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FZW007)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成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诗经
  • 2篇《诗经》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描写
  • 1篇信仰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征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古典戏曲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寺庙
  • 1篇清朝
  • 1篇宗教
  • 1篇宗教信仰
  • 1篇综合素质培养
  • 1篇王实甫
  • 1篇西厢记
  • 1篇戏曲
  • 1篇描写

机构

  • 5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成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厢记》恋爱心理描写的辩证艺术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王实甫的《西厢记》创造性地表现了崔莺莺和张生复杂而隐秘的恋爱心理,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情感美、心灵美,谱写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颂歌。王实甫运用心灵辩证法艺术方法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表现的男女恋情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戏曲史上赢得了"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的美誉。王实甫成功运用了具有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特色的真与假、虚与实、冷与热、快与慢等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描写恋爱心理,是《西厢记》艺术成就高于元代其他爱情戏之独特原因的关键所在。
李成
关键词:《西厢记》王实甫心理描写辩证艺术
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被引量:4
2011年
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古典戏曲的发展轨迹及其经典名著的内容和艺术成就,更应注重利用古典戏曲艺术综合性的民族审美特征和寓教于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掘其蕴涵的文化底蕴,发挥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作用与育人功能,激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潜质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以审美艺术能力和道德情操等为主要内涵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造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李成
关键词:古典戏曲传播文化人文精神
《诗经》“2+1+1”结构刍议
2017年
《诗经》中属于"2+1+1"结构的诗篇共有3首,分别是《邶风·雄雉》《小雅·桑扈》《小雅·采绿》。通过对《诗经》的结构及其成因进行分析,认为《诗经》中"2+1+1"结构属于"诗中有诗"的现象;"2+1+1"这一结构实际是"诗+乱"的形式,其中亦折射出和合之美、阴阳相生的审美意蕴。
李成陈谙哲
关键词:变体
山西垣曲地区清朝宗教寺庙文化
2017年
清朝垣曲地区共有84座寺庙,宗教信仰类型多样,所拜祭之神更是种类繁多,充满着时代与地方特色。儒释道等多种信仰的融合与发展共同构成了垣曲的宗教寺庙文化,但该地区却并未受到西教与伊斯兰教的影响。垣曲寺庙修(重)建的力量主要源于民间自发的捐建,而祭祀与庙会日期的设定则多与农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李成陈谙哲
关键词:寺庙宗教信仰
《诗经》“乱”辞考
2017年
《诗经》中的诗篇是存有"乱"辞的。通过对《楚辞》中"乱"辞特征的分析,从诗歌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与用韵等方面来探寻《诗经》中可能存有"乱"的诗篇,同时对"乱"辞产生的原因进行阐释。
陈谙哲李成
关键词:《诗经》《楚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