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ZS023)
-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3
- 相关作者:左双文饶品良朱怀远陈伟吴新风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榆关抗战与国际舆论的反应
- 2008年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之后,为巩固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缓解其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从而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使北方出现新的危机。榆关(山海关)地处关内外要道,如日军占领榆关,不仅能切断关内外的联系,还进而威胁华北特别是平津地区。为此,1933年元旦之际,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榆关的进攻,中国军队在仓卒中奋起抵抗,但还是寡不敌众,榆关最后被日军所占。榆关失陷后,引起世界各国舆论的强烈关注,其中,以英、法、美、俄、德等国对事态的关注尤为突出。
- 吴新风
- 关键词:国际舆论
- 《塘沽协定》和社会各界的反应
- 2007年
- 《塘沽协定》是中日之间的秘密协定,由于协定"充满战胜国对战败国之形式",而且给中国带来丧权辱固严重后果。在协定签订前,一般民众、社会团体、某些政府官员等对协定持反对和批评态度;协定签订后,社会各界舆论发表了对时局的不同观点,由于阶级的关系,中共的舆论最尖锐。虽然广大民众对协定反应强烈,但停战协定还是签定,使国民政府有了喘息的机会,客观上挽救了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 吴新风
- 关键词:黄郛
- 战后初期开放对日贸易问题上的中国政府与民众
- 1947年6月9日,美国主导的驻日占领军最高司令部宣布有限制开放日本对外私人贸易。消息传来,国内哗然,舆论界、工商界及其他有识之士一片反对之声,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宣称:"开放对日贸易,是中国工商界的致命伤,工商业发展无望...
- 左双文
- 文献传递
- “美援”与民意间的抉择——评1947~1948年间国民政府的对美、对内政策被引量:1
- 2008年
- 在1947~1948年间进行"的反美扶日"运动及抗议美国援华法案的斗争中",美援"成为国民政府与美国、民众间三方关系变化的主要动因。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美援因素影响,国民政府在对内、对美政策上陷于左右矛盾的困境之中,而其最终违逆民意的选择更使它在内政外交中均陷入空前的孤立,并成为其统治在一年之后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 陈伟
- 关键词:国民政府民众运动美援
- “九·一八”事变后学生的请愿示威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应对被引量:13
- 2006年
-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各地学生纷纷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并由对外抵抗的诉求延伸到开放民众运动等对内的诉求,由对内的诉求发展到将矛头明确指向政府。形式也由温和的请愿变为激烈的示威。国民政府最初采取的是外宽内紧,慰勉劝阻的对策,后随着学运的不断升级,而改为武力驱散。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基本上还是一种“有限强制”的政策。
- 左双文郭秀文栾成
- 关键词:学潮
- 战后中苏东北问题交涉与国统区的民众反苏运动被引量:3
- 2006年
- 抗战胜利后,东北的交收问题成为中苏间重要议题之一,但国民政府的多次对苏交涉均处于下风。苏联为着自己的政治目的,一再延迟撤军,加上苏军的一些违纪行为, 终于激起中国民众的不满,1946年2月爆发了蔓延全国的反苏运动,国民政府由最初的始料不及到被动应付,并引起国际的关注。在反苏运动和国际压力下,苏联军队最终被迫撤出东北。
- 饶品良
- 关键词:中苏关系
- 民众运动与1927年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被引量:2
- 2007年
- 1927年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的一件大事。在英租界收回的过程中,民众因素起了较大作用,以陈友仁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外交部借助民力,在与英领谈判时顺利地实现其“革命外交”,中共也及时地发动民众将反帝斗争推向高潮。民众运动与国民政府的互动,以及中共的推动,使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目标得以实现。
- 曾荣
- 关键词:民众运动
- 《1948年援华法》成立过程中的民众反应及其影响
- 2007年
- 作为美国直接援蒋内战的重要步骤,《1948年援华法》于是年4月2日在美国国会内通过。对于法案的通过,广大中国民众在就美援的深刻影响表示忧虑的同时也就美援资金的用途及其条件与南京国民政府间产生分歧,并最终形成一场激烈的民众抗议风潮。南京方面在美援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不仅使其人心丧失而陷入空前的孤立,同时也成为美国开始重新考虑对华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 陈伟左双文
- 关键词:国民政府
- 战后中苏东北问题交涉与国统区的民众运动
- 2005年
- 抗战胜利后,东北的交收问题成为中苏间重要议题之一,但国民政府的多次对苏交涉均处于下风。而苏联为着自己的政治目的,一再延迟撤军,加上苏军的一些违纪行为,终于激起中国民众的不满。1946年2月爆发了蔓延全国的民众抗议示威,国民政府由最初的始料不及到被动应付,并引起国际的关注。在民众运动和国际压力下,苏联最终被迫撤出东北。
- 饶品良
- 关键词:民众运动中苏关系
- 王世杰与战后对日和约问题的交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以欧洲为主宰的世界格局。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战后更跃跃欲试,企图主宰世界命运;苏联战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军事大国,欲与美国分庭抗礼。实际上,战争结束之初,两极格局已具雏形,
- 左双文朱怀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