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08C23074)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周铁丽费静娴赵玉杰包其郁侯佳惠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胞菌
  • 1篇电泳
  • 1篇质粒
  • 1篇质粒介导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 1篇铜绿假单胞菌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酶
  • 1篇喹诺酮
  • 1篇喹诺酮类
  • 1篇脉冲场
  • 1篇脉冲场凝胶电...
  • 1篇基因亚型
  • 1篇假单胞菌
  • 1篇海藻
  • 1篇Β内酰胺
  • 1篇Β内酰胺酶
  • 1篇AMPCΒ内...
  • 1篇AMPC酶

机构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包其郁
  • 2篇赵玉杰
  • 2篇费静娴
  • 2篇周铁丽
  • 1篇李超
  • 1篇屠鸿翔
  • 1篇周明明
  • 1篇郭美艳
  • 1篇童郁
  • 1篇侯佳惠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海藻希瓦菌中发现一种新的qnrA7基因亚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研究海藻希瓦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和特性.方法 PCR检测qnr、qepA、aac(6')Ib-cr基因,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转移试验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体外转移性,E-test法测定菌株MIC,提取质粒对qnrA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海藻希瓦菌中检出qnrA基因,为新发现的亚型,命名为qnrA7,GenBank登录号为GQ463707,未检出qnrB、qnrS、qnrC、qnrD、qepA、aac(6')-Ib-cr基因;qnrA7位于约33 kb的质粒上,但体外接合转移试验未成功;该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 海藻希瓦菌质粒上检出新的qnrA基因亚型,其作为qnr基因的环境宿主值得关注.
周明明屠鸿翔周铁丽费静娴李超赵玉杰包其郁
关键词:喹诺酮类质粒
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分布及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OXA等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酶基因。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痰标本),占75.7%;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9%和91.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16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TEM、CTX-M、OXA和GES型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49.7%);质粒介导AmpC酶23株(13.6%)。PFGE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仅3株具有同源性,呈散发流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率高,呈多重耐药且散发流行趋势。
侯佳惠童郁费静娴郭美艳赵玉杰包其郁周铁丽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Β内酰胺酶脉冲场凝胶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