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2146000)

作品数:13 被引量:462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荣西任战利陈瑞银罗晓容陈占坤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盆地
  • 8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流体
  • 3篇成矿
  • 3篇成矿流体
  • 2篇蚀变
  • 2篇蚀变带
  • 2篇蚀变作用
  • 2篇热液
  • 2篇热液流体
  • 2篇热液蚀变
  • 2篇热液蚀变作用
  • 1篇地层
  • 1篇地热水
  • 1篇地温场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相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地中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 4篇长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4篇李荣西
  • 3篇任战利
  • 2篇段立志
  • 2篇陈占坤
  • 2篇罗晓容
  • 2篇陈瑞银
  • 1篇时保宏
  • 1篇王兆明
  • 1篇陈宝赟
  • 1篇杨文秀
  • 1篇王凤琴
  • 1篇赵法锁
  • 1篇金之钧
  • 1篇刘池阳
  • 1篇高胜利
  • 1篇刘建朝
  • 1篇吴亚生
  • 1篇李民才
  • 1篇杨县超
  • 1篇魏刚峰

传媒

  • 5篇地质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渭河盆地地热水水溶氦气成因与来源研究被引量:37
2009年
渭河盆地地热水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氦气,通过采集分析渭河盆地地热水水溶氦气成分和He同位素研究了氦气的成因与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地热水水溶氦气体积分数普遍超过0.1%,最高达到3.395%。地热水水溶氦气的3He/4He比值介于(3.61±0.29)×10-8~(7.80±0.23)×10-7之间,氦气的R/Ra值小于1.00。天然气的4He/20Ne比值研究一致表明,渭河盆地地热水水溶氦气主要为壳源成因,混有微量的幔源氦。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富铀花岗岩放射性成因的氦气是渭河盆地地热水水溶氦气的主要来源,大面积出露于秦岭造山带以及隐伏于渭河盆地南缘新生代沉积层下的富铀花岗岩体为渭河盆地地热水水溶氦气的主要气源岩。
刘建朝李荣西魏刚峰赵法锁
关键词:渭河盆地氦气
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杂岩LA-ICP 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5
2007年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县紫金山杂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U-Pb测得紫金山碱性杂岩的结晶年龄为138.3±1.1Ma(MSWD=2.3,9个样品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火成岩富碱(K2O+Na2O=8.60%~15.62%),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具有Eu正异常,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高Nb/Ta比值(16.85~18.19),表明岩石起源于交代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文章提出紫金山碱性杂岩可能是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大规模伸展背景下由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该期岩石圈深部的强烈岩浆—热活动是鄂尔多斯盆地燕山晚期构造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肖媛媛任战利秦江锋曾震
关键词:U-PB年代学富集地幔构造热事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古岩溶特征被引量:16
2006年
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太原组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主要由灰岩、岩屑石英砂岩、泥岩和煤岩组成。太原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的陆表海潮坪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南部发育碳酸盐潮下带—潮间带及陆源碎屑潮下带。太原组中普遍发育冲刷充填现象,说明短期的沉积间断发生频繁。太原组中岩溶角砾岩发育,主要为镶嵌状角砾岩,见到少量裂缝角砾岩和紊乱角砾岩。太原组中的岩溶形成于同生期,没有形成岩溶地貌。与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相比,太原组灰岩具有较高的Mn和Fe含量,明显低的Sr含量和δ18O值。这是由于埋藏作用和淡水淋滤所引起的,低的Sr含量和δ18O值主要由淡水淋滤所致。与大多数地质学家研究得出的二叠纪生物和非生物成因的方解石的δ13C值相比较,太原组方解石的δ13C值无明显差异。宏观和微观特征均说明太原组存在古岩溶。岩溶作用使得灰岩的储集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王宝清王凤琴魏新善王飞燕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碳酸盐陆源碎屑古岩溶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古输导格架恢复被引量:34
2006年
结合岩心、测井资料,认为陇东地区沉积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结合成岩作用分析及成岩序列划分,认为在早白垩世末最大排烃期后,主要有连晶方解石对粒间物质和粒缘的交代、强酸性流体对杂基和粒缘的溶蚀及长石溶蚀三种成岩作用。综合沉积成岩作用分析,在早白垩末最大排烃期,油气运聚的优势通道在镇原—西峰—庆阳一带。
陈占坤吴亚生罗晓容陈瑞银
关键词:沉积微相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煤储层特征及含气潜力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含煤岩系中煤储层的纵横向分布、宏观煤岩类型、微观煤岩组分、孔隙结构与渗透性、镜质体反射率和吸附性能等方面特征的研究,认为:煤层总厚呈东西厚、南北薄的分布特点,煤层厚度满足煤层气开发的要求;多为半亮煤,仅东部边缘地带以半暗煤为主,表现为低含水、中等灰分含量和高挥发分含量的烟煤;煤岩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最高,其次为惰质组;孔隙类型以微孔、过渡孔为主。研究区从北向南,煤级逐渐升高,整体表现为低—中煤级;煤的吸附能力较强,煤层气具有饱和、过饱和特征,煤层含气潜力大。最后指出,本区具有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储层条件,含气潜力较大。
薛军民高胜利高鹏
关键词:含气量煤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中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的流体判识体系初探被引量:1
2007年
盆地内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成藏(矿)的成因联系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是能源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国内外文献调研以及前人关于流体研究的基础上,对油、气、煤和铀等多种矿产同盆共存富集的地质流体及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别研究了水化学指标、铁离子含量、有机质丰度和还原硫指标、微量元素及粘土矿物等指标对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盆地内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的流体判别标志体系。
杨文秀张刘平
关键词:沉积盆地
东胜砂岩型铀矿氧化酸性流体与还原碱性热液流体过渡界面蚀变带成矿作用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的东胜砂岩型铀矿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带性,矿物学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分带性是不同性质流体蚀变作用造成的。根据氧化/还原过渡界面蚀变矿物特征及其相互交代关系,识别出早、晚两个世代蚀变矿物组合,分别反映出早期蚀变流体为氧化环境下的酸性流体,晚期蚀变流体为还原环境下的碱性热液流体。早期氧化环境的酸性流体蚀变作用基础上叠加了晚期还原环境下的碱性热液流体蚀变作用,导致了铀在氧化/还原过渡界面的富集成矿。分析认为,东胜铀矿热液蚀变与鄂尔多斯盆地乃至华北地区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产生的区域性热异常事件具有一定联系。
李荣西段立志陈宝赟张少妮
关键词:热液蚀变作用成矿流体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砂岩型铀矿氧化酸性流体与还原碱性热液流体过渡界面蚀变带成矿作用研究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的东胜砂岩型铀矿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带性,矿物学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分带性是不同性质流体蚀变作用造成的。根据氧化/还原过渡界面蚀变矿物特征及其相互交代关系,识别出早、晚两...
李荣西段立志陈宝赟张少妮
关键词:热液蚀变作用成矿流体鄂尔多斯盆地
文献传递
论隆起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三叠系油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被引量:86
2006年
传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隆起构造不发育,因此构造因素对该斜坡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控制作用,其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然而,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钻井密度的加大(其目前井距一般已达100~200m左右),根据钻井资料进行的高精度构造编图研究发现,陕北斜坡隆起构造特别是低幅度的隆起构造实际上比较发育,且其类型主要为鼻状隆起,完整的穹隆构造较为少见且规模较小。就成因而言,一般规模较大、继承性好的隆起构造多与基底隆起有关,而小型隆起构造可能主要为差异压实成因。而且,隆起构造对三叠系延长组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鼻状隆起构造附近,油气通常最为富集。
赵靖舟杨县超武富礼时保宏
关键词:三叠系油藏类型陕北斜坡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46
2006年
盆地演化中地层的沉积与剥蚀及盆地的历史构造形态变动是盆地分析及其矿产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考虑到盆地西部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的分段性和估算中生代三叠纪以来抬升剥蚀事件强度所需选择合理方法的重要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应用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地层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剥蚀量。估算结果发现,白垩纪末期为三叠纪以来最强烈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期、中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等3期剥蚀事件相对较弱。剥蚀强度分布与盆地演化模拟结果表明,盆地自三叠纪以来的构造变动表现为一掀斜过程;对盆地三叠系油气生成、运聚的影响分析认为,三叠系烃源岩在晚侏罗世前已生烃,掀斜构造演化过程使油气运移指向盆地东部及东南地区。
陈瑞银罗晓容陈占坤王兆明周波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盆地演化剥蚀厚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