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106001)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蔡大伟周慧孙洋汤卓炜袁靖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古DNA
  • 2篇线粒体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黄牛
  • 2篇古学
  • 1篇动物
  • 1篇动物考古
  • 1篇动物考古学
  • 1篇动物起源
  • 1篇匈奴
  • 1篇遗址
  • 1篇遗址出土
  • 1篇山谷
  • 1篇线粒体DNA
  • 1篇墓主
  • 1篇考古学研究
  • 1篇家养
  • 1篇家养动物
  • 1篇二里头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蔡大伟
  • 3篇周慧
  • 2篇孙洋
  • 1篇赵欣
  • 1篇袁靖
  • 1篇汤卓炜
  • 1篇朱泓
  • 1篇陈曦

传媒

  • 2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北方文物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二里头遗址出土黄牛线粒体DNA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古DNA技术从15个二里头遗址出土黄牛个体样本中得到9个个体mtDNA Dloop环序列。全部为普通牛,7个个体为T3世系,另外两个个体分别为T2世系和T4世系。二里头黄牛的所有单倍型在中国现代地方黄牛品种个体中存在并且广泛分布,表明经历数千年的时间,中原地区古代黄牛的基因稳定地遗传下来。
孙洋蔡大伟袁靖周慧
关键词:二里头遗址黄牛古DNA
中国北方地区黄牛起源的分子考古学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中国黄牛的起源及驯化一直是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古代黄牛遗骸的形态学鉴定和对现代地方黄牛品种的DNA分析,而针对中国古代黄牛的DNA研究尚少。本文对中国北方5个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42个黄牛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并结合现代黄牛线粒体DNA数据以及考古学文化对中国黄牛的起源、传播路径及其与早期文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北方古代黄牛均为普通牛,未见瘤牛。古代黄牛主要由T2,T3和T4构成,近东起源的T3世系在古代黄牛中占统治地位,频率高达81.0%。近东起源的普通牛可能随着早期人群的迁徙经过两条路线进入中国。
蔡大伟孙洋汤卓炜周慧
关键词:黄牛古DNA线粒体DNA
中国家养动物起源的古DNA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一、前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野生动物驯化被认为是其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兴起的先决条件之一。家养动物的岀现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肉食资源以及奶、毛皮、蛋等副产品,同时作为生产、骑乘、运输的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能力,导致社会经济形态复杂化并逐渐由采集、渔猎向定居、农耕转变。驯化也带来副作用,将动物流行性疾病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因此,阐明家养动物的起源对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动物流行性疾病的扩散以及动物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蔡大伟孙洋
关键词:家养动物动物考古学测序法
蒙古国胡拉哈山谷M21号匈奴墓主的线粒体DNA分析
2013年
一、前言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之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史籍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世纪(东周时期)匈奴开始崛起,至秦汉之际已经成为蒙古草原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势力,其疆域幅员广阔,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蒙古戈壁沙漠,西至帕米尔高原,东至辽河流域。匈奴在公元前1世纪开始衰落(东汉时期)。公元48年,匈奴在东汉王朝的持续打击下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被迫西迁。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的匈奴帝国由此谢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匈奴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匈奴帝国的形成过程中,匈奴吸收和兼并了许多较小的氏族部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众多不同民族或者种族的统一共同体。因此,匈奴人种的构成非常复杂。
蔡大伟陈曦赵欣朱泓周慧
关键词:墓主DNA线粒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