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11B11)
-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3
- 相关作者:方全华伟王靖刘志敏张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于射血分数减低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记录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治疗事件,研究并分析其在一、二级预防患者中的差异。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01-2017-12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行ICD或心脏再同步化并心律转复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CRT-D)植入的HFrEF患者,随访患者ICD治疗事件,根据腔内心电图鉴定是否为恰当治疗,并分析治疗事件在一、二级预防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1)共纳入145例患者,一级预防患者103例,二级预防患者42例。其中一级预防患者较二级预防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值更高,左室射血分数更低。(2)多因素竞争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猝死二级预防患者、男性患者恰当治疗及恰当放电治疗风险更高。(3)K-M曲线及Log-Rank检验提示一、二级预防患者不恰当治疗风险无显著差异,不恰当治疗事件原因大部分为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结论 (1)一级预防患者接受恰当治疗、恰当放电治疗的风险较二级预防患者更低;(2)一级预防患者不恰当治疗风险与二级预防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不恰当治疗事件主要原因是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 王震程中伟邓华程康安陈太波高鹏杨德彦范静波张宇成方全
- 关键词:ICD
- 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及常规心电图分别检出62例、46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4例、6例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T改变(P<0.05);在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与24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34例、30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0例、7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P>0.05)。结论远程监测无论在心律失常还是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与24h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 顾敏顾翔何胜虎孙磊张晶孙加斌
- 关键词:远程心电监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被引量:4
- 2014年
- 背景 根据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指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已被列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Ⅰ类适应证.我国慢性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程度如何?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根据中国现状,提供中国ICD/CRT-D植入适应证的证据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LVEF<0.35同时QRS波增宽(≥120 ms)的慢性心衰患者,植入器械应该首选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还是CRT-D(后者比前者的费用平均贵4~6万),这是国内外尚未解决的问题.基本原理 心脏性猝死发病率高,抢救成功率低.目前ICD或CRT-D作为最有效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治疗方式已被国外指南列为Ⅰ类推荐,并且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但其他人群缺少ICD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资料,照搬欧美的研究结果是否合适?设计方案 慢性心衰患者一级预防研究(POSCD-China)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纳入800例成功植入ICD、CRT-P或CRT-D的慢性心衰患者,排除心脏性猝死的二级预防病例.所有患者在接受器械植入前均按照慢性心衰治疗指南接受优化的药物治疗.计划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的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猝死、心血管死亡、再入院、心功能评级、室性心律失常、ICD或CRT-D的电治疗等.结论 POSCD-China研究将明确我国慢性心衰患者的猝死风险,并比较LVEF降低合并QRS波增宽的慢性心衰患者在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治疗时,接受CRT-P与CRT-D治疗的差别.
- 徐原宁黄德嘉方全华伟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
- 血浆大内皮素1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血浆大内皮素1(bigET-1)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问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植人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和/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P/D)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基线bigET-1及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集基线及随访期心功能(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用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降低I级同时LVEF提高≥0.05定义为有反应;LVEF提高2倍或绝对值≥0.50同时心功能改善至I或Ⅱ级定义为超反应。结果共93例患者人组研究,其中男60例,女33例,平均年龄(60.8±11.0)岁。随访12~50(27±11)个月,无反应34例,有反应24例,超反应35例。3组患者血浆bigET.1水平分别为(1.2±0.9)pmol/L、(0.8±0.4)pmol/L、(0.8±0.6)pmol/L(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bigET-1浓度与NT—proBNP浓度相关(r=0.469,P=0.001)。血浆bigET-1水平与CRT反应性相关(r=-0.237,P=0.022)。结论血浆bigET-1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它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反应性的预测指标,与CRT反应呈负相关。bigET-1高预示患者对CRT无反应。
- 杨新玮华伟王靖丁立刚刘志敏李崇强陈柯萍张澍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
- 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前非持续室性心动过速与植入后恰当治疗的关系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用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时,植入前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NSVT)与植入后ICD恰当治疗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植入ICD用于一级预防的心脏病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ICD植入前均完善Holter检查。根据Holter检查是否出现NSVT,将患者分为NSVT组及无NSVT组。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18年8月,随访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植入后ICD放电治疗及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治疗情况。结果纳入60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随访时间37(14~61)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提示,NSVT组与无NSVT组相比,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108),NSVT组恰当治疗的风险高于无NSVT组(P=0.033),NSV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ICD恰当治疗独立相关(NSVT:HR=5.099,95%CI:1.399~18.588,P=0.014;左心室射血分数:HR=1.077,95%CI:1.013~1.145,P=0.018)。结论ICD一级预防患者植入前出现NSVT提示接受ICD恰当治疗的风险增加。
- 王震程中伟陈太波高鹏方全
-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全因死亡左心室射血分数
- 真实世界中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的寿命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估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在真实世界中的使用寿命。方法:人选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电池原因成功施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更换的病例,调阅更换术前程控报告,分析更换术前电池状态、右/左心室电极导线的输出电压和脉宽等。电池状态分为已达电池更换指标(elective replacement indicator,ERI)和电量下降。已达ERI者,电池实际寿命为植入至实际达ERI的时间间隔;电量下降者,电池实际寿命为植入至提示电量下降的时间间隔与预期使用寿命之和。结果:1999—08至2013—09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成功施行CRT更换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首次植入时平均年龄(61.9±9.7)岁。11台被更换CRT的体内埋置时间平均(5.8±1.6)年(2.6~7.7年),CRT实际寿命平均(5.8±1.4)年(3-7.8年)。更换原因包括5例(45.5%)已达ERI,6例(54.5%)为电池电量下降。使用寿命长于4年者共9例,占81.8%。使用寿命不足质保4年者仅2例(18.2%),其左心室输出能量为4.0V/1.0ms和5.0V/L0ms。右心室输出设置平均(3.1±0.9)V/0.4ms(2.0~5.0V/0.4ms),左心室输出电压设置平均(4.6±0.6)V(3.5~5.0V),脉宽平均(0.5±0.2)ms(0.4-1.0ms)。结论:在体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8年,其中使用寿命长于4年者占80%。
- 牛红霞华伟王靖丁立刚刘志敏陈柯萍王方正张澍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双心室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