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10320)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萍王志刚岳媛媛叶露薇柯青兰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新型靶向微泡--干细胞复合体的制备
-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靶向微泡-干细胞复合体.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法构建携抗ICAM-1抗体的靶向微泡(MBICAM-1).然后用带正电荷的多聚赖氨酸(PLL)对MBICAM-1进行包覆和修饰...
- 岳媛媛王志刚张萍柯青兰何子朋罗田田
- 关键词:靶向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
- 一种新型靶向微泡-干细胞复合体的制备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靶向微泡-干细胞复合体。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法构建携抗ICAM-1抗体的靶向微泡(MBICAM-1)。用带正电荷的多聚赖氨酸(PLL)对MBICAM-1进行包覆和修饰,使靶向微泡表面带正电荷。采用静电吸附法将PLL修饰的MBICAM-1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共同孵育,制备MBICAM-1-MSC复合体;以流式细胞仪检测靶向微泡与MSC的结合率。结果经PLL修饰后,MBICAM-1微泡表面带正电荷,但微泡形态、粒径以及与损伤内皮细胞(HUVEC)的结合率与未经PLL修饰的MBICAM-1无显著差异(P>0.05)。PLL修饰的MBICAM-1与MSC结合形成MBICAM-1-MSC复合体,当MSC与MBICAM-1之间的比例为1∶40时,二者结合率达(29.45±2.88)%。结论成功制备了MBICAM-1-MSC复合体;MSC与MBICAM-1的比例为1∶40时,其结合率最大。
- 岳媛媛王志刚张萍柯青兰何子朋罗田田
- 关键词:靶向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
- 超声辐照载紫杉醇微泡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载紫杉醇微泡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s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刺激后分组如下:对照组(A组)、超声辐照+微泡组(B组)、超声辐照+载紫杉醇微泡组(C组)、单纯载紫杉醇微泡组(D组)和紫杉醇组(E组)。采用频率1MHz、声强0.3W/cm2的连续波超声辐照VSMCs 120s,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各组S期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B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1),D组和E组G2/M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1),C组G0/G1期细胞比例和G2/M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P<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VSMCs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 超声辐照载紫杉醇微泡可诱导VSMCs凋亡,其机制可能是微泡介导的超声空化效应,致Bax蛋白表达上调及Bcl-2蛋白表达下调。
- 张萍高云华刘平刘政谭开彬
- 关键词:超声肌细胞平滑肌凋亡
- 携抗ICAM-1单抗和抗CD34单抗双靶向微泡的制备及体外寻靶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制备同时携抗ICAM-1单抗和抗CD34单抗的双靶向微泡,鉴定其基本性质,并观察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法分别构建携抗ICAM-1单抗和抗CD34单抗双配体(MBD)、携抗ICAM-1单抗(MBICAM-1)和携抗CD34单抗(MBCD34)3种靶向微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靶向微泡的形状,并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DFY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靶向微泡的基本特性和抗体结合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双靶向微泡与内皮祖细胞(EPCs)和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结合情况。结果3种靶向微泡的形状、粒径、表面电位及抗体结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D的回声强度高于MBICAM-1、MBCD34和普通生物素化微泡(MBBiotin)(P〈0.01)。MBD与EPCs和损伤HUVECs的结合率明显高于MBBiotin(P〈0.01),MBD和MBCD34与EPCs的结合率、MBo和MBmm与损伤HUVECs的结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携抗ICAM-1单抗和抗CD34单抗的双靶向微泡,体外实验证实此双靶向微泡与内皮祖细胞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均能特异性结合。
- 叶露薇王志刚张萍岳媛媛
- 关键词:微气泡内皮细胞胞间黏附分子1
- 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 2013年
- 目的: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材料准备。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置于特殊培养基EGM-2MV进行扩增培养,对细胞行免疫荧光法检测CD34、CD133、VEGFR2的表达情况,摄取DiI-ac-LDL、结合FITC-UEA-1双染色鉴定及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刚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小而圆,诱导培养4d左右细胞开始变大,部分呈梭形或多角形,2周左右呈条索状排列;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CD34、CD133、VEGFR2为阳性,细胞既能吞噬DiI-ac-LDL又能与FITC-UEA-1结合;细胞迁移实验可见每个视野迁移细胞数为(16.6±1.05)个。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能成功获取单个核细胞,在特定培养基EGM-2MV中培养后可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为后续实验提供了细胞来源。
- 叶露薇王志刚张萍
- 关键词:体外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