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42)
- 作品数:38 被引量:474H指数:14
- 相关作者:张平宇李静刘世薇张约翰谭俊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垦区中心城市选择被引量:4
- 2014年
-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垦区是中国耕地规模最大的连片农垦区和第三大区际商品粮供应基地。近年来,随着这一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科学的选择和建设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为该区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紧迫任务和现实课题。基于此,应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来计算县级单位与农场间的空间联系强度,界定出各县级单位的腹地范围,明确三江平原垦区的中心城市;以各农垦分局为研究单元,研究各农垦分局的碎化程度;通过明确县级单位拥有农场腹地数目,确定各农垦分局的中心城市;结果发现建三江、虎林、富锦、友谊和密山等宜作为三江平原垦区的中心城市;提出通过壮大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推动场县共建和深化对外合作等措施来推动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进程。
- 李欣张平宇李静
- 关键词:城镇化农垦区三江平原
- 基于协整理论和STIRPAT模型的中国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运用协整理论分析中国1980-2012年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并探讨了城市化对不同能源消费主体的影响,依据1997年以来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省域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并对东中西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与能源消费量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快速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能源消费将增加1.814%;生产消费占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第一产业和工业消费所占比重减小,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所占比重增加,城乡人均生活能源消费差距越来越小。省域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具有正向影响,但其作用强度要显著小于人口规模、经济状况和工业水平等因素,东中西不同区域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化对能源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部地区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强度更大,西部地区城市化对能源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最后从城市化视角对能源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刘世薇
- 关键词:能源消费城市化STIRPAT模型
- 石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在阐述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涵义的基础上,从资源指数、环境指数、经济指数、社会指数和科技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CSD)评价模型。本文选取我国最大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作为典型案例,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庆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了一个平稳上升的态势,在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科技推动能力有明显提升,但资源支撑能力逐年下降。最后,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 车晓翠姜雪
- 关键词: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绩效评价
- 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被引量:8
- 2012年
- 以大庆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能力和产业转型支持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CSD)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了一个平稳上升的态势。石油产业仍是大庆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基础雄厚,产业转型支持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石油资源衰减加快,石油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 车晓翠张平宇
-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绩效评价
- 三江平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被引量:2
- 2014年
- 运用城市首位律、位序-规模法则、城市中心性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从城镇空间分布、城镇空间集聚性和城镇空间联系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城镇体系城市首位度不高,大中城市规模相差较小;鸡西市的人口规模大于佳木斯市,但佳木斯的城市中心性强于鸡西;三江平原已经形成了以佳木斯和鸡西为中心的双核结构,但中心城市经济综合水平较弱,对外经济联系不强;以佳木斯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于以鸡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但城市集聚性小于以鸡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最后针对三江平原城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
- 关键词:空间结构三江平原
-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被引量:15
- 2009年
-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3大结构之一,其特征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本文通过运用城市首位度、分形、城市重心转移等理论和方法,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城市规模分布呈首位分布,等级序列中中等城市数量较少;城市规模空间分布趋向均衡,但发展过程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从1982—2005年城市人口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
- 王厚军李小玉何兴元陈玮张祖陆高艳妮唐玲
- 关键词: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辽宁中部城市群
- 三江平原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城镇化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4年
- 通过构建三江平原垦区基础设施和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垦区基础设施评价函数和城镇化评价函数,分析了垦区的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发展现状。结果显示,垦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自2000年起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且二者的协调性不断提高,最终围绕平衡状态上下波动。为检验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化的影响,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型和滞后型,并对两组样本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垦区的基础设施对城镇化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基础设施超前型区域的推动效果更强。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提出促进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
- 关键词:农垦区基础设施城镇化三江平原
- 美国锈带地区城市化历程及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启示被引量:5
- 2015年
-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城市应该如何发展?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基础问题。本文采用美国锈带地区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美国锈带城市化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美国锈带城市化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城市的兴起、城市化快速推进、郊区化三个阶段,其城市化过程可谓经验和教训兼备。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其未来推进可持续城市化的对策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中小城镇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 刘世薇张平宇
- 关键词:城市化东北老工业基地
- 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地理集聚格局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根据东北地区各省市的农作物统计数据以及15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地理位置、主营业务等资料,利用区位商、集中系数、生态分布格局理论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集聚格局以及龙头企业的空间和行业布局特征。结果表明:优势农作物在东北各地市并不是均衡种植的,呈现出不同的集聚态势,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明显。农业龙头企业并没有集中分布在优势农作物生产较为集中的县市,龙头企业在各地市内的分布集聚程度不一,在省会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市区集聚较多。龙头企业行业集聚主要受区域农业资源类型、分布、以及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影响。
- 刘世薇张平宇
- 关键词:农业产业
- 环渤海地区制造业地理集聚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运用区位商指数和基尼系数对环渤海地区两位数制造业20个行业1993—2007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0余年来环渤海地区20个主要制造业行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在不断提高,绝大部分行业呈集聚加强趋势;制造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各省(市)地方专业化产业趋同,比较优势和集聚经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环渤海地区工业化进程呈梯度分布,北京、天津已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内转移,河北、山东、辽宁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 李平佟连军邓丽君李名升
- 关键词:制造业基尼系数区位商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