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499) 作品数:11 被引量:35 H指数:3 相关作者: 陈沅 田杰 朱静 李杨 张小飞 更多>> 相关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pSITITIN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2006年 目的构建能阻断Wistar大鼠肌联蛋白表达的siRNA载体,为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肌小节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打下基础。方法针对Wistar大鼠TITIN N2B区设计并构建重组质粒pSITITIN,针对人β-ACTIN设计并构建重组质粒pSIACTIN,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其分别转染入体外培养1周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和经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诱导后2周的MSCs中,免疫荧光检测肌联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SITITIN转染入正常心肌细胞和经5-aza处理后的MSCs后,肌联蛋白的表达均减弱(P<0.01);而转染pSIACTIN后不影响肌联蛋白的表达。结论pSITITIN具有确切阻断肌联蛋白表达的效果。 张小飞 陈沅 田杰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NA干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肥大心肌细胞脂肪酸代谢影响的体外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肥大心肌细胞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Wistar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采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测定心肌细胞核因子NF-κB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PPARγ、PPARα的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AngⅡ刺激乳鼠心肌细胞NF-κB活性增强,抑制PPARα和PPARγ活性减弱,增加心肌细胞内FFA蓄积(P<0.01);MSCs干预组心肌细胞NF-κB活性及心肌细胞内FFA含量较AngⅡ作用组显著降低(P<0.01和P<0.01)而PPARα和PPARγ活性增强(P<0.05和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肥大心肌细胞的脂肪酸代谢,这可能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作用机制之一,NF-κB及PPARs可能是其作用的信号通路之一。 卓文玉 陈沅 田杰 朱静 向平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游离脂肪酸 心肌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差异表达基因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构建心肌病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心肌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为后续的基因测序和信息学分析打下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7/2005-03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和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四室完成。实验材料:雌性Wistar大鼠54只,体质量(200±20)g,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扩增、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用第三、四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移植实验。采用2.5mg/kg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心肌病心力衰竭模型。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左心室前壁靠心尖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培养基。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1周后大鼠心肌组织的差减文库。结果:①对照组和实验组移植前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缩短分数相比无差异,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缩短分数在移植2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②以正向消减产物为模板,在第33个循环才出现明显的G3PGH条带,而在非消减的对照中,第18个循环就能看见明显的条带,二者相差约15个PCR循环,同样在反向消减中二者相差也是15个PCR循环。按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的要求,只要二者之间相差5个循环以上就表明消减效率很高,可以用于下一步文库构建和筛选。③筛选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表达增高的cDNA克隆123个;表达降低的cDNA克隆28个。结论:运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成功构建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病大鼠的cDNA文库,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李杨 陈沅 田杰 邱俊 朱静 张小飞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结构蛋白的发育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心肌样细胞过程中肌联蛋白在心肌结构蛋白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针对Wistar大鼠TITINN2B区设计的重组质粒pSITITIN,将其分别转染入体外培养7d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和经5-aza诱导后2周的MSCs中,免疫荧光检测肌联蛋白、MHC、肌动蛋白、cTnT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SITITIN转染入正常心肌细胞后,肌联蛋白的表达减弱(P<0.001);转染入经5-aza处理的MSCs后,肌联蛋白、cTnT的表达减弱,MHC、肌动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MSCs可以被5-aza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但分化程度不高,尚不具备完整的收缩结构基础,肌联蛋白对心肌结构蛋白发育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张小飞 陈沅 田杰 李杨 王金菊 朱静 刘官信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RNA干扰 儿童心肌病诊疗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心肌病(cardiomyopathy,CM)虽然不是儿童常见疾病,但其常并发心力衰竭,甚至会导致心源性猝死,是儿科重症之一。在国外其儿童的发病率在1%左右,近年其在国内的发病也呈逐渐增加趋势,章旭等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1999~2009年收治的CM患者研究发现:儿童CM患者占儿童心内科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从1999年的0.69%逐渐增加到2009年的3.79%。医学工作者对儿童CM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笔者对儿童CM诊断与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李杨 邱俊 周玉福关键词:心肌病 儿童 内科住院患者 诊疗 心源性猝死 心肌细胞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肌样分化 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tem cells,MSCs)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定向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机制。方法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培养至第6代。实验分3组:条件培养基组,用新生鼠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制成的条件培养基处理MSCs 48 h 2次,其间间隔48 h;混合培养组,新生鼠心肌细胞和MSCs按1∶1的比例混合培养1周;对照组,MSCs常规培养。检测各组MSCs中心肌细胞结构功能蛋白:心肌肌联蛋白(titin)、肌球蛋白重链(myosinheavy chain,MHC)、心肌组织缝隙连接的特异性组成蛋白质Connexin43(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条件培养基可诱导MSCs心肌样分化,表达心肌细胞骨架蛋白titin的Z带及A带部分,Cx43大量表达,但在检测期内未观察到MHC的表达;②MSCs在混合培养中与心肌细胞形成连接,表达titin,部分细胞内可检测到类似肌小节的结构,Cx43集中分布于细胞相邻的界面;③对照组中的部分MSCs可少量表达Cx43及titin。结论源于心肌细胞的各种因素可促使MSCs心肌样分化,分化的程度取决于作用信号的性质。 张蕾 陈沅 田杰 张文 朱静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诱导分化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及其在心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6年 抑制性消减杂交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以抑制PCR为基础的差异显示基因克隆技术。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特异性高、能分离出丰度较低的特异性片段等优点,陆续用于心血管研究。该文阐述其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其在心脏发育、心肌肥厚、缺血/再灌注、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法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卓文玉 陈沅 田杰关键词:基因表达 心脏病 抑制性消减杂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病大鼠心功能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移植改善心肌病大鼠心功能的相关基因,初步分析相关基因在MSCs改善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用贴壁筛选法分离、扩增大鼠MSCs,并移植入经阿霉素腹腔注射构建的大鼠心肌病模型中。然后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筛选移植MSCs后大鼠心肌组织差异表达的相关基因,并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心肌病大鼠模型,并进行了MSCs心肌移植,筛选出移植MSCs后心肌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2条、表达下调的基因4条。经基因的序列检索分析显示,MSCs移植入大鼠心肌后与线粒体合成有关的基因和与心肌的收缩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表达下调的基因分别为肌小节的线粒体肌氨酸激酶基因;核糖体的磷蛋白P2基因;α-晶状体蛋白基因;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Fe-S蛋白7基因。结论MSCs移植后可能通过刺激与能量合成相关和心肌收缩相关基因的表达,一方面促进心肌能量合成,另一方面MSCs可能分化为新的心肌细胞,增加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肌组织功能。 李杨 陈沅 田杰 邱俊 朱静 张小飞关键词:双杂交系统技术 间质干细胞移植 心肌疾病 心肌肌联蛋白参与心肌舒缩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横纹肌肌小节的组成除了已知的粗、细肌丝系统外,还包括一种由巨大的蛋白质——肌联蛋白(tidn)构成的纤维系统。肌联蛋白横跨肌小节从Z线到M线的区域。在心肌中,肌联蛋白起着分子弹簧的作用,既可以对粗、细肌丝进行精确的调控,产生心肌的被动张力和回复力,又参与心肌主动张力的调节和维持心肌的紧张度,并在耦联和协调心肌的舒缩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肌联蛋白在心肌舒缩中的功能、信号传导机制以及肌联蛋白与心肌病的关系进行论述。 周利刚 陈沅 张蕾关键词:信号传导 心肌疾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分化的微环境因素 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心肌样分化的微环境因素。方法:分离大鼠MSCs并传至第6代,随机分为混合培养组、条件组及对照组,分别将MSCs与大鼠心肌细胞共同培养(混合培养组),或将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加入MSCs培养体系(条件组)。1周后,检测MSCs的心肌特异性蛋白titin、Cx43及MHC表达情况。结果:MSCs能在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及与心肌细胞共同培养中正常生长;条件组MSCs表达titin、Cx43显著增加,但未观察到肌小节样结构;混合培养组MSCs可表达上述蛋白,且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肌小节样结构,与心肌细胞交界面上有Cx43的聚集。3组MSCs均未检测到MHC表达。结论:心肌细胞自身、源于心肌的体液因素及MSCs分化过程中形成的感应器是MSCs心肌样分化的必要条件。 张蕾 陈沅 田杰 朱静 吕铁伟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