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1074)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艳梅李忠厚徐重曹亚男揭晓华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共渗
  • 3篇多元共渗
  • 3篇双层辉光
  • 3篇W
  • 2篇渗金属
  • 2篇双层辉光离子
  • 2篇双层辉光离子...
  • 2篇双层辉光离子...
  • 2篇离子渗
  • 2篇离子渗金属
  • 2篇金属
  • 2篇辉光离子
  • 2篇合金
  • 2篇CO
  • 2篇MO
  • 1篇等离子
  • 1篇熔覆
  • 1篇渗层
  • 1篇双层辉光离子...
  • 1篇离子渗金属技...

机构

  • 5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李忠厚
  • 4篇张艳梅
  • 3篇徐重
  • 2篇刘沙沙
  • 2篇陈志勇
  • 1篇张平则
  • 1篇曾鹏
  • 1篇揭晓华
  • 1篇曹亚男

传媒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T8钢表面W-Mo-Co多元共渗层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8钢表面进行了W—Mo—Co多元共渗,研究了表面合金层的组织、相组成、成分、硬度、脆性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舍金层由MeC+MC型碳化物层和W、Mo、Co固溶体扩散层组成。碳化物层硬度很高,渗金属态HV0.025硬度高达1200~1400,固溶、时效处理后硬度升高至1400~1600左右;固溶体扩散层在渗金属态硬度较低,HV0.025硬度只有400~550,固溶、时效处理后硬度升高至800~1000。碳化物层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不存在膜基结合问题。
张艳梅李忠厚张平则徐重
关键词: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
双层辉光等离子多元共渗源极成分设计被引量:3
2009年
以工业纯铁表面形成Fe-11W-7Mo-23Co型合金为例,阐述了双层辉光离子多元共渗的源极成分设计思路。通过对工业纯铁表面进行W、Mo、Co多元共渗,探讨了合金元素溅射产额的不同对源极溅射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辉光离子多元共渗时,源极成分设计可以忽略合金元素溅射产额的影响。
张艳梅李忠厚徐重
等离子W-Mo-Co共渗表面超硬高速钢的研究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低合金钢20CrV表面进行 W-Mo-Co 多元共渗及渗碳复合处理,使合金层接近钻系超硬高速钢成分。经过 GDS 检测,等离子渗金属后表面 W 含量达到11wt%左右,Co 含量达到13wt%左...
刘沙沙李忠厚陈志勇
关键词:表面合金层
文献传递
W Mo Co多元共渗扩散交互作用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分别对工业纯铁进行了单元渗W、W-Mo二元共渗、W-Mo-Co三元共渗。通过相同渗金属工艺条件下合金层厚度对比,利用扩散热力学、扩散微观理论以及渗入原子的空位占有率等理论,揭示了渗金属条件下W、Mo、Co三种合金元素的扩散交互作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共渗过程中,共渗元素之间会对彼此的化学势、元素的空位浓度、元素的空位占有率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元素的扩散速率。
张艳梅李忠厚徐重
关键词: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WMO
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的研究现状被引量:6
2011年
综述了AZ91镁合金表面Al基合金熔覆层、Cu基合金熔覆层、复合材料熔覆层、陶瓷熔覆层、非晶熔覆层等不同激光熔覆层的组织特征和耐磨耐蚀性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类熔覆层的优缺点,并对镁合金激光熔覆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曹亚男张艳梅揭晓华曾鹏
关键词:AZ91镁合金激光熔覆耐磨性耐蚀性
超硬高速钢的表面冶金工艺研究
2007年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低合金钢20CrV2表面进行W-Mo-Co多元共渗及等离子渗碳复合处理,使合金层接近钴系超硬高速钢成分。研究了合金钢的表面冶金工艺和渗层组织状态、渗层成分分布以及渗金属工艺参数对渗层厚度和渗层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W、Mo、Co的含量(质量分数)可分别达到11%、6%、13%,渗层形成的主要相为α相、金属间化合物(μ相)以及三种合金碳化物。
刘沙沙陈志勇李忠厚
关键词:超硬高速钢表面冶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