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182)
- 作品数:8 被引量:76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惠萍李江吴黄铭郑岩王光辉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外源一氧化碳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0年
- 以水稻(Oryza sativaL.)品种‘D奇宝优1号’幼苗为材料,采用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研究外源一氧化碳(CO)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探索CO提高水稻幼苗抗旱性的机制。结果显示,CO供体高铁血红素(Hematin,H)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程度地促进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而CO清除剂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则逆转CO供体对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由此表明,外源CO能通过调整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水稻幼苗的抗氧化能力,有效增强其抗旱性。
- 李江汤红玲陈惠萍
- 关键词:水稻幼苗一氧化碳干旱胁迫
- 外源CO和NO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干旱胁迫损伤的缓解效应被引量:26
- 2011年
- 选用水稻品种‘Ⅱ优128’种子为材料,以1.0μmol.L-1高铁血红素(Hematin,H)和200μmol.L-1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分别作为CO和NO供体,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外源CO和NO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萌发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血红素和硝普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长;同时显著提高种子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还不同程度地诱导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同时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证实,外源CO和NO可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萌发水稻种子造成的氧化伤害,促进种子萌发生长。
- 李江吴黄铭陈惠萍
- 关键词:水稻种子萌发干旱胁迫抗氧化能力
- 植物血红素加氧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
- 2014年
-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类,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HO在植物光敏色素合成中的作用、对植物根形态建成、提高植物抗胁迫反应能力、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和调节植物气孔关闭等方面,综述植物HO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HO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王光辉吴黄铭郑岩李成梁陈惠萍
-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生理功能
- 水稻糊粉层液泡化进程对种子萌发过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Ⅱ优128种子为材料,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及荧光标记等手段,解析萌发水稻种子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中液泡的形态变化,揭示液泡化对PCD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糊粉层细胞PCD过程液泡的形态结构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由最初较小的蛋白贮藏液泡,逐渐相互融合成为大的液泡,之后液泡破裂消失;液泡化现象是糊粉层PCD的显著特征,且其进程会直接影响到糊粉层PCD的进程;抑制液泡融合阻缓了糊粉层PCD进程,从而影响水稻种子的萌发。
- 郑岩陈惠萍
- 关键词:水稻糊粉层种子萌发细胞程序性死亡
- 外源CO及NO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糊粉层细胞死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结合药理学方法,以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及其糊粉层为实验材料,研究外源CO、NO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DNA降解及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促进糊粉层细胞的死亡,且近胚端糊粉层细胞的死亡进程早于远胚端的细胞。(2)外源CO及NO供体处理能缓解干旱胁迫下水稻糊粉层细胞DNA的降解,延迟细胞死亡进程;CO专一性抑制剂及NO清除剂能逆转CO及NO的效应,缩短细胞死亡进程。(3)外源CO及NO供体促进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CO专一性抑制剂及NO清除剂能抑制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4)CO合成酶抑制剂并不能抑制外源NO对干旱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即CO能通过NO介导调节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糊粉层细胞的死亡及种子萌发。
- 王光辉李江郑岩李成梁陈惠萍
- 关键词:CONO干旱胁迫细胞死亡
- 禾谷类作物种子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被引量:3
- 2013年
-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一种由特定基因控制的、主动的、有序的细胞自发死亡过程。通过研究禾谷类作物糊粉层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可以证明糊粉层PCD是禾谷类种子萌发过程的一个关键性事件。本文从禾谷类作物糊粉层PCD的特征、植物激素与禾谷类作物糊粉层PCD的关系、活性氧协同激素在糊粉层PCD过程中的作用及NO、CO气体信号分子对延迟糊粉层细胞死亡的效应等方面对禾谷类作物糊粉层PC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吴黄铭李江王光辉陈惠萍
- 关键词:细胞死亡种子萌发
- 外源H_2S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探索H_2S对干旱胁迫下萌发水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粤优589’水稻(Oryza sativa L.)杂交种子为实验材料,以20%PEG模拟干旱,0.75 mmol/L硫氢化钠(Na HS)作为外源H_2S供体,采用DNS比色法、碘染等方法探究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种子吸胀速率、胚乳乳化等现象。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H_2S供体Na HS处理使水稻种子吸水速度加快1.5 h;在胚乳乳化过程中,Na HS处理的淀粉分泌斑块较PEG处理大,碘染后液化现象明显优于PEG处理;与PEG相比,Na HS处理的淀粉酶活性呈现显著增强趋势,且第4天增高幅度最大,总淀粉酶活性提高67.14%,α-淀粉酶活性提高35.31%,β-淀粉酶活性提高71.79%,且在水稻种子萌发初期,β-淀粉酶的贡献大于α-淀粉酶;H_2S的抑制剂羟胺(NH2OH)则逆转了外源H_2S供体Na HS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效应。证实外源H_2S有效地缓解干旱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高淀粉酶活性,加快种子吸胀速率、胚乳乳化速度,显著地促进水稻种子的萌发。
- 刘晶张鹤婷殷悦陈惠萍
- 关键词:干旱胁迫H2S淀粉酶活性
- 外源硫化氢对干旱胁迫下萌发水稻种子抗氧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外源硫化氢(H2S)对干旱胁迫下萌发水稻种子抗氧化代谢的影响及水稻抗旱性内在机制,为提高水稻抗旱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0.75 mmol/L硫氢化钠(Na HS)为外源H2S供体,用聚乙二醇(PEG)为干旱胁迫模拟剂,以羟胺(HA)为H2S合成抑制剂,检测干旱胁迫下外源H2S处理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结果】干旱胁迫下,经Na HS处理的水稻种子发芽率为82.30%、发芽势为43.10%,均显著高于未经Na HS处理的种子(P<0.05);可有效阻止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降低渗透势,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伤害;可有效缓解水稻种子中H2O2的累积,有利于减缓细胞衰老和解体;可较好地维持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质膜的稳定性,有利于减轻干旱引起的伤害;可有效降低水稻种子的MDA含量,降低质膜透性;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增加,提高萌发水稻种子应对干旱的能力。【结论】经外源H2S供体Na HS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活性氧,降低质膜透性,缓解氧化伤害,提高水稻种子的抗旱性,最终有效促进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
- 刘晶张鹤婷殷悦陈惠萍
- 关键词:水稻种子干旱胁迫萌发抗氧化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