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0124383)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春芳虞慧婷方博彭娟娟顾凯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2~2009年上海市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特征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索2002~2009年上海市高血压病患者死亡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高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2~2009年上海市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了解死亡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不同人群的不同变化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时间的推进,死亡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中学及以下学历高血压的风险要高于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年龄和性别、居住区域、婚姻状况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近年来上海市居民高血压病患者的风险越来越高,需要加强对中青年人群、低学历人群和城市人群的高血压风险管理措施。
- 虞慧婷宋桂香王春芳
- 关键词:高血压死因监测
- 1990—2010年疾病谱变化对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上海市1990—2010年不同时期人群期望寿命变化趋势,探讨疾病谱变化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确定疾病干预的优先领域。[方法]利用1990—2010年上海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死亡数据和上海市公安系统的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法、期望寿命分解法、死因分解法,比较年龄和不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1990—2010年上海市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了6.91岁和6.94岁,年均增寿均达0.35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最大,男女分别占增寿总量的52.97%和51.44%。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死亡率的降低是期望寿命增加的主要原因,他们对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的贡献分别为2.13岁和1.98岁、1.42岁和1.89岁、1.35岁和0.67岁。[结论]上海市现阶段,居民的死亡大部分是疾病造成,提高人群期望寿命,重点是关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近20年慢性病死亡率虽大幅下降,但仍是上海市主要死因,建立健全慢病防治体系,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是进一步提高上海市人口健康水平,增加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有效途径。
- 施燕王春芳虞慧婷方博顾凯彭娟娟袁政安
-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中毒
- 上海市2004—2013年出生性别比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探索出生性别的影响因素,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4—2013年上海市出生监测数据,描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势,运用经济学贡献率的概念,计算不同因素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贡献,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4—2013年上海市外来人口出生性别比从125降低到117,预测至2025年能达到正常水平。上海市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主要由外来人口引起;产次的增加(OR2 vs1=1.19,OR3 vs1=1.67,OR>3 vs1=1.61)、母亲学历低(OR=1.01)是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因素;父母生育年龄的升高将使得出生性别比降低(OR父=OR母=0.99)。结论上海市外来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父母的性别偏好观念对出生性别比有影响。
- 虞慧婷蔡任之钱耐思韩明靳文正王春芳
- 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贡献率外来人口产次生育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