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ZH235)
- 作品数:7 被引量:101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晓林陈新键毛振明邵波文烨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四川地震灾后学校卫生工作现状
- 2012年
- 目的了解地震灾后学校卫生工作重建及运行状况,为提高灾后学校卫生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四川地震灾区50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学校卫生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卫生管理机构、学校卫生室建设、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档案建设、疾病预防、学校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等方面。结果灾后学校卫生管理机构呈现出校长、教务处、政教处与体育卫生室负责制多样化的状态;78.93%的高中、68.45%的初中和59.48%的小学设立卫生工作室;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比例不到50%,以女性居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均衡,总体合格率为93.0%;13.25%的高中、28.48%的初中和39.75%的小学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结论灾后学校重建在卫生硬件条件设施上得到了超前发展,但在软件管理及卫生专业人员配备上存在一定问题。应注重灾后学校卫生工作的常态化监督与管理。
- 李秋良张晓林
- 关键词:卫生设施自然灾害学生保健服务
- 地震灾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干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采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 628名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发展间的关系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数据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比较,地震灾区中学生抑郁、躯体化、恐怖焦虑、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偏执和人际关系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影响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节的主要因素为心理辅导、体育锻炼、异地疗养、社会援助和自我调节.以系统性和规律性的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为主的体育运动干预,对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在地震灾后学生心理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张晓林
- 关键词:体育锻炼灾区学生
- 地震灾后致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运动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庐山地震、鲁甸地震与康定地震的接连发生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破坏,作为如今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重大自然灾害,已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品的损毁和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心理和精神的严重受创,地震灾后的心理阴影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会因为频发的地震难以消散[1]。
- 张晓林文烨邵波杨成陈林
- 关键词:残疾儿童干预性研究
- 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被引量:91
- 2015年
-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为蓝本,分析三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探讨构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的主要思路。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课程名称称谓上与大学的衔接不畅,课程目标的过于全面而不够具体,教材内容的重复性与不连贯性,课程评价的多元化与可操作性不强等使得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缺乏逻辑性与层次衔接性。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应树立整体化设计思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循序渐进式发展。
- 张晓林陈新键毛振明
-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课程衔接性逻辑性
- 四川地震灾后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为全面掌握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进一步促进地震灾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以四川地震灾区20 996名中小学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地震灾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城乡差异较明显,应该抓住灾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机遇,抓好灾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质量建设,全面提升灾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 张晓林边应
- 关键词:四川地震体质
- 全国高校体育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全面梳理与总结我国高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具体状况,利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50门体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学立项的5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占总立项课程数的比例为1.36%;学科分类呈现不均衡现象,地域分布呈现中东部最多、西部最少的现象;学校分布中体育院校与师范院校居多。应坚持国家级课程的国家级标准化,严格要求课程建设和考评;拓宽课程资源建设路径,实施精品课程资源开放化和共享化;加大课程内容的实时更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 张晓林
-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