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328018)
-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郭堂勋莫贱友马占鸿刘荣英张振铎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GM(1,1)组合模型的小麦条锈病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小麦条锈病的预测是制定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小麦条锈病病害系统的复杂性和灰色性,首先用Brown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建立了甘肃天水地区1995年到2003年的普遍率的单项预测模型,然后采用预测残差方差最小的原则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和预测值,拟合率达到94.5%.
- 刘荣英马占鸿
- 关键词:灰色预测小麦条锈病
- 大豆锈病越冬区气候区划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根据1951—2001年间全国74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结合大豆锈病越冬所需气候条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获得了大豆锈病在我国越冬区区划图,以供我国各个地区统一协调管理大豆锈病时参考使用。根据生物气候相似距原理,以琼海为中心,以计算的前一年12月初到下一年2月底的时间段内各个旬均温、月最高温、月最低温、旬降雨量为气候要素,计算琼海与其余742个气象站点的气候相似距,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m ap对相似距值按Kriging法进行插值,生成的地图表明,大豆锈病可在海南岛、广东南部较大范围内越冬,而云南和广西只有局部地区适合大豆锈病越冬。该区划结果需要进一步实地调查验证。
- 张振铎马占鸿杨小冰王应学陈杰
- 关键词:大豆锈病地理信息系统气候区划
- 光照与黑暗对大豆锈病菌侵染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xi Syd.)主要以其夏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应用大豆离体叶片培养技术,在24±1℃、相对湿度饱和的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光照强度和黑暗时长对大豆锈病菌夏孢子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培养8~16h,光强在600~400lx适宜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延长或缩短黑暗培养时长,大豆锈病菌的侵染逐渐减少,增加或降低光强度,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率也逐渐降低,高光强(〉3000lx)和低光强(〈200lx)均不利于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从高光强或低光强转至适宜光强度下均有利于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试验结果与田间大豆锈病自然发生规律相似。
- 莫贱友郭堂勋Xun-LiX. B. Yang
- 关键词:夏孢子光照强度
- 黑暗对大豆锈病菌侵染影响的研究
- 2008年
- 黑暗时长是影响大豆锈病侵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明确其影响的作用大小,我们应用大豆离体叶片培养技术,在24±1℃、相对湿度饱和的人工控制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黑暗培养8~16小时,有利于大豆锈病的侵染,延长或缩短黑暗培养时长,均不利于大豆锈病菌的侵染。
- 莫贱友郭堂勋Xun—LiX.B.Yang
- 关键词:大豆锈病病菌侵染
- 大豆锈病初次侵染源调查及其作用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本调查基本确定了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a syd.)在南方的越冬范围为北纬23°55′以南;经综合分析锈病发生时期、锈病专性寄生性和气流传播特性、栽培葛、野生葛和大豆种植时期、生长季节、锈病发生实况与接种鉴定结果,基本确定南方的栽培葛(Pueraria lobata ohwi)和野葛(P.lobata(wild)ohwi)是大豆锈病病原菌的越冬寄主,其上发生的锈病是本地大豆锈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源之一;该区域发生的病原菌成为向北传播扩散的起始源;为今后大豆锈病的监测、预测预报与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莫贱友郭堂勋Xun-LiX.B.Yang
- 关键词:大豆锈病越冬寄主
- 大豆锈病在广西粉葛上发生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08年
- 为弄清广西大豆锈病在初次侵染源主要寄主粉葛上的发生情况,于2005-2007年对广西东西南北方向的32个县市的粉葛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栽培粉葛及野粉葛上均有大豆锈病病菌,发病区域在经度105°91′-111°54′、纬度21°78′-26°03′之间的广西全境范围内,但在发生时间上有所不同,冬季发生范围在纬度23°55′以南。调查结果为今后大豆锈病的监测、预测预报和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 莫贱友郭堂勋何禧严LI XunYANG Xiao-bing
- 关键词:大豆锈病粉葛
- 番茄砧木品种材料抗青枯病接种鉴定试验被引量:18
- 2009年
- 采用浸根法、浸土法两种接种方式对6个番茄砧木品种材料进行苗期人工接种番茄青枯病菌鉴定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浸根法接种番茄青枯病菌,番茄砧木发病明显,差异显著,更适合作为番茄青枯病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浸根法接种测定结果显示,6个番茄砧木品种材料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病株率为42.86%~90.48%,对青枯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柳砧二号表现中度感病,其余5个品种表现高度感病;用柳砧二号嫁接番茄栽培示范结果显示,连作地番茄嫁接栽培较自根栽培每公顷增产85.5%,表明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栽培番茄防治青枯病是番茄生产上抗病栽培的有效途经之一。
- 郭堂勋莫贱友
- 关键词:番茄青枯病接种鉴定
- 几个苦瓜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测定被引量:21
- 2007年
- 在苦瓜幼苗上分别采用浸根法、浸土法和针剌法接种苦瓜枯萎病菌,均能引起不同苦瓜品种一定程度发病,但以浸根法苦瓜枯萎病的发病较重,较适宜用作苦瓜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测定。采用浸根法接种苦瓜枯萎病菌,测定了我区8个苦瓜主栽品种的苗期抗性,结果显示泰国大肉王、长寿大肉三号和大肉新三号苦瓜品种中抗枯萎病,其中未发现有高抗枯萎病的品种材料。
- 郭堂勋莫贱友
- 关键词:苦瓜品种枯萎病抗性测定
- 大豆叶部病害研究的简易离体叶片培养技术被引量:5
- 2007年
- 为寻找简易有效的大豆叶部病害研究方法,利用大豆离体叶片,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离体复叶培养30 d,新根长达16.8~41.2 cm,平均根长国>24 cm,移至营养杯30 d后,叶色及叶片仍保持完好。经离体叶片法和整株法接种大豆锈病病原菌后,不同品种和不同菌株表达出不同的病斑反应型;接种大豆白粉病病原菌,也同样表达出在不同品种和不同接种浓度条件下,大豆白粉病发生程度不同;两种接种方试验结果一致。本方法试验条件可控、易控,省时,省空间,因此可考虑应用于大豆叶部病害研究的各种试验。
- 莫贱友郭堂勋Navi S S李讯杨小冰
- 关键词:大豆离体叶片感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