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61020)

作品数:20 被引量:182H指数:8
相关作者:赵筱青王茜张龙飞谢鹏飞高翔宇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生态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喀斯特山区
  • 4篇生态系统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种植区
  • 2篇滇东南
  • 2篇东南
  • 2篇植被
  • 2篇植被覆盖
  • 2篇生态脆弱性
  • 2篇时空分异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壤
  • 2篇人工林
  • 2篇桉树
  • 2篇GIS
  • 1篇典型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被覆盖度

机构

  • 19篇云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9篇赵筱青
  • 8篇王茜
  • 5篇张龙飞
  • 4篇谢鹏飞
  • 3篇高翔宇
  • 2篇李益敏
  • 2篇谈树成
  • 2篇王雪
  • 1篇黄佩
  • 1篇陈俊旭
  • 1篇王兴友
  • 1篇李桃桃
  • 1篇王喆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桉树科技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Meteor...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东南喀斯特区域生态脆弱性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21年
由于自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扰动,喀斯特区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生态问题突出。综合分析喀斯特区域的生态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区域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持。本研究以滇东南典型喀斯特区域广南县为例,从自然和人为因素角度构建喀斯特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CA对2000、2010和2018年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反演,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广南县整体脆弱性变化较小,但脆弱程度在不断加剧。在脆弱等级方面,该县以微度脆弱为主,但轻度、中度和重度脆弱在逐渐增加。广南县沿"者兔-莲城-杨柳井-板蚌"以南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较高,以北地区的脆弱性较低;脆弱性空间集聚效应强烈,北部处于脆弱性低-低集聚区,而西南部和东南部处于脆弱性高-高集聚区;生态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区域生态脆弱性的改善,而人类活动的干扰使生态脆弱性进一步恶化。岩性和石漠化面积比重对喀斯特区域生态脆弱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导致喀斯特生态脆弱的基础是喀斯特碳酸盐岩的发育。
王茜赵筱青普军伟岳启发陈星宇石小倩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影响因素
澜沧县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被引量:32
2016年
近10年来由于澜沧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以及人工园林的大规模引种,使整体的景观格局发生改变,相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发生了改变。以澜沧县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TM影像的解译结果,对研究区2000年—2010年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分析景观格局演变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结果表明:(1)澜沧县十年间有林地、人工园林、水域和乡镇用地面积增加,水田、旱地、灌木林、荒草地面积减少;同类型斑块集中程度上升,破碎化程度减少,景观分布朝着不均匀的方向发展,景观异质性逐渐降低;(2)澜沧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呈增长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主要为调节服务,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和提供美学景观等生态系统服务改善较大;从空间变化来看,中部、北部和南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增加,仅东部区域有所减少;(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分离度、香浓多样性指数、香浓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与最大形状指数、蔓延度、聚集度均呈现正相关。研究说明自然景观被干扰并不意味着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生态价值估算不仅要分析时间变化,还要考虑空间的变化。同时,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驱动力。
顾泽贤赵筱青高翔宇谢鹏飞
关键词: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Change of Vegetation Cover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ic Factors in Large-area Eucalyptus Introduced Region of Yunnan
2014年
Taking Lancang County as a study area with a large area of eucalyptus introduction in Yunnan, spatio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cover,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l) and climatic factors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data of MODIS-EVI from 2005 to 201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vegetation cover was overall good, and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s of EVl were greater than 0.395 and showed a slow increasing trend from 2005 to 2010 in study area; the monthly average values of EVl ranged from 0.296 to 0.538,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was obvious. Monthly average values of EVl usually fell to the lowest level in February and March, and reached the peak in July and Augu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average EVl over the years significantly varied in different towns of Lancang County. During 2005 -2010, in 92.534% area of total,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were not obvious; in 7.25% area of total, vegeta- tion becoming better; only in 0.02% area of total, vegetation cover were getting worse. (2) Monthly average values of EVl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onthly average rainfall in Lancang County. The maxima of monthly average EVI and rainfall appeared in August on summer, while the minima of monthly average EVl and rainfall appeared in February and January on winter respectively. (3) Monthly average EVl was somewhat relative with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The maxima of monthly average EVl and temperature appeared in June and August respectively, while the minima appeared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respectively.
Zhao XiaoqingZhang LongfeiWang XingyouLi Xin
基于RS与GIS的太行山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以河北省赞皇县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太行山山地丘陵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本文以河北省赞皇县为例,选取美国陆地卫星2010年Landsat5TM遥感影像、DEM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提取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的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对赞皇县水土流失强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水土流失程度有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几种情况,其中以微度、轻度和中度为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9.27%、19.30%和10.86%,主要集中分布于自然保留地、旱地和园地。
王雪赵筱青王兴友
关键词:山地丘陵RSGIS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度
孟加拉国博多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解孟加拉国博多河流域植被生长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联程度,研究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80年、2000年、2017年博多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流域NDVI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NDVI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1980年、2000年流域NDVI以裸露区为主,2017年以低覆盖区为主,近40年NDVI空间分布状况呈东部、南部高,西部、北部低的分布模式;(2)流域NDVI在1980—2000年呈下降趋势,在2000—2017年呈上升趋势,近40年流域植被状况显著好转;(3)1980—2017年博多河流域年总降雨量逐年递增,年平均温度先减少后增加且整体呈增加趋势;(4)流域NDVI对降雨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其中降雨量对流域的干旱地区NDVI的影响显著,而温度对流域降雨量较高地区的NDVI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博多河流域植被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参考,而且可为中国“一带一路”区域发展在生态方面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李思楠赵筱青谭琨王茜普军伟苗培培
关键词:NDVI气候变化一带一路
人工园林大面积种植区西盟县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测评
2018年
为了探讨桉树等人工园林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滇西南的西盟县为研究区,以GIS和RS技术为平台,以NPP、土壤保持、生态盈余/赤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四类反映生态效应功能的物质量为基础,以货币的形式测算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价值量。结果表明:(1)2000-2015年15年间西盟县生态效应价值量下降了10.69亿元,其中植被NPP和土壤保持价值量增加,而生态盈余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价值量下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研究区生态效应价值量的贡献最大,而植被NPP贡献最小。(2)西盟县生态效应价值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林区以及东南地区,生态效应价值量最大的乡镇是中课乡,较小的乡镇是勐卡镇、力所乡。(3)从用地类型看,近15年来,天然林地的生态效应价值量最高,但是一直呈下降趋势,下降了10.02亿元,而橡胶林地的生态效应价值量增加最多,增加了4.31亿元。桉树林地、茶园、水田和旱地的生态效应价值量也逐年增加,而灌木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效应价值量逐年减少。(4)15年间对西盟县生态效应价值量贡献最大的是天然林地,占74%~81%,其次为水田和旱地,占15%~17%,其他用地类型的生态效应价值量相对较小。
赵筱青高翔宇顾泽贤普军伟谈树成
关键词:价值量GIS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5年
生态足迹是定量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可以衡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归纳分析法,阐述了生态足迹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定义、模型和方法,重点突出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优点和研究进展,得出结论:生态足迹模型近年来被推广应用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领域,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生态足迹与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相结合的优化方法,生态足迹方法与多目标规划模型相结合应用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弥补了多目标规划模型由于生态目标难以测度而存在的局限性;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桃桃张龙飞赵筱青
关键词:生态足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普洱市人工桉树林种植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2016年
2003年来随着普洱市“边三县”(孟连、西盟、澜沧)大面积人工桉树林的引种,该地区植被覆盖发生了较大变化。以桉树引种较多的普洱市“边三县”为研究区、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和GIS的支持下,通过计算并处理各期影像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值,并用MODIS数据处理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对三县范围内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10年植被覆盖情况得到很大改善,2010~2014年整体植被覆盖度有下降的趋势;2000~2014年高植被覆盖区和低植被覆盖区相对不变,各乡镇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相同。
王喆赵筱青张龙飞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植被覆盖
喀斯特山区文山市水土资源利用变化特征及耦合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促进喀斯特山区文山市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水土资源系统深入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构建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了水土资源耦合协调空间栅格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喀斯特山区文山市降水量较多区域由南部→东南部→西南部转移,农业用水量由南部较多向东南部转移,万元GDP用水量较多区域由中部、东南部和北部→西部→东部缩小转移,市域北部的马塘镇、东部和南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明显提升;(2)2000—2017年市域东南部耕地面积比例上升最明显,东部市区农用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分别明显降低和升高,石漠化面积比例较高区域由东南部、西南部向西北部转移;(3)2000—2017年市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整体水平都较高,但2010年耦合协调水平最好,其耦合协调度平均值比2000年、2017年都高0.0167;2010年高度协调面积比例比2000年、2017年分别高16.16%,14.21%,中度协调和低度协调比例分别比2000年、2017年低12.38%,3.79%和9.98%,4.23%。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与石漠化空间分布一致的规律,说明石漠化对水土资源耦合协调产生很大影响,石漠化治理是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耦合协调水平提高的关键。
谭琨赵祖军赵筱青普军伟李代玺李思楠苗培培王茜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喀斯特山区
云南典型石漠化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为研究人类活动对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以滇东南典型石漠化区广南县为研究区,选取6种生态系统服务从空间上与石漠化强度进行对比,并运用相关系数分析其权衡协同关系,通过热点图分析了其提供能力强弱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8年,研究区食物供给和文化服务与石漠化程度空间分布基本无相关性,而土壤保持、固碳、产水量和生境服务与其分布基本呈负相关关系;(2)2000—2018年,研究区生境支持—固碳和土壤保持—固碳等呈协同关系,而产水量—土壤保持和产水量—生境支持等呈权衡关系;(3)2000—2018年,研究区热点区占比为“6类”>“5类”>“0类”>“1类”>“2类”>“3类”>“4类”;空间上,“0类”为生态脆弱区且为无热点区,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的石漠化中度区域;“6类”为供给能力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东北部。总之,石漠化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无石漠化区低且基本为无热点区,但权衡协同关系较为显著。因此,应继续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苗培培赵祖军赵筱青普军伟李思楠王茜谭琨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