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967)

作品数:12 被引量:80H指数:6
相关作者:张红印杨其亚张晓云李超兰王海英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毒素
  • 4篇曲霉
  • 4篇曲霉毒素
  • 4篇赭曲霉毒素
  • 4篇赭曲霉毒素A
  • 4篇降解
  • 3篇生物防治
  • 3篇葡萄
  • 3篇物防
  • 3篇采后
  • 2篇生物降解
  • 2篇污染
  • 2篇烯基琥珀酸
  • 2篇霉病
  • 2篇菊粉
  • 2篇菌株
  • 1篇毒素污染
  • 1篇毒性
  • 1篇修饰
  • 1篇氧化胁迫

机构

  • 12篇江苏大学

作者

  • 11篇杨其亚
  • 11篇张红印
  • 5篇张晓云
  • 4篇李超兰
  • 3篇王海英
  • 2篇丁文慧
  • 1篇董英
  • 1篇孙瑜
  • 1篇陈克平
  • 1篇张国超
  • 1篇孙艺文
  • 1篇林珍
  • 1篇郑焰
  • 1篇施金
  • 1篇张晓莉
  • 1篇唐云
  • 1篇朱益
  • 1篇闫晓静
  • 1篇潘文秀

传媒

  • 5篇食品科学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的制备及其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以取代度(Ds)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菊粉浓度、反应温度、pH值、OSA添加量等因素对制备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菊粉浓度为25%,OSA/AFU摩尔比为0.35,pH8.5~9.0,反应温度30℃,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取代度为0.0342。对制备产品的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光谱做(^13CNMR和^1HNMR)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菊粉经过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修饰后,其颗粒表面受到侵蚀,出现凹槽、破损孔纹。红外光谱图显示菊粉酯化后在1733.72cm^-1、1569.80cm^-1处分别出现酯键中羰基(C=O)振动和OSA上的烯基(C=C)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13CNMR谱图中在化学位移175.6ppm和176.5ppm处出现羰基碳和羧基碳的特征峰;1HNMR谱图中在化学位移1-2ppm、0.8ppm附近出现OSA分子亚甲基和甲基质子峰。这均证实了OSA基团以酯键形式连接到菊粉分子上。
张晓云闫晓静施金朱益郑焰丁文慧
关键词:扫描电镜结构特征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及生物脱毒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6年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镰刀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农作物和饲料中,不仅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传统控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生物转化方法进行脱毒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化学性质、毒性作用以及生物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生物学方法控制粮食与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提供参考。
张晓莉孙伟张红印杨其亚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性生物降解降解机理
控制葡萄及其制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种有毒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在葡萄及其制品中经常被检出。本文综述了控制葡萄及其制品中OTA的主要措施,包括抑制OTA产生菌的生长及其产毒和去除已产生的OTA两方面。葡萄中的致病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而炭黑曲霉是其中最主要OTA产生菌,通过模拟葡萄生长及葡萄制品的生产过程,发现温度、光照、湿度等因素是影响OTA产生菌的生长及其产毒的重要因素。去除OTA的方法概括的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其中生物降解OTA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王峻峻张红印王海英杨其亚李超兰
关键词:赭曲霉毒素A葡萄污染生物降解
甜菜碱诱导卡利比克毕赤酵母对苹果灰霉病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卡利比克毕赤酵母(Pichia caribbica)是一株安全无害且对水果采后病害具有生物防治效果的酵母,但其生防效力与化学杀菌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研究了甜菜碱诱导培养P.caribbica,从而提高P.caribbica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力,并初步探讨了甜菜碱诱导培养提高P.caribbica生物防治效力的机制。结果显示,1 mmol/L甜菜碱诱导培养后,显著提高了P.caribbica对苹果灰霉病及自然腐烂的防治效果,卡利比克毕赤酵母处理未对苹果的贮藏品质造成影响。甜菜碱诱导后的P.caribbica能够显著提高苹果果实抗性酶的活力,如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这些酶与苹果自身的抗病性和防御机制相关。
张国超张红印陈克平杨其亚张晓云
关键词:甜菜碱灰霉病生物防治
葡萄上赭曲霉毒素A产生机制及生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主要由赭曲霉、黑曲霉及青霉菌的某些菌株产生,具有多种毒性,葡萄及其制品中OTA污染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控制OTA的方法已经有许多研究,其中生物方法安全环保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认识OTA来源及产生机制是生物防治污染的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分子快速检测方法已经被研究出来。对OTA的毒理特性、污染及来源、产毒机制、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寻求有效的控制产毒和降解毒素方法提供理论参考,以期降低OTA污染。
彭娅萍杨其亚张晓云张红印
关键词:污染来源
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的乳化及抑霉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菊粉为参照,研究了取代度、添加量、冻融等因素对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乳化能力的影响,考察了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对扩展青霉、黑曲霉和黑根霉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菊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后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其乳化能力随取代度(DS)和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DS=3.17×10-2)浓度为2.50%时,乳化液乳化效果和冻融稳定性良好,乳液颗粒大小一致、不聚集。抑菌实验表明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对扩展青霉、黑曲霉和黑根霉三种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0%、4.00%和2.00%(m/V),其对扩展青霉、黑曲霉和黑根霉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抑制作用随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浓度增加而增强。低于MIC浓度时,辛烯基琥珀酸菊粉酯对扩展青霉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黑曲霉,对黑根霉的抑制作用较弱。
张晓云张红印董英杨其亚王海英董曼佳郑漓玻丁文慧
关键词:菊粉辛烯基琥珀酸酐化学修饰乳化稳定性
拮抗酵母菌控制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6年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有毒的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是世界上污染粮食范围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它不仅具有生殖毒性,还具有细胞毒性、免疫毒性以及致癌作用。传统控制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近年来,采用拮抗酵母菌控制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拮抗酵母菌控制玉米赤霉烯酮的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酵母菌细胞壁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作用,酵母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作用,进一步探讨了相关作用对粮食污染生防效果的影响。
董曼佳杨其亚孙伟张红印李超兰
关键词:拮抗酵母菌玉米赤霉烯酮降解
苯并噻二唑结合罗伦隐球酵母对桃果采后青霉病的控制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了拮抗酵母菌罗伦隐球酵母与植物诱导剂苯并噻二唑(BTH)结合使用控制桃果青霉病的效果。结果显示,罗伦隐球酵母与100μg/mL的BTH结合使用时,不仅其生防效力显著提高,还可以显著提高桃果的抗性相关酶活性,包括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并且抑制了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因此,BTH与罗伦隐球酵母结合使用,集成了生物防治酵母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双重活性,可能成为防治桃果采后病害的一个新途径。
孙瑜潘文秀唐云杨其亚张红印
关键词:BTH桃果青霉病
活性氧影响拮抗菌及果蔬采后抗病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活性氧引起的氧化胁迫作用作为生防系统中常见的影响因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活性氧作为生物体内的必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内源性成分;但当其过量时,会损害大分子蛋白、核酸等有害物质,又必须被有效地清除。因此如何利用活性氧在生物防治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生防效果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活性氧的产生以及清除,系统地阐述了活性氧-氧化胁迫,氧化胁迫-拮抗菌以及氧化胁迫-果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论述活性氧对拮抗菌生防能力以及果蔬抗病性带来的积极、消极作用,进一步探讨相关作用对于生防效果的影响。
李超兰杨其亚张红印张晓云
关键词:氧化胁迫活性氧拮抗菌果蔬生物防治
葡萄赭曲霉毒素污染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毒性很强,分布广泛,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葡萄及其制品是食品中OTA的主要来源之一,从病害的葡萄表面筛选分离产生赭曲霉毒素的菌株是最常用的研究产毒素菌株的方法。由于产毒素菌株主要分布在葡萄果实的表面,葡萄组织受损后会极大提高赭曲霉素的污染程度,研究产毒菌株分布及产毒素能力对控制赭曲霉素污染及寻找一种有效地生物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葡萄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为控制葡萄及其产品中的OTA污染提供依据。
王海英张红印杨其亚李超兰王俊青刘正伟
关键词:赭曲霉毒素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