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118809)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吕帆张芳任凤英保金华姜珺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验光
  • 2篇近视
  • 2篇角膜
  • 1篇点扩散函数
  • 1篇断层扫描
  • 1篇眼角
  • 1篇眼角膜
  • 1篇眼内
  • 1篇眼内压
  • 1篇验光仪
  • 1篇直径
  • 1篇人眼角膜
  • 1篇散光
  • 1篇散光矫正
  • 1篇少年
  • 1篇神经纤维
  • 1篇神经纤维层
  • 1篇神经纤维层厚...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神经

机构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4篇吕帆
  • 2篇张芳
  • 2篇保金华
  • 2篇姜珺
  • 2篇任凤英
  • 1篇金成鹏
  • 1篇陈洁
  • 1篇刘新婷
  • 1篇王勤美
  • 1篇许金玲
  • 1篇段素芳
  • 1篇邓如芝
  • 1篇赵云娥
  • 1篇刘文韬
  • 1篇黄锦海
  • 1篇尚利娜
  • 1篇毛欣杰
  • 1篇俞阿勇
  • 1篇宋艳霞
  • 1篇乐融融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阅读状态下文字呈现速度和大小对调节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设计阅读状态下文字呈现速度和大小,研究阅读性文字呈现速度和大小对调节反应的影响。方法取测量了24名正视者开放视野阅读状态下右眼的调节反应。阅读材料是中文短文,位于距受试者右眼角膜平面33cm处的电脑显示屏上,通过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软件以单个字符呈现,文字呈现速度以每分钟50字为固定增率,共6个呈现速度,每分钟分别为50字、100字、150字、200字、250字、300字。文字大小包括20pt和9pt。采用SEIKO—WV500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不同文字呈现速度和大小下的调节反应。结果尽管调节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但随着文字呈现速度增快,调节滞后有明显的减小趋势(P=0.000);大小两种文字所诱导的调节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字呈现速度影响调节反应,可以解释阅读与近视的发生发展的可能内在联系。
任凤英邓如芝保金华
关键词:RSVP近视
环戊通与阿托品睫状肌麻痹效果的差异性评价被引量:11
2012年
背景为获得准确的屈光不正度数,需要对初诊的屈光不正儿童进行充分的睫状肌麻痹验光,但是如何选择睫状肌麻痹剂存在争议。目的观察环戊通和阿托品对屈光不正低龄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为研究临床上环戊通是否可以替代阿托品进行部分低龄儿童的睫状肌麻痹验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自身配对设计的方法,在检查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和配合下,对80例160眼、年龄4~9周岁的屈光不正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先使用质量分数1%硫酸环戊通滴眼液点眼,每5分钟1次,共3次,末次点眼45min后行验光检查;3d后再使用质量分数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每天点眼3次,连续3d,于第4天复查验光;比较两种药物散瞳后电脑验光、检影验光及残余调节的屈光度值差异。结果散瞳前和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后的电脑验光值分别为(0.55±3.52)D和(2.22±3.52)D,差值为(1.66±1.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P=0.00);应用1%硫酸环戊通滴眼液后电脑验光值为(1.74+_3.46)D,与应用1%阿托品后的电脑验光值相比差值为(0.48±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P=0.00)。两种药物散瞳后的电脑验光值之间呈明显的阳性相关(R2=0.98,P=0.00)。利用红外线验光仪测量残余调节,1%环戊通滴眼液和1%阿托品凝胶散瞳后测量的残余调节值分别为(0.32±0.44)D和(0.05±0.41)D,差值为(0.27±O.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0)。按屈光类型分为近视组、低中度远视组和高度远视组,两种药物散瞳后电脑验光的差值近视组为(0.31±0.37)D,低中度远视组为(0.56±0.48)D,高度远视组为(0.59±O.50)D;近视组明显低于低中度远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刘新婷张芳吕帆
关键词:验光阿托品睫状肌麻痹
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及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背景弱视是一种从视网膜到视中枢的视觉传导系统及中枢全领域形态学及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目前弱视眼的视网膜是否受累仍是争论的焦点。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取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22例44眼为弱视组;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经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者10例20眼为弱视治愈组;初诊为近视性屈光参差非弱视患者11例22眼为非弱视组。所有患者采用Model3000型OCT测量双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包括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平均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组受试者双眼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进行比较,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RNFL厚度与弱视眼眼轴长度、屈光度和年龄的关系。结果弱视组患者中弱视眼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比对侧眼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治愈组原弱视眼与对侧眼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非弱视组高度数近视眼与低度数近视眼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弱视组弱视眼颞侧RNFL厚度明显比对侧眼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治愈组原弱视眼颞侧RNFL厚度比对侧眼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非弱视组高度数眼颞侧RNFL厚度比低度数眼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各组双眼视网膜上方、下方、颞侧及平均RNFL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视盘下方RNFL厚度间呈负相关关系(r=-0.559,P=0.016),其余各参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
陈午荷陈洁许金玲吕帆黄锦海张芳
关键词: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角膜补偿眼压与前房穿刺测量眼内压的比较
2009年
目的比较角膜补偿眼压(IOPcc)与前房穿刺测量眼压(direct intracameralIOP,IOPintra),探讨角膜生物特性对眼压测量的影响。方法双盲前瞻I生研究。拟行超声乳化手术患者73例(73只眼),随机选择1只眼。超声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ORA测量IOPcc和角膜生物属性:角膜滞后性(corneal hysteresis,CH),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应用IOD眼压测量装置行前房穿刺测量IOPintra。结果IOPintra为(15.48±4.64)mmHg,IOPcc为(16.63±3.68)mmHg;IOPcc高出IOPintra(1.15±4.12)mmHg(P=0.019);IOPcc和IOPintra与CH、CRF相关,IOPcc,IOPintra及两者的差异与CCT不相关;IOPcc与IOPintra的差异与CH相关(r=-0.283 P=0.015)。结论IOPcc读数比IOPintra高1.15mmHg,其差异受CH影响。角膜生物属性对眼压测量的影响需慎重考虑。
段素芳王勤美赵云娥俞阿勇
关键词:中央角膜厚度
框架眼镜矫正下周边屈光测量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建立配戴框架眼镜时周边屈光的测量系统及方法,并检验其有效性,评估其可靠性。方法以Grand Seiko WAM-5500型自动验光仪为基础,将头托替换为自制的视角选择固定装置,增加弧形游动视标架,作为周边屈光的测量系统。并按照光路追迹原理搭建装置,测量框架眼镜周边部光线偏折引起的测量角度补偿量。使用上述改装的系统和角度校正方法测量35名近视者配戴框架眼镜时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和鼻、颞侧偏离中央凹10°、20°、30°水平方向上7个点的屈光状态。并另招募35名近视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测量其裸眼状态时上述7个点的屈光度。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值标准差的差异,评估其可靠性。结果①该系统和方法测量配戴框架眼镜时周边屈光的所得值标准差与传统测量方法所得值标准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可靠性较好;②近视者框架眼镜矫正下视网膜周边部呈远视性离焦。结论本系统及方法用于屈光不正患者框架眼镜矫正下的周边屈光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尚利娜刘文韬宋艳霞姜珺
关键词:框架眼镜自动验光仪
人眼角膜散光矫正的点扩散函数分析表达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人眼点扩散函数(PSF)分析系统表达角膜散光眼的视网膜成像特性的可行性及角膜散光在不同矫正方式下的光学成像特征。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利用PSF分析系统(PSF-1000)检查和评估26例近视散光患者(年龄18—28岁,球镜度数-3.00~-6.00DS,散光度数-0.75~-3.00DC)在配戴框架眼镜、散光软性角膜接触镜(TSCL)和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3种全矫状态下的视网膜成像质量,采用26只眼屈光介质调制解调函数(MTF)曲线中的12个点(即分别等同于对数视力表4.0—5.1的12个点)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设置中度近视无散光者26例为对照组。左右眼MTF值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对照组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3种矫正方式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时再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左右眼的MTF表达具有镜像对称性。与对照组比较,瞳孔直径3.0mm时,在低空间频率无差异,在中、高频空间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范围:-2.237~-5.421,P〈0.05);瞳孔直径6.0mm时,在12个空间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范围:-2.893~-9.577,P〈0.01)。3种矫正方式在模拟3.0和6.0mm瞳孔直径下MT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mm瞳孔时,除了3.00、3.78、4.78、30.00和37.80周/度5个空间频率外,其余空间频率RGPCL和框架眼镜的MTF值高于TSCL(F值范围:3.229—4.123,P〈0.05)。6.01/mm瞳孔直径下,12个空间频率的3种矫正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范围:5.609—9.610,P〈0.05),RGPCL的MTF值较高。同一矫正状态下,3.0m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均高于6.0m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结论PSF分析方法能综合表达像差、衍射和散射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RGPCL所产生的泪液镜不仅矫正角膜散�
姜珺毛欣杰金成鹏吕帆
关键词:散光检眼镜检查接触镜似然函数
近视青少年在阅读状态下调节反应和像差的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背景近距离工作时,视网膜的成像质量受调节、瞳孔和像差的共同影响;而近距离工作时视网膜成像的清晰度又被认为是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诱因。因此,研究近视及正视青少年在阅读状态下的眼动参数和像差的差异性显得尤为重要。目的研究有初发性近视和进展性近视的青少年在阅读状态下的调节反应、瞳孔直径和像差的差异,从视网膜离焦诱导近视和像差诱导近视这两个假说探讨调节反应和像差与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57例年龄12~16岁青少年受试者分为正视组16眼、初发性近视组20眼和进展性近视组21眼。嘱受试者阅读左眼前25effl处电脑显示屏上由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软件所呈现的一篇中文短文,用SEIKO—WV500型自动验光仪测量调节反应,实时录像记录瞳孔直径,并用WASCA波前像差仪测量像差,对3组间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受试者的调节反应和像差的个体差异均较大,在4D的调节刺激下,初发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滞后值为(1.72±0.53)D,(1.74±0.44)D,高于正视组的(0.96±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t=4.47,P〈0.01)。初发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滞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调节刺激在0~4D时,所有受试者的瞳孔直径、全眼像差、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均随着调节力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但在同一调节刺激下,不同屈光组之间受试者的瞳孔直径、全眼像差、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性近视和近视进展过程中在近距离阅读状态下存在较高的调节滞后,近距离阅读状态下对离焦的低模糊敏感性、较高的调节滞后及远视性离焦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
保金华任凤英乐融融吕帆
关键词:近视波前像差瞳孔直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