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69)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邓晓华高天俊张超杨晓霞张洲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语言
  • 2篇语言学
  • 2篇青年
  • 2篇共产党
  • 1篇信仰
  • 1篇学科
  • 1篇研究新视野
  • 1篇演化历史
  • 1篇演化网络
  • 1篇演化语言学
  • 1篇语言演变
  • 1篇语言演化
  • 1篇原生
  • 1篇中共
  • 1篇中共一大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视角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社会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邓晓华
  • 2篇高天俊
  • 1篇吕军伟
  • 1篇张国镛
  • 1篇陈跃
  • 1篇张超
  • 1篇田元甲
  • 1篇蒙云龙
  • 1篇何玲玲
  • 1篇杨晓霞
  • 1篇张超
  • 1篇张洲

传媒

  • 3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理论月刊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回族研究
  • 1篇语言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列宁青年观及其时代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列宁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坚持和发展,是紧密结合俄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有青年理想观、青年学习观、青年人才观和青年组织观,具有革命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列宁青年观不仅引导和激励了无数杰出青年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顽强拼搏、建立不朽功勋,而且对于今天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仍具有引领和指导价值。
陈跃蒙云龙
关键词:列宁青年观
中国共产党必须赢得当代中国进步青年——基于中共一大的分析与反思
2014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同中国进步青年息息相关。进一步分析中共一大代表的详细情况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青年、依靠青年和赢得青年,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必须培养青年、教育青年和引领青年,青年才能健康成长;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吸引和争取青年知识分子,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进步青年息息相关、命运与共,必须加强二者的联系与互动,推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的共同发展。
何玲玲田元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进步青年中共一大
论党的青年成才观之发展进程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党引导青年成才和发挥青年才能的思想实践,也不断发展演变。国民革命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逐步成熟,并得到有效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开始转型。"文化大革命"和徘徊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被扭曲。改革开放后,党的青年成才观得以回归和进一步升华。实践证明,当党的青年成才观正确时,青年就进步,党的事业就发展;当党的青年成才观偏差时,青年就走上曲折发展道路。
张国镛田岐瑞张洲
关键词:共产党青年成才观
试论语言演化网络——以藏缅语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文章回顾了演化树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演化树理论对于语言演化研究的不足之处,介绍了生物学中演化网思想和演化网重建方法诞生的理论背景及其在语言演化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此外,文章以中国境内的藏缅语族语言为例,以NeighborNet演化网生成方法重建了藏缅语演化网,分析了演化网图对于重新理解藏缅语演化历史的启示。
邓晓华杨晓霞高天俊
关键词:藏缅语
语言演变假说与汉藏语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语言共时及历时层面现象的研究,揭示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是语言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语言演变的研究,学界主要存在两种假设:语言谱系说和语言区域说两种假设。"裂变-聚变"式,是两种主流假说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演变模型,其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突破已有两种模型的思维定式,对研究汉藏语系问题具有启发性,但该模式又存在一定问题。汉藏语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运用相关语言学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时,须紧扣语言事实。
吕军伟
关键词:汉藏语
语言学与分子人类学视角下三亚回族及其语言的演化历史
2019年
三亚回族所操回辉语,划归于南岛语系占语支。历史文献及语言学材料表明,三亚回族来源于中南半岛的占语人群。本文在前人时贤研究基础上,尝试从跨学科协作角度,结合并参考遗传学、分子人类学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对三亚回族及其语言演化历史的新思考。本文认为回辉语基本上仍保留着南岛语的基本特征,它的语言类型特征是在其自身语言内部因素促动和与汉语、黎语等语言接触的共同作用下演化而来的。此外,Y染色体研究结果虽然并不直接支持三亚回族来源于占语人群,但却表明包括三亚回族在内的南岛语人群具有侗台语人群的遗传背景。三亚回族主体先民的占语人群在迁徙与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与南亚语人群的相互接触和融合。
范志泉邓晓华王传超
关键词:语言演化
从认知研究视角看族群边界理论:原生论与场景论的一种融合路径被引量:8
2014年
本文回顾了民族认同研究的原生论与场景论,并针对"原生论-场景论"这一极化模型的不足,总结了融合这两种理论的理论尝试;本文认为,巴斯的边界理论也是融合这两种理论的一种理论框架,并从认知研究的视角来探讨边界理论是如何融合这一极化模型的。
张超
关键词:民族认同
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被引量:13
2018年
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问题在语言学、考古学等相关领域一直是个具有争议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语言和基因演变的相关性,是语言学和分子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理论、方法以及材料的角度,梳理了历史语言学视角下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问题的不同假说,并评述了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跨学科协作角度,结合遗传学、分子人类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对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问题的新思考。侗台-南岛语人群的先民可追溯到大陆华南地区,在距今5000--6000年前,开始对外迁移与扩散,其中一支向东迁徙至台湾,经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部后扩散至远大洋洲,产生了早期Lapita文化;另一支向西,经由中南半岛、东南亚岛屿走廊后迁徙至印度尼西亚东部。现今的东南亚诸多族群是以上两组人群与操巴布亚语的土著人群混合而成的。而留在华南地区的演化为侗台语族等,侗台人群又与南下的北方汉族混合形成了南方汉族。
范志泉邓晓华王传超
关键词:语言基因
语言研究新视野:演化语言学被引量:4
2014年
演化语言学是以达尔文演化论为基础的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的问题。语言起源与演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语言演化的研究不只限于语言学领域,还广泛涉及其他许多相关的学科。近年来,包括生物学、遗传学、分子人类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考古学、人类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在内的诸多学科都参与到语言演化问题的研究中来,跨学科的合作便演化语言学迅速兴起。未来演化语言学的发展仍有赖于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中国学者也需要积极利用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参与到语言演化研究中来,演化语言学大有可为。
邓晓华高天俊
关键词:演化语言学达尔文进化论跨学科研究
从民间信仰看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商业因素——以冀北的保家仙信仰为例
2015年
冀北的保家仙信仰是一种独特的宗教崇拜形式,其全部都是动物神灵,并认为这些动物神灵能够保证家庭富裕、幸福、安康。保家仙的民间口述故事反映出保家仙信仰是乡民借以表达被压制了的商业发展愿景。保家仙故事能够反映出农业和商业发展现状;保家仙中的性别区分是一种缓解商业原始资本积累愧疚感的途径;保家仙故事能够体现商人所需秉持的商业道德。这种通过宗教崇拜来表达被社会压抑的情感方式也说明,宗教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仅存于内心的心理感受,其承载着许多社会性因素。
张超
关键词:宗教农业社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