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74147)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宾胡钧张晓东李海王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原子力显微镜
  • 2篇AFM
  • 1篇蛋白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聚合
  • 1篇定量PCR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形貌
  • 1篇原位
  • 1篇原位PCR
  • 1篇融合蛋白
  • 1篇生化
  • 1篇生化过程
  • 1篇石墨
  • 1篇热解石墨
  • 1篇热循环
  • 1篇吡咯
  • 1篇戊二醛
  • 1篇物理吸附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李宾
  • 3篇胡钧
  • 2篇杨海军
  • 2篇王鹏
  • 2篇王鑫艳
  • 2篇王化斌
  • 2篇张晓东
  • 2篇李海
  • 1篇闫树华
  • 1篇吕军鸿
  • 1篇何品刚
  • 1篇杨文超
  • 1篇惠飞
  • 1篇周化岚
  • 1篇方禹之
  • 1篇樊春海
  • 1篇张益
  • 1篇曹雪雁
  • 1篇黄一波
  • 1篇亓文鹏

传媒

  • 3篇核技术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2
2007年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对PCR技术的一些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其中包括定量PCR、纳米PCR、PCR芯片、原位PCR和免疫PCR的原理和应用.
曹雪雁张晓东樊春海胡钧
关键词:定量PCR原位PCR免疫PCR
基于纳米操纵和单分子成像及分析技术的DNA与DNase I相互作用的表面机械生化过程和动力学研究
2009年
本文采用了"多步的改进的动态分子梳"纳米操纵技术(multi-step modified dynamic molecular combing,MMDMC)实现样品制备获得不同拉伸程度单个DNA分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重定位成像和单分子分析,对反应前后不同拉伸程度DNA分子的DNase I酶切产生缺口情况进行统计,在一定拉伸范围内讨论了在表面上DNaseI酶切反应速率变化的动力学信息。该不同拉伸程度的DNA与DNase I相互作用的表面机械生化过程对于生物分子多次反复相互作用研究体系具有代表性意义。
王鑫艳王化斌周化岚李海亓文鹏李宾张益胡钧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DNASE
一种实现可控纳米定位沉积的探针修饰新方法被引量:3
2008年
报道了一种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实现可控纳米定位沉积的探针修饰新方法。采用改进的AFM探针修饰方法—AFM系统控制的自动进针法—替代通常的将探针浸入"墨水"的直接蘸针法,可控制"墨水"吸附在探针的针尖末端,有效避免纳米点制造过程中非定位沉积的干扰。利用该方法修饰的探针可在DNA分子上可控制备氯化铜溶液纳米点阵,这为生物大分子的局部修饰、加工和改造提供有效途径。
闫树华李宾
关键词:DNA
EDTA应用于微接触印刷法制备高密度蛋白微阵列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提供了一种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底上制备高密度蛋白微阵列的新方法。此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在PDMS基底上物理吸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达到提高蛋白质分子转印效率的目的。AFM检测结果表明:转印后的图案结构规整,边缘清晰。测得的蛋白条纹平均宽度约为500nm,条纹间距约为1μm,是一种高密度的蛋白微阵列。
杨海军李海王鹏李宾
关键词:物理吸附AFM
快速PCR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7年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通过变性、退火和延伸的循环来完成核酸分子的大量扩增。快速PCR就是基于普通PCR的工作原理,在保证PCR反应特异性、灵敏性和保真度的前提下,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对核酸分子的扩增。近年来已经开展了许多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以DNA聚合酶的改进、添加剂的选择、热循环仪改进为重点内容,综述快速PCR技术的研究进展。
杨文超张晓东
关键词:DNA聚合酶融合蛋白
电化学控制产生纳米氧气气泡及其对电化学聚合吡咯形貌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in-situ EC-AFM)研究了纳米氧气气泡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的电化学控制产生与生长.AFM原位图像表明电化学产生的氧气在HOPG表面形成了纳米气泡,并且纳米气泡的产生与生长可以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和反应时间来进行控制.随后,研究了电化学产生的纳米氧气气泡对于在HOPG表面电化学聚合吡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聚合反应过程产生的纳米氧气气泡使得生成的聚吡咯膜表面形成了气泡状的缺陷.
惠飞李宾何品刚胡钧方禹之
关键词:聚吡咯
戊二醛交联固定病毒颗粒及其在衬底表面上分散的研究
2008年
病毒颗粒易于在衬底表面上发生积聚、变形等情况,影响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病毒的后续研究。本文采用在重组腺联病毒血清2型(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2,rAAV2)病毒溶液中添加戊二醛(glutaraldehyde)的方法,提高病毒在衬底表面上的分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v/v)的戊二醛(glutaraldehyde)不仅可促使病毒颗粒在云母(mica)和高序热解石墨(HOPG)表面上的分散,而且还会减小病毒的形变;随着戊二醛浓度的提高,病毒粒子高度也随之增加,直至接近到20nm。这一方法的建立将有助于AFM对单个病毒颗粒的分析和研究。
王鹏吕军鸿王鑫艳杨海军王化斌黄一波李宾
关键词:RAAV2戊二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