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858)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6
相关作者:苏冠方徐春玲施明光王波邵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干细胞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骨髓间充质
  • 8篇骨髓间充质干...
  • 8篇分化
  • 8篇充质干细胞
  • 6篇细胞
  • 6篇角膜
  • 4篇角膜地形图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细胞分化
  • 2篇羊膜
  • 2篇诱导分化
  • 2篇正视
  • 2篇人羊膜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样细胞
  • 2篇视网膜神经
  • 2篇视网膜神经节

机构

  • 10篇吉林大学第二...
  • 6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0篇苏冠方
  • 8篇徐春玲
  • 6篇施明光
  • 4篇王波
  • 3篇王海燕
  • 3篇牟大鹏
  • 3篇邵婷婷
  • 2篇王晨光
  • 2篇齐首楠
  • 2篇朱乐如
  • 1篇王芳
  • 1篇查屹
  • 1篇王桂云
  • 1篇陈玉丙
  • 1篇张妍
  • 1篇宋丹
  • 1篇李海波
  • 1篇郑穗联
  • 1篇周庆伟
  • 1篇王世瑶

传媒

  • 4篇眼视光学杂志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乳鼠视网膜细胞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从出生8d的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同时培养乳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在Transwell双层培养体系下,利用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BMSCs,诱导后细胞经RT-PCR及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加入乳鼠视网膜细胞共培养第7d有神经元样细胞形成,经nestin、NF、β-IIITubulin、Thy1.1行免疫组织化学、RT-PCR、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过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可以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徐春玲苏冠方牟大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视网膜细胞
两种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正视儿童角膜的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Humphrey ALTAS角膜地形图系统与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对角膜前表面不同区域形态测量的一致性,探讨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分别使用Humphrey ALTAS角膜地形图系统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53例正视儿童(96眼)角膜前表面SimK1值、SimK2值、角膜散光量及角膜散光轴向值,并分区域比较轴向图上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区平均曲率值以及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角膜中央3mm区内37个定点的角膜前表面曲率值。结果两种仪器测得的SimK1、SimK2、角膜散光量的差值分别为(0.14±0.44)D、(0.30±0.48)D和(-0.16±0.36)D。角膜散光轴像差值≤15°的占89.6%。区域比较显示8mm区内测量差值的变化值(s)均小于0.5D,而在8mm区以外逐渐增大,最大为0.8D(10mm区)。定点比较发现,角膜顶点曲率值差最大,为(0.57±0.61)D。形状因子SF为0.3177±0.11966。结论两种仪器的SimK值可互换,散光轴向的一致性较好;中央区、旁中央区的测量一致性好于周边区;角膜顶点曲率测量值的一致性较差。正视儿童角膜呈非球面。
朱乐如查屹施明光
关键词:儿童
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非球面的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二次曲线方程来描述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的二维空间形态,根据各子午线非球面性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其三维形态的数学表达式及非球面性变化规律表达式。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正常儿童77例(77只右眼),分别用Humphrey ALTAS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进行测量,并记录前表面轴向图36条子午线(从0°开始,每间隔10°取子午线至350°)上4.5mm内所有点的曲率值。通过建立三维座标系、座标轴旋转、解方程组,求得各个子午线上的二次曲线表达式及Q值。根据36条子午线Q值,求得最适二次曲面方程式及Q值变化规律的函数表达式。结果①角膜前表面各截痕的Q值介于-1~0.5之间。配对t检验显示,两种仪器各截痕Q差值在0°、10°、20°、30°、170°、180°、190°、200°、210°、220°、350°子午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角膜前表面的二次曲面方程为:x2/9.6982+y2/8.74912+(z-11.5124)2/11.51242=1(Orbscan-Ⅱ);x2/9.94062+y2/9.09022+(z-11.8522)211.85222=1(Humphrey ALTAS)。③角膜前表面Q值变化规律为:Q=-1+1/0.365sin12θ+1.351(Orbscan-Ⅱ);Q=-1+1/0.296sin2θ+1.344(Humphrey ALTAS)。结论①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各截痕形态均为椭圆形,在水平、近水平方向上为长椭圆形。②正视儿童角膜前表面为长轴在Z轴、短轴在Y轴的长椭球面。③各截痕的Q值随角度变化呈正弦规律。
朱乐如王波施明光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儿童数字模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神经分化情况,以期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提供治疗方案。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乳鼠BMSCs,观察BMSCs的增殖情况并进行鉴定;制备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以其诱导BMSCs,观察BMSCs的神经分化情况,并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体外培养获得了较纯的BMSCs;在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的环境中,诱导后72h,BMSCs胞体收缩成锥形或球形,细胞突起变细、变长,呈神经细胞的典型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部分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和Thy1.1阳性反应。结论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可诱导BMSCs分化成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王海燕苏冠方徐春玲齐首楠陈玉丙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运用正切曲率半径分析角膜前表面的Q值规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运用正切曲率半径探讨人眼角膜前表面360°子午线Q值规律性。方法中度近视无散光中国青年55人,采集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上360条子午线、距角膜顶点0.3mm为间隔的点的前表面曲率值。建立以角膜顶点为原点的笛卡儿空间三维坐标,绕Z轴旋转坐标,形成新的三维空间坐标系。采集正切图的前表面曲率,代入方程376/F=4/(a12)[(a12)/4+(1+a2)y2]3/2,各解出一套二次曲线公式x2=a2z2+a1z(前表面截痕),确定各切面偏心率Q值及截痕特性,并统计比较其差异性,从各子午线的截痕的曲线特征归纳角膜前表面曲面空间形态的数学表达式。结果55人0°和180°子午线上的平均Q值分别为-0.211±0.22和-0.138±0.20,90°和270°子午线上的平均Q值分别为0.243±0.28和0.224±0.24。水平子午线的Q值趋向于-1,垂直子午线趋向于0。比较两种方法计算出来Q值的差异性,结果示在水平方向上的Q值没有差异性(P>0.05),在垂直方向上的Q值有差异性(P<0.01)。结论本研究分析了运用正切曲率半径值建立人眼前表面角膜数学模型的科学性,显示角膜前表面水平子午线方向非球面性趋向于长椭圆,垂直子午线方向非球面性趋向于扁椭圆,说明人眼角膜的非球面性特性主要由水平子午线实现。
陈媛媛王波施明光
关键词:角膜数学模型
正常国人全角膜数字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国人个体角膜数学模型的二次曲线方程模式及初步结果。方法建立角膜顶点为原点的笛卡儿空间三维坐标,绕z轴旋转坐标,建立新的三维空间坐标系,并明确新旧坐标的转换关系;采集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的角膜顶点、0°、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子午线上距角膜顶点分别为1.0、1.5、2.0、2.5、3.0、3.5、4.0、4.5mm处点的前、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厚度值d0,代人一套方程组,解出二次曲线公式x^2=a2x^2+a1x(前表面截痕)、^2=a1(z-d0)^2+a2(z—d0)(后表面截痕,d0为中央角膜厚度),确定各切面截痕特性及偏心率Q值;从各子午线的截痕的曲线特征归纳角膜前、后表面曲面空间形态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角膜前、后表面各子午线截痕的数学表达式均为椭圆二次曲线轨迹。角膜前、后表面曲面符合椭球二次曲面数学表达式。结论本研究报告了二次曲线公式的人眼角膜前、后表面数学模型新表达式;本小样本正常国人角膜前后表面各子午线截痕均符合椭圆二次曲线的形态特征,角膜前、后表面的曲面空间形态均为椭球面。
施明光王波邵婷婷
关键词:角膜角膜地形图
以羊膜为载体应用β-巯基乙醇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2009年
目的:以羊膜为载体应用β-巯基乙醇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成为神经样细胞,探讨组织工程化的神经细胞的构建。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及鉴定。以人羊膜基质为载体负载大鼠BMSCs,用β-巯基乙醇将其诱导定向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GAP-43的表达。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BMSCs,CD90、CD71、CD29均呈现阳性表达,CD45呈现阴性表达。BMSCs接种羊膜后贴附生长,折光性好。经β-巯基乙醇诱导3 h后,细胞可见突起长出,形态呈典型神经细胞改变,nestin和GAP-43表达阳性,未诱导的细胞呈阴性。结论:以人羊膜基质为载体的大鼠BMSCs经β-巯基乙醇诱导后可以定向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可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的神经样细胞。
张妍苏冠方王晨光徐春玲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羊膜神经样细胞
人羊膜载体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索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基质负载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体外构建三维培养体系的可行性。方法中性蛋白酶消化去除HAM上皮细胞,保留基底膜作为载体,种植大鼠BMSCs,以乳鼠视网膜细胞作为诱导剂,采用Transwell双层共培养的方法诱导种植在HAM基质上的BMSCs,并进行形态学、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MSCs接种到HAM基质上后能很快贴附生长,且细胞活力好、折光性强。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条件下,电镜观察诱导后的第3天细胞形态开始变化,可见小的突起。第5天细胞形态进一步变化,出现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突起末端相互间连接呈网状。经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nestin、神经丝蛋白表达呈阳性,证明其具有神经元细胞的特征。结论HAM基质负载的大鼠BMSCs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体外构建三维培养体系是可行的。通过上述研究证实应用HAM基质负载并诱导BMSCs向目的细胞分化是可能的。
王晶苏冠方李海波徐春玲
关键词:人羊膜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
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分离、培养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鉴定,为临床进行缺血性疾病的替代治疗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用灌注法分离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形态学观察细胞的生长过程,并利用抗CD34抗体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利用抗vWF抗体、抗eNOS抗体鉴定血管内皮细胞。结果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可诱导分化为表达特异性组织蛋白的内皮细胞。结论在小鼠骨髓内可分离出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呈贴壁增殖状态,并有分化能力。
宋丹王芳才子斌周庆伟王桂云苏冠方
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髓源性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子通道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表面离子通道的表达,为研究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离子通道变化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体外分离法,体外培养出能稳定传代的大鼠BMSCs,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BMSCs的离子电流。通过设定不同的实验程序,记录通道电流的幅度、激活和失活电流的峰值与时程、离子通道的选择性、Ⅰ-Ⅴ曲线。利用各种通道阻滞剂对记录到的电流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培养的细胞接种后24h开始贴壁,传代后细胞呈漩涡状。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的细胞CD71、CD44呈阳性,CD34、CD45阴性,证实其为大鼠BMSCs。利用膜片钳技术在大鼠BMSCs上记录到延迟整流钾电流,并且在24%的BMSCs中发现了对河豚毒素(TTX)敏感的钠电流,在25%的BMSCs中记录到L-型电压依赖型钙电流。RT-PCR法证实BMSCs存在SCN5A、Kv4.3和CACNA1C3种通道。结论:记录到的离子电流具有兴奋细胞的特点。
徐春玲苏冠方张文杰牟大鹏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