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Z34112004AA2Z3760)
-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一石华潞田蕾黄一玲况扶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铝镁匹林片单剂量和多剂量人体药动学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单剂量和多剂量铝镁匹林片(每片含阿司匹林81 mg,甘羟铝11 mg,重质碳酸镁22 mg)的人体药动学特征。方法:27名健康受试者随机等分成81,162和324 mg·d^(-1)三组,每日口服规定剂量的铝镁匹林片,连续7 d。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结果:阿司匹林的T_(max)约30 min,t_(1/2)为17.4~29.8 min;水杨酸的t_(1/2)为3~4 h,T_(max)为30~60 min;各剂量组的C_(max)AUC,T_(max),t_(1/2)和Cl/F在给药后d1和d7均无显著性差异,t_(1/2)和Cl/F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呈线性动力学,连续服药未见体内蓄积。
- 田蕾黄一玲华潞成小如李飞鸥李一石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水杨酸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国产伊布利特注射液对健康受试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评价健康中国人单次静注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后的心电图QTc间期的变化。方法:40例健康青年男性(24.03±3.19岁)随机分6组,分别静注伊布利特0.005 mg.kg-1(n=4),0.01 mg.kg-1(n=10),0.02 mg.kg-1(n=6),0.5 mg(n=6),0.75 mg(n=6)和1.0 mg(n=8)。以心电图QTc间期为药效指标。结果:药后各组受试者QTc间期均明显延长:0.005,0.01和0.02 mg.kg-1剂量组的QTc间期变化率最大值分别为(12.42±6.71)%,(45.73±27.52)%,(64.23±11.28)%;0.5,0.75和1.0 mg剂量组的QTc间期变化率最大值分别为(45.5±27.9)%,(48.1±22.1)%,(64.5±11.6)%。高剂量组QTc间期变化程度大于低剂量组(P<0.05)。药后PR间期、QRS间期、血压、心率、心电监测、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注国产伊布利特注射液有效延长QTc间期,耐受性好。
- 华潞况扶华汪芳康连鸣王莉李一石
- 关键词:伊布利特抗心律失常药物QTC间期安全性评价
- 格列美脲及其活性代谢物羟基格列美脲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格列美脲及其活性代谢物羟基格列美脲(M1)的H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其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方法2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格列美脲片2mg,按规定时间点取血并测定血浆中的格列美脲及代谢物M1的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格列美脲和代谢物M1的Tmax分别为2.7±0.6和4.2±1.6h,Cmax分别为188±52和34±11μg·L-1,AUC0-24分别为813±277和258±66μg·h·L-1,t1/2分别为6.6±2.1和6.3±2.5h。结论本文所建立的HPLC-MS/MS同时测定格列美脲及其代谢物M1的方法灵敏、准确、可靠,格列美脲耐受性较好,在国人与白种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种族差异。
- 田蕾黄一玲华潞蒋娟娟李一石
- 关键词:格列美脲代谢物HPLC-MS/MS药代动力学
- 丹参多酚酸盐临床药动学对临床试验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根据丹参酚酸B在体内半衰期小于2h,12h内药物基本从体内消除的研究结果设计给药方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试验组(20例)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21例)丹参多酚酸盐200mg,每天1次,比较两种给药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疗效差别。结果试验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速效扩冠药物停减情况均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对指导中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和临床合理用药有指导的作用。
- 高蕊王书臣张颖张琼陈志杨
-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药物动力学
- 伊布利特注射液的中国人人体药动学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健康中国人单次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4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6组,分别静脉注射伊布利特0.005 mg·kg^(-1)(n=4),0.01 mg·kg^(-1)(n=10),0.02 mg·kg^(-1)(n=6),0.5 mg (n=6),0.75 mg(n=6)和1.0 mg(n=8)。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伊布利特浓度。结果:给药后各剂量组的c_(max)和AUC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c_(max)为(1.9±s0.6)~(7.2±1.9)μg·L^(-1),AUC_(0~24)为(69±21)~(236±63)μg·min·L^(-1),线性相关显著(P<0.01)。伊布利特的t_(1/2)为8 h左右(4~11 h),V_d为(47±12)~(63±18)L·kg^(-1),CJ为(68±20)~(85±26)mL·min^(-1)·kg^(-1),在各剂量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耐受性良好,其体内处置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
- 田蕾蒋娟娟黄一玲华潞况扶华李一石
- 关键词:伊布利特药动学
- 酰托普利在健康男、女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酰托普利在健康男、女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方法:10名健康男、女受试者(男、女各半)连续口服酰托普利30mg(bid,7d),另有10名健康男、女受试者(男、女各半)分别在空腹和进食标准餐后单剂量口服酰托普利60mg,按规定时间点取血并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首次和末次口服30mg酰托普利后的平均Cmax分别为(279±100)、(299±101)μg/L,tmax分别为(1.2±0.5)、(1.2±0.3)h,t1/2分别为(1.3±0.9)、(1.3±0.5)h,AUC0-t分别为(421±107)、(461±152)μg.L-1.h,在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受试者单剂量空腹和餐后口服酰托普利60mg,tmax明显延后,Cmax有所降低,其他参数AUC、t1/2等在两种给药方式间无差异。各试验组中男、女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未观察到酰托普利有药物蓄积现象,进食影响该药的吸收速率,不影响其吸收程度,其体内过程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
- 田蕾黄一玲龚培边文彦蒋文李一石
- 关键词:HPLC药代动力学
- 复方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Ⅱ期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与依那普利单药比较,评价2种规格的复方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SeDBP 95~115mmHg),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入A,B,C三组,分别每日1次口服复方依那普利(E)10mg/氢氯噻嗪(HCTZ)6.25mg,E10mg/HCTZ12.5mg或E10mg,治疗4周末诊室血压SeDBP≥90mmHg者剂量加倍,SeDBP<90mmHg者按原剂量治疗,继续治疗4周,共治疗8周。以SeDBP评价治疗8周的疗效,同时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01)。A组(n=110)SeDBP下降(14.05±6.55)mmHg,总有效率81.82%;B组(n=106)分别为(14.01±6.66)mmHg, 83.02%;C组(n=96)分别为(10.82±6.33)mmHg,69.79%。A,B两组8周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优于C组(P<0.05)。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6%,21.90%和21.9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依那普利/氢氯噻嗪治疗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单药依邪普利,耐受性良好。氢氯噻嗪6.25mg与依那普利组成复方制剂时剂量组合尤佳。
- 华潞李一石明广华柯元南郭冀珍范维琥吴宗贵黄洁汪芳康连鸣李卫龚培
- 关键词: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
-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八味健骨片中杠柳毒苷血药浓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为了建立八味健骨片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组方成分、临床前药学研究结果,估算血药浓度,并经实验证明,地高辛免疫反应药物监测系统可以检出口服八味健骨片、香加皮提取物的动物血清中的强心苷响应值,与给予地高辛片的检出结果一致;在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受试者血清中也检出响应值,检测值大小与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相关;临床阴性对照显示,该反应具有特异性。结果提示,可以用地高辛免疫反应临床药物监测系统对杠柳毒苷的交叉反应进行以毒性成分为目标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陈颖萍田原韩毅韩波宫莉李国信刘桂芳周学文
- 关键词:地高辛杠柳毒苷药物动力学
- 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复方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单药的疗效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2种规格的复方依那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谷/峰比值,并与依那普利单药比较,探讨中国人应用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的合适剂量组合。方法:经2周洗脱期,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为95~114 mmHg,且ABPM检查平均舒张压≥82 mmH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口服复方依那普利(E)10mg/氢氯噻嗪(HCTZ)12.5mg或E10mg/HCTZ 6.25mg或E10mg,qd。治疗4周末,诊室SeDBP≥90 mmHg者剂量加倍,SeDBP<90 mmHg者按原剂量治疗,继续治疗4周。于洗脱期末及治疗8周末各行ABPM和实验室检查1次。结果:治疗8周末,三组24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均较给药前明显下降,A组(n=24)降压幅度优于C组(n=23)(P<0.05),略高于B组(n=26)(P>0.05)。B组降压幅度高于C组,但无显著差异。A,B,C组的DBP谷峰比值分别为78.88%,70.23%和45.75%。结论:复方依那普利片每日一次口服可24 h平稳降压,且E 10 mg与HCTZ 6.25 mg剂量组合为佳。
- 华潞明广华汪芳蒋文王莉庞会敏成小如张阴凤李一石
- 关键词:高血压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动态血压监测
- 贝那普利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的药动学特征,评价两种贝那普利制剂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先后单剂量口服贝那普利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20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浆中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贝那普利拉浓度。结果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贝那普利原型的Cm ax,tm ax,t1/2,AUC0-∞分别为(193.8±84.0)ng/mL和(226.3±110.3)ng/mL,(0.70±0.35)h和(0.47±0.20)h,(1.22±0.20)h和(1.30±0.16)h,(182.1±61.4)ng.h/mL和(180.3±73.6)ng.h/mL,贝那普利拉的Cm ax,tm ax,t1/2,AUC0-∞分别为(275.9±129.3)ng/mL和(266.6±105.9)ng/mL,(1.44±0.42)h和(1.31±0.36)h,(5.29±0.65)h和(5.41±0.80)h,(1187.6±481.9)ng.h/mL和(1155.3±481.8)ng.h/mL,根据贝那普利和贝那普里拉分别计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4)%和(103±9)%。结论贝那普利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田蕾黄一玲宋蓉华潞况扶华李一石
- 关键词:贝那普利贝那普利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生物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