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DD)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献汤吉海费兆阳崔咪芬乔旭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环保科技计划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基于人体仿真技术的家具电子开料作业疲劳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运用人体仿真技术,对家具电子开料作业中的人体疲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蹲姿作业时,推荐腰椎舒适作业角度范围为60°~70°;立姿弯腰作业时,推荐弯腰作业脊柱弯曲角度应大于60°。板料放置高度控制在900 mm以上更有利于保护作业者腰椎的健康安全。
- 刘永溪于娜申黎明费凡
- 基于Monte Carlo的西门子6 MV加速器散射因子的模拟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探讨西门子(Siemens)6 MV加速器总散射因子受射野变化的影响,为临床剂量计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蒙特卡罗程序BEAMnrc以及DOSXYZnrc对西门子加速器6 MV光子束进行了模拟研究,详细分析了总散射因子受射野变化的影响,并结合模拟结果分析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矩形野总散射因子的精度。结果:方形野总散射因子随着射野射野边长减小而减小,当方野边长小于2 cm时,总散射因子减小趋势明显。当矩形野边长都大于2 cm时,使用面积周长比方法以及K因子法计算总散射因子有较好的精度,但如果有一边边长小于2 cm时,使用B因子法明显降低了误差。结论:在计算一般矩形野总散射因子时面积周长比方法比以及K因子法都能够达到良好的精度,但是蒙卡模拟是否存在准直器互换效应仍需进一步研究。对于矩形小野总散射因子,由于在模体中剂量分布梯度大,侧向电子难以平衡,因此使用面积周长比公式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建议采用B因子算法,模拟计算的结果与该算法计算的结果近似。
- 顾熹豪刘胜堂赵飞文万信
- n型半导体氧化物上的Cu基催化剂对醋酸异丙酯加氢性能的影响
- 2018年
- 选取了六种n型半导体氧化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相应的CuO-ZnO、CuO-Fe2O3、CuO-CeO_2、CuO-TiO_2、CuO-BaO、CuO-SnO_2六种Cu基催化剂,并用于催化醋酸异丙酯加氢反应以进行催化性能评价。借助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2O氧化滴定、ICP元素分析、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表征手段,比较这6种氧化物对Cu的表面和体相的分散度、Cu活性位比表面积、表面酸性以及与Cu之间的结合能大小,及最终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6种Cu基催化剂的性能差别较大,催化活性高低依次为:Cu-ZnO、Cu-Fe2O3、Cu-CeO_2、Cu-TiO_2、Cu-BaO、Cu-SnO_2。其中Cu-ZnO催化剂因具有最低的还原温度、最高的Cu表面分散度、最大的活性位比表面积、最小的晶粒尺寸以及最大的结合能而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具有最低的酸性而呈现最高的乙醇选择性和最低的乙酸乙酯选择性。而Cu-BaO、Cu-SnO_2催化剂还原后主要以铜钡氧化物及铜锡合金的形式存在,因而其催化活性较差,Cu-Fe2O3催化剂由于较低的酸性在主产物乙醇选择性方面表现也较好。
- 罗丽娟崔咪芬费兆阳陈献汤吉海乔旭
- 关键词:醋酸异丙酯加氢乙醇异丙醇
- 不同形貌ZnO与Cu的相互作用及对醋酸异丙酯加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采用水热法并通过控制前驱体溶液的浓度合成了不同形貌的盘状和柱状ZnO晶体,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拉曼光谱(Raman)及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其形貌结构、生长习性及其与Cu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随着前驱体溶液浓度的减小,ZnO晶体结构逐渐延长,六边形极性面直径减小,形状由盘状向柱状转变。然后分别将这些ZnO晶体作为助剂制备了不同形貌的Cu/ZnO催化剂,并用于醋酸异丙酯(IA)加氢合成乙醇和异丙醇的反应。结果发现:ZnO晶体的形貌结构对IA加氢催化性能有明显的影响,盘状Cu/ZnO-a催化剂具有最高的IA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对催化活性与ZnO极性面所占比例进行了关联,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极性面比例越高,IA转化率越高。这归因于极性面比例较高的ZnO与Cu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活性组分铜的分散更均匀、更容易还原,从而使催化加氢活性更高。
- 王森崔咪芬费兆阳陈献汤吉海乔旭
- 关键词:醋酸异丙酯加氢异丙醇
- 光子射野剂量计算参数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介绍医用加速器常规光子射线的机器数据测量方法及剂量计算模型中基本参数的计算过程。以百分深度剂量与散射因子为基础数据,根据原散射线模型通过测量数据推导出原射线组织最大剂量比、散射最大剂量比、原射线在水中线性衰减系数、能量注量等,为进一步还原射野在水模体中的剂量分布提供方法与理论。方法:用Blue Phantom三维水箱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上测量6 MV光子线的百分深度剂量、离轴比剂量、总散射因子、准直器散射因子,先从测量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中按照原散射模型剥离出原射线百分深度剂量,然后在Matlab软件中拟合处理测量的散射因子数据,外推出零野的模体散射因子,从而按照给定公式计算出组织最大剂量比、散射最大剂量比。按照离轴比剂量,利用平方反比规律推出最大开野在模体表面的能量注量。结果:计算出准直器散射因子、总散射因子的拟合公式,外推零野模体散射因子(Sp)、根据原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计算出原射线在水中线性衰减系数,组织最大剂量比(TMR)、散射最大剂量比(SMR)、以及射野能量注量分布(Fluence Matrix)。结论:这些基本参数是剂量计算建模的关键,也是进一步研究各种剂量计算模型的基础。
- 刘胜堂顾熹豪文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