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B20301015)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汉华陈利雄吴进锋李敏朱长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饵料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7年
- 本实验研究了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对黑鲍[(Haliotis discushannaiIno)(♀)×(Haliotis discus discusIno)(♂)]幼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将6种饵料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黑鲍20只。实验幼鲍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2.29±0.03)mm、(0.223±0.002)g,实验为期35 d。实验结果如下:(1)不同饵料对幼鲍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由大到小依次为海带组、人工配合饲料组、龙须菜组、蜈蚣藻组、江蓠组和石莼组。其中海带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存活率显著大于其他海藻组(P<0.05);(2)不同饵料对幼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6种饵料组的幼鲍的特定生长率(SGR)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配合饲料组、海带组、江蓠组、石莼组、龙须菜组和蜈蚣藻组。其中人工配合饲料组、海带组的SGR显著大于其他饵料组(P<0.05)。壳长增长率、湿重增重率、干重增重率亦呈现相似趋势。实验结束时,蜈蚣藻组的体质量呈现负增长;(3)幼鲍对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幼鲍对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效率是最大。实验结果表明人工配合饲料和海带是黑鲍养殖生产上最佳的选择。
- 张汉华李敏朱长波吴进锋陈利雄
- 关键词:饵料存活率
- 不同饵料及其组合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试验研究人工配合饲料、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下称江蓠)、江蓠+裂片石莼(Ulva faxciata)、江蓠+肠浒苔(Enteromorpha intesinalis)、江蓠+裂片石莼+肠浒苔共5种饵料搭配方式对黑鲍幼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进行35d,结果表明:(1)不同试验组之间的幼鲍的存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试验处理对幼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江蓠+浒苔组、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都显著大于其它饵料组(P<0.05);饲喂混合海藻的黑鲍的特定生长率显著大于单一海藻组(P<0.05)。壳长增长率、湿重增重率和干重增重率亦呈相似趋势。(3)幼鲍对不同饵料组合的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较高时用江蓠、石莼和浒苔组成的混合饵料代替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幼鲍,同样可以达到高的生长率。
- 李敏张汉华朱长波吴进锋陈利雄
- 关键词:饵料搭配黑鲍存活
- 驯化摄食对黑鲍饵料选择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研究了黑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discusdiscus♂)对裂片石莼(Ulva fax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的选择性,继而通过实验研究了强制摄食驯化对黑鲍饵料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无饵料强制驯化的状态下,黑鲍对几种实验海藻的选择性依次为海带>石莼>江蓠>龙须菜>蜈蚣藻;在用单一饵料强制驯化7d后,黑鲍对几种实验海藻的选择性依次为海带>江蓠>石莼>龙须菜>蜈蚣藻。而黑鲍对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存在随机性,没有一定的规律。研究表明,海带是黑鲍最喜食的饵料,前期摄食驯化对其饵料选择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 李敏朱长波张汉华陈利雄吴进锋
- 关键词:黑鲍饵料选择性驯化
- 珠江八个入海口浮游桡足类的季节特征被引量:3
- 2009年
- 2007—2008年在珠江八个入海口进行4个季节的生态调查数据,探讨了珠江八个入海口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等指标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优势种的季节数量变动及对浮游桡足类总数量的影响,并将本研究水域与珠江口外海水控制区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周年共鉴定38种浮游桡足类,隶属3目10科23属。其中春季25种,夏季28种,秋季23种,冬季21种。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等种类,季节更替明显。四季平均丰度的变化趋势为春季(79.06 ind./L)>夏季(56.11 ind./L)>秋季(17.52 ind./L)>冬季(14.62 ind./L)。珠江口夏季浮游桡足类出现的种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四季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高锰酸盐指数对浮游桡足类分布的影响极为显著,夏、秋季对浮游桡足类的分布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分别为溶解氧和硅酸盐。
- 高原赖子尼魏泰莉庞世勋杨婉玲蒋万祥王超
- 关键词:入海口浮游桡足类
- 东风螺的人工养殖实用技术和产业发展展望被引量:5
- 2006年
- 本文报道了东风螺的人工养殖主要种类和生物学习性,介绍了东风螺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技术及存在问题,展望了东风螺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 张汉华吴进锋陈利雄梁超愉
- 关键词:人工育苗饲养技术
- 黄茅海河口虎跳门和崖门浮游动物群落的比较被引量:3
- 2010年
- 于2006年11月-2007年8月对珠江口西部的黄茅海河口区浮游动物进行了四个航次的生态调查,分别在入海口处虎跳门和崖门各设置1个采样断面,分析了两口门的水文特征和水体理化因子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调查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分布特征。共检出浮游动物50种,桡足类占优势,24种,其次为轮虫类,为12种,枝角类和原生动物分别各为5种,多毛类、异足类、糠虾类和螺类各1种,此外,还有桡足类幼虫以及未知种类2种。分析得出,在调查周期内,虎跳门和崖门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值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两口门的水体理化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构成没有显著性差异有着直接的原因,而受两口门水动力条件不同的影响较小。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四个季节可分为两大组,虎跳门和崖门秋、冬两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近,春、夏两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近。
- 高原赖子尼庞世勋魏泰莉王超杨婉玲
- 关键词:黄茅海浮游动物生物量
- 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有机氮和总氮的分布被引量:4
- 2009年
- 于2007年8月对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和总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八大口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舍量变化范围为492.21~1002.69mg/kg,平均含量为737.20mg/kg。各口门上游总氮平均含量为756.85mg/kg,高于下游的717.56mg/kg。东四口门总氮平均含量为609.75mg/kg.明显低于西四口门的864.66mg/kg。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71.90—521.76mg/kg,平均为370.47mg/kg。有机氮是总氮的主要组分,占总氮的32.7%-64.5%,平均占55.6%。东四口门有机氮在总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西四口门。
- 王帅赖子尼杨婉玲庞世勋高原
- 关键词:有机氮总氮沉积物珠江河口
- 环境因子与饲料对鲍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主要综述了环境因子、饲料种类和营养成分对鲍生长发育的影响,详细叙述了鲍的最适生长盐度、温度,介绍了投喂鲍喜食的饵料和必要的营养元素对鲍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环境因子及饵料对鲍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期为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 李敏张汉华朱长波
- 关键词:环境因子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