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0838)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6H指数:9
- 相关作者:赵鑫周仁来陈玲张鹏昝香怡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斯坦福情绪调节量表在我国中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检验情绪调节量表在中国中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首先选取了1167名11-19岁的中国青少年进行测试,在所有样本中抽取130人间隔2周实施重测,同时测查了中文版大五人格量表和积极消极情绪量表。结果:认知重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表达抑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6。两周之后认知重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4,表达抑制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3。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了中文版情绪调节量表的二因素模型。中文版的情绪调节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与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以及开放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绪体验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体验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调节量表的表达抑制维度与宜人性、外向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情绪体验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体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情绪调节量表中文版在中学生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赵鑫张冰人张鹏潘亮周仁来
- 关键词:情绪调节信度中学生
- 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的干预:方法、效果与机制被引量:19
- 2014年
- 社交焦虑障碍是最普遍且难于治疗的精神障碍之一。大量研究发现,注意偏向训练可以有效缓解社交焦虑。研究者从自我报告、结构化评估、生理记录等方面考察发现,接受了注意偏向训练的社交焦虑个体其注意偏向、生理唤醒和脑神经活动发生变化并且社交焦虑症状有所缓解。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的干预机制可能是因为训练提升了个体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解除能力。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注意偏向训练干预社交焦虑的效果与机制,拓宽评估注意偏向训练效果的手段,并探索其对社交焦虑干预的长期效果和对其它心理疾病的作用。
- 赵鑫张鹏陈玲
- 关键词:社交焦虑
- 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可塑性被引量:20
- 2014年
- 从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入手,以不同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活动记忆任务,从行为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探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可塑性。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刷新功能具有可塑性。具体表现为,通过刷新功能训练,个体在工作记忆刷新任务上的成绩提高。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训练使得个体对刺激的识别能力增强,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提高,进而促使工作记忆中的更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其它认知功能,但是,相对于认知能力稳定以及衰退的个体,这种迁移效应在工作记忆能力发展个体中的表现更为明显。
- 赵鑫周仁来
- 关键词:工作记忆刷新
- 反应抑制的训练:内容、效果与机制被引量:11
- 2015年
- 近期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反应抑制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研究者多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训练的对象包括儿童、成人和特殊群体,研究者通过Go/Nogo、Stop-signal等任务进行为期1周至3周,45至7200试次不等的抑制控制能力训练,并结合行为、脑电以及脑成像等技术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发现,接受了抑制控制训练的个体其抑制能力得到提升,并伴随脑神经活动的变化。另外,研究者发现,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效果还可以迁移至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但是,也有些研究并未发现抑制控制训练的效果。训练任务的设置,评估任务的选择以及被试反应策略的差异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抑制控制训练引发行为与大脑活动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训练导致了个体建立了自上而下有意识的抑制控制模式和自下而上的自动抑制模式。反应抑制和冲突抑制可塑性的比较,儿童与老年人抑制功能的训练以及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将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重点问题。
- 赵鑫陈玲张鹏
- 干扰控制的训练:内容、效果与机制被引量:5
- 2016年
- 研究发现,干扰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研究者通常选取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和部分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以Stroop、Flanker等任务为训练任务,训练时间从5天至5周不等,任务量从76至2200试次不等。研究者一般通过行为、脑电和脑成像等技术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训练的研究结果发现,训练后个体的干扰控制能力得到提升,且训练效果可以迁移到其他相关任务中去。干扰控制的训练效果可能受训练任务与评估任务的设置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经过认知训练,对冲突信号起监控作用的前扣带回皮层激活程度降低,而执行冲突解决的前额皮层激活程度增强,加强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能力,进而导致干扰控制能力的提升。干扰控制训练的保持效果、机制探讨等问题将成为该领域日后重点关注的内容。
- 赵鑫贾丽娜昝香怡
- 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7
- 2014年
- 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具有复杂和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影响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大脑功能的成熟、青少年的人格特质、父母支持、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未来研究应多探讨青少年对社会性情绪调节的发展以及同时考虑多个影响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因素,这对进一步理解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复杂趋势有着重要意义。最后,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研究还应注重为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干预与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 赵鑫张润竹周仁来
- 关键词:青少年情绪调节
- 毒品成瘾者情绪加工及应对方式的特点:基于负性情绪的视角被引量:28
- 2015年
- 负性情绪是导致个体毒品成瘾及复吸的主要心理因素。毒品成瘾者在情绪加工过程中会夸大负性刺激,产生负性化偏向,提高负性情绪的唤醒度,最终导致其产生更多负性情绪体验。而当毒品成瘾者体验到诸如焦虑、抑郁、压力等负性情绪时,他们却更倾向于使用毒品来缓解或逃避负性情绪带来的不愉快体验。研究表明,毒品成瘾者这种负性情绪加工异常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毒品滥用所导致的个体大脑情绪回路相关脑区的受损,如杏仁核、海马、额叶等。未来研究应更进一步探讨成瘾者负性情绪加工与毒品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对戒断者在负性情绪加工能力的恢复方面做进一步探索,开展更多的关于如何改善成瘾者及戒断者对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的研究,从而更为有效抑制个体对毒品形成的心理依赖及强迫的药物渴求行为。
- 杨玲马丽赵鑫张更生
- 关键词:负性情绪情绪加工
- 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被引量:4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格特质与情绪调节使用频率以及社交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1-19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大五人格简式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测量被试的人格特质与情绪调节使用频率以及社交焦虑水平。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宜人性、外向性与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在宜人性、开放性与社交焦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表达抑制在宜人性与社交焦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在人格特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所起的作用不同。
- 赵鑫张雅丽陈玲周仁来
- 关键词:人格特质情绪调节社交焦虑
-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英文)被引量:15
- 2014年
- 本研究以900名13-18岁的青少年群体作为被试,采用斯坦福情绪调节量表中文版,调查了这一阶段个体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被试认知重评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在控制了被试的人格特质和积极消极情绪体验后发现,女性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男性。
- 赵鑫张润竹郑凯
- 关键词:性别差异情绪调节青少年
- 吸烟对反应抑制的影响:证据、原因和争论被引量:2
- 2015年
- 近期研究发现,吸烟会使个体的反应抑制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不吸烟的健康人群相比,吸烟者在测量反应抑制能力的Go/No Go任务和Stop-Signal任务上的虚报率较高,反应时间较长;吸烟者的反应抑制能力在反应抑制加工阶段受到影响,而在冲突监控阶段并未与正常被试表现出差异;另外,研究还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左侧丘脑、左侧额中回和左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较小。尼古丁的摄入对前额叶和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吸烟者反应抑制能力受到影响的原因。但是,一些研究并未发现吸烟对反应抑制能力存在影响,这可能与实验任务以及研究对象的选取有关。比较不同香烟剥夺状态下个体的反应抑制能力、比较吸烟者与其他药物成瘾者(酒精、毒品)反应抑制能力的差异并且比较使用双选择oddball范式与Go/No Go任务和Stop-Signal任务在对吸烟者反应抑制能力的研究上所得结果的异同以及对吸烟者反应抑制能力的干预和训练将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重点。
- 赵鑫刘晓婷昝香怡周爱保
- 关键词:吸烟尼古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