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08901000108)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5
相关作者:陆春朱国兴赖维冯佩英叶庭路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脲原体
  • 8篇解脲
  • 8篇解脲脲原体
  • 6篇耐药
  • 4篇红霉素
  • 3篇生物群
  • 3篇耐药性
  • 2篇原体
  • 2篇解脲脲原体生...
  • 2篇ERMB基因
  • 1篇药敏
  • 1篇药敏检测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试验
  • 1篇症状
  • 1篇支原体
  • 1篇生物被膜
  • 1篇生物被膜形成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形成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皮肤性...

作者

  • 8篇陆春
  • 7篇朱国兴
  • 6篇赖维
  • 5篇冯佩英
  • 5篇叶庭路
  • 4篇马寒
  • 4篇卢荣标
  • 4篇陈传杰
  • 3篇林飞燕
  • 2篇叶晓敏
  • 2篇陈荣章
  • 1篇李美荣
  • 1篇黄敏婷
  • 1篇陈剑

传媒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73株从泌尿生殖道分离的解脲脲原体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菌株,并设立临床敏感菌株组以及标准菌株对照组,用PCR测序法检测23SrRNA的V区热点突变以及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甲基化酶(ermA、ermB、ermC)、主动外排泵(mefA/E、msrA/B、mreA)等可转移耐药基因.结果 73株临床菌株中,耐药菌株35株(47.95%),耐药菌株MIC范围为8~32 mg/L.在耐药菌株组发现ermB耐药基因(19株,占54.29%)和msrA/B耐药基因(9株,占25.71%)的阳性扩增,其中有2株(占5.71%)同时存在ermB基因和msrA/B基因阳性扩增,ermB基因和msrA/B基因的阳性扩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敏感菌株组及标准菌株组均未发现23SrRNA的V区点突变及可转移耐药基因的阳性扩增.结论 ermB甲基化酶基因和msrA/B外派泵基因可能是导致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耐药原因之一.
卢荣标陆春叶庭路马寒朱国兴赖维冯佩英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红霉素抗药性微生物
解脲脲原体生物群在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生物膜形成后耐药性的差异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解脲脲原体(Uu)Parvo和T960两大生物群在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及生物膜形成后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以Uu标准株3和8血清型及从21个女性患者宫颈分离出的21株Uu临床株为研究对象。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进行Uu生物分群检测。体外培养生物膜后扫描电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镜鉴定生物膜形成,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生物膜形成前后进行药敏测定(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果 Uu两生物群均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在生物膜形态及形成量上无明显差异,生物膜形成后对3种药物的耐药性均增高(P<0.05),但Pavor生物群变化更大。结论 Uu两生物群在生物膜形态及形成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形成生物膜后耐药性可能存在差异。
叶晓敏陆春朱国兴冯佩英赖维林飞燕黄敏婷李美荣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生物群生物膜
解脲脲原体生物被膜形成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标准株及临床分离株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及游离状态与形成生物被膜后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对Uu标准株3、8血清型(Uu3、Uu8)及从女性患者宫颈中分离鉴定的21株Uu临床株进行体外培养后,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生物被膜形成,并在生物被膜形成前后进行约敏测定(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配对秩和检验及x2检验分别比较Uu游离状态及形成生物被膜后最低抑菌浓度间及耐药率间的差异.结果 Uu3、Uu8及21株Uu临床株均具有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Uu形成牛物被膜后对四环素、红霉素及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较游离状态明显增高(P〈0.001).Uu形成生物被膜后对红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及0.035),但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293).结论 Uu标准株及临床株均具有体外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Uu形成生物被膜后对抗菌素的抵抗力增加,出现了多重耐药现象.
叶晓敏陆春朱国兴冯佩英赖维陈传杰林飞燕陈荣章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生物被膜多重耐药
不同生物群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分布差异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群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耐药基因分布差异。方法对73株从泌尿生殖道分离的解脲脲原体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菌株并进行分群,设立临床敏感菌株组以及标准菌株组为对照,用PCR测序法检测23SrRNA的V区热点突变,用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甲基化酶(ermA,ermB,ermC)、主动外排泵(mefA/E,msrA/B,mreA)等可转移耐药基因。结果 73株临床菌株中,耐药菌株35株,其中Parvo生物群17株,T960生物群18株;在耐药菌株组发现ermB耐药基因19株(其中Parvo生物群9株,T960生物群10株)和msrA/B耐药基因(其中Parvo生物群9株,T960生物群0株)的阳性扩增,同时含有ermB和msrA/B耐药基因2株,均在Parvo生物群耐药菌株中,未发现23SrRNA的V区点突变及ermA,ermC,mefA/E,mreA等其他可转移耐药基因;而临床敏感菌株组及标准菌株组均未发现所研究的耐药基因的阳性扩增。结论 Parvo生物群含有ermB和msrA/B两种机制,而T960生物群只发现ermB机制;msrA/B可能倾向于并且有可能只存在于在Parvo生物群菌株中。
卢荣标陆春马寒赖维叶庭路朱国兴冯佩英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生物群红霉素耐药基因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生物群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不同生物群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性病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Uu临床标本,并登记就诊者的相关症状,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进行Uu生物分群检测。结果共收集132株Uu,其中Parvo生物群占74.24%,T960生物群占25.76%。未检测到Uu混合感染的标本。86例就诊者存在一种或多种临床症状或体征,其中Parvo生物群59例,T960生物群27例,T960生物群感染者更偏向于具有临床症状或体征者(P<0.05)。结论Parvo生物群是女性下生殖道感染Uu中的优势菌群,T960生物群更容易引起临床相关症状或体征。
陆春叶庭路马寒赖维朱国兴陈传杰陈荣章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生物群临床症状
解脲脲原体药敏检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为泌尿生殖道常见微生物之一,影响细胞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以及四环素类药物为常用治疗药物,临床上一般将这三类药物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UU对此三类药物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UU的药敏试验方法、国内外耐药现状和对UU耐药菌株的治疗策略等作一综述。
林飞燕陆春冯佩英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药敏检测耐药
解脲脲原体ermB基因与转座子遗传标记int-Tn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临床株ermB耐药基因与接合转座子遗传标记int-Tn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体外测定76株Uu对红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设计引物扩增ermB和int-Tn基因。【结果】Uu对红霉素MIC范围为≤0.125~≥128μg/mL,MIC50为32μg/mL,MIC90≥128μg/mL,耐药率为78.95%。共21株Uu菌株检测到ermB基因,其中19株的MIC≥8μg/mL,2株的MIC=4μg/mL。21株Uu携带int-Tn基因,ermB基因与int-Tn基因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ermB基因可能是介导Uu对红霉素耐药的一种重要的基因,ermB与转座子遗传标记int-Tn基因密切相关。
陆春叶庭路朱国兴陈传杰卢荣标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红霉素ERMB基因转座子
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体外耐药性与ermB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临床株对红霉素体外耐药性与ermB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体外测定143株临床分离的池对红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MIC≥8μg/ml为耐药判读标准;设计引物扩增ermB基因,并以多条带抗原基因为靶位设计引物对批进行生物学分群。结果跳对红霉素MIC范围为≤0.125μg/ml至≥128μg/ml,MIC50为16μg/ml,MIC90≥128μg/ml,耐药率为64.38%。ermB基因总的阳性率为27.97%,主要分布在MIC≥8μg/ml的菌株。两生物群之间不存在红霉素耐药性及ermB基因阳性率的差异。结论ermB基因可能是介导沈对红霉素耐药的基因,两生物群在对红霉素耐药性机制的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叶庭路陆春卢荣标马寒陈传杰赖维朱国兴陈剑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红霉素药物敏感试验ERMB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