,即"使用权"(会权,"做会"的权益)和"所有权"(会产,土地本身)。"神会"会产运作中,一块土地可被精细地分割成多份,可以有"四地主"、"五地主"、"六地主"乃至更多"地主"。神会组织在清代以来大量出现,反映出中国小农已经发展出非常灵活处理财产的方式——各家各户零散的资金通过"做会"的方式集中起来投资于土地等不动产,并获得收益。清代至民国,乡村土地物理形状的"零碎化"、土地表述的"租税化"和地权运作"精细化"是三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黄志繁张媚
关键词:清至民国地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