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2096)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雷超陈明秦敢杜江峰苏吉虎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黄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底物
  • 1篇英文
  • 1篇裂解
  • 1篇环境材料
  • 1篇褐煤
  • 1篇PB2+
  • 1篇FREUND...
  • 1篇PB

机构

  • 1篇黄山学院
  • 1篇合肥微尺度物...

作者

  • 1篇张辉
  • 1篇苏吉虎
  • 1篇王爱东
  • 1篇杜江峰
  • 1篇秦敢
  • 1篇陈明
  • 1篇雷超
  • 1篇钱兵

传媒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底物水在光系统ⅡS_2态锰簇中的结合方式(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在绿色植物的放氧光合作用过程中,每个反应周期(即S态循环)都有两个底物水分子被氧化,释放出四个质子和四个电子,并最终释放一个氧气分子,这种化学反应机制维持着地球上的各种需氧生命活动。目前,人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这个生物催化过程是由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中一个无机簇状结构(即锰簇Mn4O5Ca)催化完成的。然而,这两个底物水分子是在此反应同期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结合到锰簇上的,目前仍旧是一个谜团。在探讨此问题的很多实验研究中,人们常用脉冲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波谱学方法,探测底物水分子在反应中间氧化态S2态锰簇中的结合方式和结合位点,即依据超精细耦合常数的大小来判断未成对电子与磁性核的距离。基于此前的实验数据和文献报道,EPR理论模拟的结果显示,中间S2态锰簇上仅仅可容纳一个可发生置换的底物水,并且已经发生完全去质子化。这个结合水可能就是研究人员使用时间分辨薄膜进样质谱(membrane-inlet mass spectrometry,MIMS)检测到的强磁性耦合氧。此结果排除了源自强磁性耦合14N信号的干扰。因此,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说明,另一个底物水是在锰簇由S2态氧化到更高中间态S3态的过程中结合到锰簇上的,并最终参与了O2分子的形成。
雷超陈明秦敢苏吉虎杜江峰
一种新型环境材料对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2012年
研究了从临汾褐煤中提取腐植酸后的残渣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不断增大;吸附曲线很好的符合Freundlich方程;热力学分析显示吸附反应具有自发性、吸热性和熵增特等特性。
张辉钱兵王爱东
关键词:PB2+FREUNDLICH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