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11B210007)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冯素伟胡铁柱茹振钢丁位华姜小苓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百农矮抗58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动态变化及产量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以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通过对其生育后期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株叶面积以及透光率进行研究,探讨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群体的自动调节能力强,播量弹性较大,基本苗在135万~270万苗/hm^2条件下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大;百农矮抗58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株绿叶面积和冠层透光率的变化动态呈现一定规律性,花后20d是冠层各测定指标变化的转折点,此时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达最大值,而下部叶片急剧衰亡、绿叶面积消失、透光率逐渐增大。冠层上部叶片功能期长,始终是光合主体,为后期籽粒灌浆提供物质基础。
- 冯素伟胡铁柱李小军丁位华李笑慧茹振钢
- 关键词:百农矮抗58播量冠层结构产量性状
- 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和新近育成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产量性状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差异,杂交小麦品种的公顷穗数较常规品种多,多穗品种杂麦4号的公顷穗数达到了854.25万,与其他品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大穗小麦品种兰考198、杂麦3号、周麦27、周麦23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穗数与穗粒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相关性分析可知,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穗数对高产品种的产量贡献最大,其次为千粒重,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小麦品种聚为不同类别,依次为超高产、高产、中产小麦品种,穗粒数和千粒重聚类为大穗类型、中穗类型和小穗类型.因此,不同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实现高产的途径亦有所差异,根据产量性状的有关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 冯素伟姜小苓胡铁柱丁位华茹振钢王科翰
- 关键词: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增产途径通径分析
- 小麦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比较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探讨小麦高产新品种的结构特征,为高产栽培及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7个高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的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动态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单株次生根生长动态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返青前动态增长较为缓慢,返青后增长迅速.半冬性品种百农矮抗58成熟期群体达到了720.00万/hm2,但分蘖成穗率居中,而弱春性品种平安6号、豫麦18、郑麦9023的分蘖成穗率较高.经产量分析,不同品种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且越冬期的群体和干物质积累量与拔节期的群体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小麦管理中应加强越冬前和返青后的管理,促使形成足够的群体和较大干物质积累量.
- 冯素伟胡铁柱姜小苓张自阳李小军茹振钢
- 关键词:小麦高产品种叶面积指数产量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