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2010gxjs072)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3H指数:6
- 相关作者:周跃王洪伟李长青韩建达张鹤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国科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CT与C型臂辅助遥控型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打孔可靠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利用术前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和术中C型臂X线机辅助遥控型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牛脊骨标本打孔,评价该系统的精确性。探讨实验前CT、术中C型臂系统辅助遥控型脊柱手术机器人系统打孔的可行性。方法遥控型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合作研发,可进行遥控打孔。由于该系统目前尚不能与虚拟手术系统或导航系统结合,因此本实验中预先在牛脊骨标本棘突置入克氏针作为标志物,然后进行CT摄影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术前计划。根据C型臂X线机影像调整手术机器人系统前端夹持气钻位置,当C型臂X线机影像显示该气钻位置与椎弓根理想置钉位置重合时,遥控机器人系统进行打孔操作。之后再次拍摄CT并评估该系统精确性。结果遥控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打孔操作,可避免打孔过程中X射线对医师的损伤,该系统平均打孔时间为330(280~378)s/孔,平均X线透视次数为6(5~8)次。打孔数据与计划角度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209)。该系统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熟悉该系统后,应用此方法角度偏差能控制在4°之内。结论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打孔精确,利用实验前CT扫描结果进行实验前计划,根据该计划辅以C型臂系统遥控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打孔具有可行性。
- 张鹤王洪伟韩建达赵忆文周跃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脊柱外科
- 机器人系统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骨科手术机器人目前主要使用领域包括:人工关节置换、复杂的骨盆及髋臼骨折、骶骨骨折脱位、髓内钉远端锁定和股骨颈骨折螺钉固定等。目前国内外均有关于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制或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在复杂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的术前计划中,机器人的三维成像和导航技术使平面影像资料无法看清的结构成为动态的三维图像,从而实现活体解剖结构立体可视化,有助于提高手术计划和手术操作的精确度。
- 王洪伟赵忆文韩建达周跃
- 关键词: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手术中人工关节置换复杂脊柱畸形手术机器人
-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以提高脊柱骨折的预防及诊断水平。[方法]总结2001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67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9例,女78例,年龄16~89岁,平均51.0岁,并进行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分析。[结果]167例患者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49岁,占22.8%(38/167)。≤49岁各年龄组段男性人数均较女性多,≥49岁各年龄组段男性人数均较女性少。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原因,占32.9%(55/167)。167例病例中胸椎+腰椎骨折,胸椎+胸椎骨折,腰椎+腰椎骨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9%(55/167)、22.2%(37/167)、19.2%(32/167)。高坠伤最易导致腰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摔伤和无明显诱因组最易导致胸椎和腰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车祸伤和重物砸伤最易导致颈椎和胸椎的跳跃性骨折,生活伤最易导致胸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按唐三元法,跳跃性骨折分型为A型49例,B型80例,C型38例。高坠伤、车祸伤和重物砸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和合并伤发生率较高。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B级、C级、D级分别占13.8%(23/167)、4.8%(8/167)、6.0%(10/167)和17.4%(29/167)。[结论]脊柱跳跃性骨折中,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因素,胸椎和腰椎是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应根据其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来进行预防及诊断。
- 王洪伟王许可李长青周跃
- 关键词:脊柱骨折多节段致伤机制
- 椎弓根螺钉的不同结构特点对螺钉电阻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的不同结构特点(实心与空心螺钉、直径)对螺钉电阻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刺激肌电监测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临床常用的两个厂家(强生和美敦力公司)的12枚椎弓根螺钉,每个厂家各6枚,强生公司实心与空心螺钉的直径均为5.0mm、6.0mm和7.0mm;美敦力公司实心与空心螺钉的直径均为4.5mm、5.5mm和6.5mm。用万用电表测量通过椎弓根螺钉的电流,用电位差计测量螺钉杆上间隔20mm节段的电位差,通过欧姆定律计算椎弓根螺钉的电阻值。结果:美敦力公司的4.5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142±0.003)Ω和(0.398±0.002)Ω,5.5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110±0.007)Ω和(0.347±0.003)Ω,6.5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086±0.002)Ω和(0.290±0.003)Ω。强生公司的5.0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149±0.001)Ω和(0.291±0.001)Ω,6.0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123±0.004)Ω和(0.237±0.001)Ω,7.0mm实心与空心椎弓根螺钉电阻分别为(0.095±0.001)Ω和(0.148±0.001)Ω。相同直径的空心椎弓根螺钉较实心椎弓根螺钉具有较大的电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实心椎弓根螺钉或空心椎弓根螺钉,随着直径的增大,椎弓根螺钉的电阻值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度与直径相同的空心椎弓根螺钉较实心螺钉具有较大的电阻,长度相同的实心或空心小直径椎弓根螺钉具有较大的电阻,应用刺激肌电监测椎弓根螺钉置入时要注意其带来的影响。
- 王洪伟廖新华马显光李长青韩建达周跃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电阻脊柱直径
- 脊柱椎弓根螺钉定位导向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随着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的多种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但由于椎弓根与其周围的脊髓、神经根、血管等组织关系密切,在术中置入椎弓根螺钉的过程中,若置入钉位置不当,有损伤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的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但是大型的导航及术中监测设备价钱昂贵、操作繁琐、手术时间长、术中反复透视对医生和患者具有较大射线损伤等缺点。
- 王洪伟李长青周跃
- 关键词:脊柱椎弓根螺钉
-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近年来,随着术中影像导航技术的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脊柱后路内固定准确性、安全性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术中的影像导航技术难以做到病变及其周围的功能性定位,术中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时仍然存在损伤神经的医源性损伤的危险,
- 王洪伟李长青周跃
- 关键词:术中监测神经电生理脊柱椎弓根螺钉
- 术中肌电监测在微创极外侧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也称为直接侧方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是从正侧方经腹膜后间隙穿过腰大肌到达椎间隙而进行椎间融合术的一种微创技术。2001年,Pimenta等。首先展示了这一技术。2006年,Ozgur等进一步完善了该技术。
- 王洪伟李长青胡勇周跃项良碧
-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极外侧肌电监测腹膜后间隙椎间隙腰大肌
- 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随访研究被引量:44
- 2011年
-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及长期临床应用对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综合评价。[方法]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5节段制备成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和传统短节段4钉固定法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及椎间刚度值。临床应用附加伤椎置6钉固定技术及跨伤椎4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随访至内固定取出者分别为15、14例,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5、17.0个月。长期随访观察其即时复位效果、内固定取出前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与跨伤椎4钉固定法标本在屈曲、后伸、侧弯方向的ROM值与完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椎置钉6钉固定法与跨伤椎4钉固定法标本在旋转方向的ROM值大于完整对照组,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种固定方式固定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善度与术后即刻改善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钉固定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在术后及内固定取出前与4钉固定相比,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可以明显增加传统4钉法固定各运动方向的即时稳定性,尤其是屈曲、后伸及轴向旋转稳定性。长期临床随访结果示伤椎置钉技术对某些新鲜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及保持校正效果的作用。
- 王洪伟李长青周跃刘涛赵卫东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
- 数字化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在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科技时代,脊柱外科领域的基础、临床研究迅猛发展,脊柱外科临床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结合,形成了系统的脊柱外科临床数字技术。数字化技术使脊柱外科临床治疗过程完全建立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基础上,使手术医生能够高效率、高精度、三维立体地了解疾病的分布、形态、结构,从而科学判断手术指征,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避免神经损伤,尽快恢复机体功能。脊柱外科数字化技术主要体现在脊柱虚拟手术仿真系统、脊柱外科术中导航系统、脊柱外科术中监测系统、脊柱手术机器人系统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 王洪伟李长青周跃
-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脊柱外科手术中计算机辅助技术机器人系统
- 术前计划在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椎弓根螺钉置入操作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术前计划在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椎弓根螺钉钻孔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应用经验,优化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实验牛脊骨标本16具,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对实验组牛脊骨标本(8具)拟进钉平面进行横断面CT扫描,测量左右椎弓根螺钉术前计划进钉角度、进钉点与棘突的间距,术中应用C型臂标定牛脊柱标本各个椎体与机械臂钻头的相对位置,应用脊柱微创手术机械人系统按照术前计划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前的钻孔操作。对照组牛脊骨标本(8具)术中直接在C型臂X线透视下应用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进行椎弓根螺钉的钻孔操作。记录系统连接平均建立时间,每个钻孔平均操作时间,透视次数及累计透视时间。术后行CT扫描,评估两组克氏针的位置情况。[结果]系统连接建立时间平均为(351.7±24.9)s。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个钻孔操作平均时间为(89.5±6.1)s与(447.5±90.7)s,术中X线平均透视时间为(2.9±0.8)s和(11.5±3.8)s,平均透视累计时间为(2.9±1.0)s和(11.1±3.2)s。各指标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t=-11.143;P=0.000,t=-6.243;P=0.000,t=-7.002)。术后CT评估,实验组克氏针完全位于椎弓根内68枚,手术操作成功率达到85.0%。对照组克氏针完全位于椎弓根内63枚,手术操作成功率达到78.8%。两组准确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1.053,P=0.412)。[结论]通过术前计划,应用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手术时间、X线累计透视时间都明显缩短,术前计划在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完善。
- 王洪伟张鹤李长青赵忆文韩建达周跃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机器人术前计划脊柱椎弓根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