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32)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韦红何章银魏智赵长峰曹广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救灾
  • 2篇灾害
  • 2篇区域公共产品
  • 1篇地震
  • 1篇东北亚
  • 1篇东盟地区论坛
  • 1篇动因
  • 1篇意图
  • 1篇灾害管理
  • 1篇灾难管理
  • 1篇战略意图
  • 1篇政府
  • 1篇太平洋岛国
  • 1篇自然灾害
  • 1篇外交
  • 1篇南太平洋岛国
  • 1篇拉美
  • 1篇加勒比地区
  • 1篇管理能力
  • 1篇国际政治

机构

  • 1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韦红
  • 3篇何章银
  • 2篇魏智
  • 2篇赵长峰
  • 1篇孙赔君
  • 1篇李云龙
  • 1篇左祥云
  • 1篇宋秀琚
  • 1篇王勇辉
  • 1篇曹广伟
  • 1篇鲁鹏
  • 1篇陈森林
  • 1篇邢伟旌

传媒

  • 7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太平洋学报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东南亚研究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盟救灾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基于能力、效率、价值的三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鉴于越发频繁的自然灾难以及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更加务实的救灾合作显得十分迫切。笔者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定性式的建立了包含能力、效率和价值的三要素救灾合作解释模型。三要素彼此不同却又相互关联,能力决定价值预期,效率决定价值的实现程度,价值作为激励因素反作用于能力与效率建设。以此为框架,解构中国—东盟救灾公共产品供给,思考中国推进中国—东盟救灾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
韦红魏智
关键词:区域公共产品
提升政府自然灾害管理能力的“五个转变”:一种非结构性路径——基于亚洲国家的经验教训
2013年
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亚洲国家政府需从非结构路径提升自然灾害管理能力,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提升灾害预防能力;从灾后被动应对转向灾前积极准备,提升灾害预测、救援能力;从注重灾害本身的技术处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救助,增强人的抗灾能力;从政府单一主导转向全社会共同协作,提升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能力;从政府"免责"转向承担灾害赔偿法律责任,提升依法防灾救灾能力。
韦红
关键词:自然灾害管理能力政府
中国参与和构建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亚太更是重灾地区之一。由于各种灾害越来越大的破坏性及其跨国性,构建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共同协作应对灾害,成为亚太各国的共同需求。中国作为亚太大国,积极参与和构建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的良好关系,也有利于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其策略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与"一化三改"。
赵长峰左祥云
关键词:国际政治
东北亚救灾合作机制建设:特点、困境及对策被引量:1
2013年
在灾害频发的东北亚地区,推进地区救灾合作机制的建设已成为各国在区域合作领域中的一个议题。通过考察东北亚救灾合作机制在近年来的建设进程和在区域事务实践中的表现,可以看到该机制具有多维度的特点。东北亚救灾合作机制所具有的多维度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机制建设所面临的成员间多元利益考量这一复杂情形的反映。东北亚地区救灾合作的机制建设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在机制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一些有待加强和改善的地方,仍需要各国努力加以健全。
韦红陈森林
关键词:东北亚
中国—东盟救灾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对于地区合作的较强解释力为救灾合作提供了新的分析视点。纵观中国—东盟救灾公共产品发展历程,可将其大致为分为四个阶段:2003年脱离"概念"步入正式议程;2004年开始蓬勃开发;2008年进入深入发展;近年来,双方致力于合作机制化建设,努力提升救灾合作质量。经过十年发展,中国—东盟救灾公共产品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产品普及性不够、内容连续性与系统性不足、产品对机制化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有限等亟待完善之处。因此,需要从强化多样供给主体参与、强化国际调研与统筹安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救灾文化培养、重视机制与法律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中国—东盟救灾公共产品深入发展。
韦红魏智
关键词:区域公共产品
制度路径依赖理论视野中的东亚救灾合作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道格拉斯.C.诺斯(North)认为Arthur提出的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也适用于制度。路线依赖性意味着历史是重要的,如果不知道制度的渐进演化,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当今的路径选择。报酬递增和由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是决定制度变迁路径的两种力量。东亚救灾合作机制的建构依赖于东亚合作机制路径,形成了"一轴心两大国三层次"的救灾合作机制。已有的东亚合作机制及东亚灾害频发与当下东亚救灾合作机制路径选择紧密相连,也将影响未来东亚救灾合作的深入开展。
何章银
东盟地区论坛框架内的救灾合作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救灾领域是东盟地区论坛所涉及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所建立起来的救灾合作机制近年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的救灾合作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限制性因素,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它还需要继续朝着更加成熟与健全的方向发展。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也作为论坛重要的成员国,理应在论坛救灾合作机制的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王勇辉孙赔君
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际救灾合作初探——以海地地震为例
2014年
由于地理及气候的原因,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历次重大灾害都给这个本就相对落后的地区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受救灾理念和技术条件等限制,上世纪该地区应对自然灾害主要使用简单的"灾难出现——紧急应对"方式,救灾效果较差。随着救灾经验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救灾议题上日益达成共识,拉美及加勒比各国意识到,单个国家不足以应对频发的灾害,需要充分利用各国的救灾优势和经验,通过完整的灾害管理体系以及地区、国际间合作,共同应对灾害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灾害管理体系、该地区与救灾相关的国际组织和机制,并以2010年的海地地震为例,探析该地区的国际救灾合作。
赵长峰李云龙
关键词:灾难管理地震
浅析南太平洋地区灾害管理合作体系被引量:1
2014年
作为世界上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南太地区长久以来一直都在寻求建立地区灾害管理合作。由于区域内特殊的地理环境、岛国羸弱的国力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南太岛国希望通过地区灾害管理合作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以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当前,南太地区正逐渐形成了由地区灾害管理组织、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以及地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灾害管理合作体系。南太地区的灾害管理合作既存在平等的一面,也存在不平等的一面。
宋秀琚鲁鹏
关键词:南太平洋岛国灾害管理
日本国际救灾合作特点及战略意图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在国际救灾合作领域,日本努力追求主导地位,将提升发展中国家灾害管理能力作为合作主要内容,军事力量在紧急救灾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的国际救灾合作具有提升其国际政治地位、维护海外经济安全、增强与盟国安全防卫合作的战略考量。
邢伟旌韦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