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K09-G12)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宫惠琳张冠军王春宝侯惠莲张学斌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用于筛选COPS3相互作用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COPS3的构建及鉴定
- 2007年
- 目的用COPS3基因片段构建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的诱饵载体pGBKT7-COPS3,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中扩增出COPS3基因片段,克隆入pUC19质粒,经测序正确后,插入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中,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AH109,检测其表达产物在酵母细胞中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结果成功获得COPS3基因片段,其表达蛋白对酵母菌AH109无毒性,对报告基因亦无激活作用。结论可以利用酵母双杂交GAL4系统来研究与COPS3相互作用蛋白。
- 苏海川赵玉红陈军张伟李陕区
-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系统报告基因
- L-精氨酸经一氧化氮途径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的增殖及iNOS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L-精氨酸经一氧化氮(NO)途径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的增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LS174细胞经不同浓度L-精氨酸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P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浓度(0.125mmol/L)的L-精氨酸对LS174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0.5、2、8及32mmol/L)的L-精氨酸对LS174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培养液中的NO浓度伴随L-精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0.5、2、8及32mmol/L)L-精氨酸处理48h后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P<0.01),低浓度(0.125mmol/L)者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精氨酸浓度的增加,iNOS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结论L-精氨酸通过诱导iNOS的表达,可提高NO的生成;低浓度的L-精氨酸对LS174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L-精氨酸对LS174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L-精氨酸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
- 霍雄伟高燕凤马清涌孙学军
- 关键词:L-精氨酸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细胞周期
- 腹膜原发性腺癌8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7岁,以腹胀、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7例,黏液腺癌1例。免疫组化:8例广谱CK、CK7、EMA和p53(+),7例CAl15和CEA(+),CK20、vimentin和ealretinin(+)各1例。结论腹膜原发性腺癌被认为是起源于第二苗勒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组织病理类型与卵巢癌相似,因此诊断前必须证实双侧卵巢、输卵管及子宫无同类型肿瘤。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腹膜原发性腺癌与卵巢癌的鉴别无意义,但对除外胃肠道转移癌和恶性间皮瘤有帮助。
- 宫惠琳王春宝张冠军侯惠莲张学斌
-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
- 腹膜原发性腺癌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7岁,以腹胀、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7例,黏液腺癌1例。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广谱CK、CK7、CK20、CA125、CEA、EMA、波形蛋白、钙网膜蛋白、P53阳性比例分别为8/8、8/8、1/8、7/8、7/8、8/8、1/8、1/8、8/8。结论腹膜原发性腺癌被认为是起源于第二苗勒氏管系统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病率低,与卵巢肿瘤相似有多种组织类型,因此容易误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 宫惠琳王春宝张冠军李春芳杨新园侯惠莲张学斌
- 关键词:腹膜肿瘤临床病理学
- COPS3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克隆COPS3基因cDNA,构建其原核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表达和鉴定。方法:从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获得COPS3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酶切及测序鉴定。将COPS3基因插入pET28 a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分析。免疫印迹法鉴定COPS3蛋白的表达。结果:cDNA测序证明,获得了COPS3基因cDNA,其序列与Gene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酶切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含COPS3基因的pET28 a融合蛋白表达载体。SDS-PAGE以及免疫印迹法鉴定分析表明,COPS3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分子质量为51Ku,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COPS3 cDNA。
- 苏海川陈军赵玉红李改良李陕区
- 关键词:CDNA克隆骨肉瘤
- 多抗甲素对树突状细胞瘤苗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用GM-CSF、IL-4、TNF-α体外诱导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中的DC,24h后将凋亡、坏死的HeLa、HepG2细胞分别加入CBMCs共孵育,使DC接受肿瘤细胞全抗原刺激,成为DC瘤苗,之后再加入PA刺激活化DC瘤苗,3天后以CBMCs为效应细胞(另设未加PA组为对照),以相应的肿瘤细胞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不同效靶比下效应细胞对HeLa、HepG2细胞的杀伤率。结果加入PA后,CBMCs对HeLa、HepG2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提高,明显高于未加PA组。结论PA可增强DC瘤苗对相应肿瘤的杀伤率。
- 宫惠琳徐长福莫立平张健
- 关键词:多抗甲素树突状细胞瘤苗抗肿瘤活性
- par-4 SA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 2009年
-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par-4 SAC进行基因克隆并测定其序列,为进一步诱导肿瘤细胞靶向性凋亡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模板法,制备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par-4 SAC的cDNA,PCR产物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E.coli DH5α菌株,随机挑取数个菌落,筛选鉴定并测序。结果:经酶切鉴定、测序分析,表明所插入的基因片断为par-4 SAC基因,与设计完全相同。结论:应用非对称互补引物/模板法克隆par-4SAC基因是成功及可行的。
- 秦天洁马巍刘陕西杨广笑王全颖
- 关键词:PAR-4SAC基因克隆凋亡
- L-精氨酸经一氧化氮途径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经一氧化氮途径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LS174细胞在不同浓度L-Arg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AnnexinV/PI标记染色测定凋亡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P法检测VEGF、COX-2、p53、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低浓度(0.125mmol/L)L-Arg对LS174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0.5、2、8、32mmol/L)L-Arg对LS174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高浓度L-Arg组作用48h后引起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一系列超微结构改变,电子显微镜可见LS174出现细胞缩小、染色质边集、固缩等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对照组凋亡细胞百分比为2.84%,低浓度L-Arg组凋亡细胞百分比为2.29%,随着L-Arg浓度增加,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明显,分别为26.88%、28.95%、63.36%、84.51%;VEGF和COX-2在低浓度L-Arg组表达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p53和bcl-2在高浓度L-Arg组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趋势;bax在高浓度L-Arg组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低浓度L-Arg对LS174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L-Arg对LS174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L-Arg对LS174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在L-Arg代谢产物NO作用下,与上调VEGF与COX-2蛋白有关;高浓度的L-Arg对LS174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在L-Arg代谢产物NO作用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L-Arg诱导凋亡的机制与上调bax蛋白表达及下调p53和bcl-2蛋白表达有关。
- 霍雄伟高燕凤马清涌
- 关键词:L-精氨酸一氧化氮COX-2BAX结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