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616)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曾巧英史晗赵子惠温峰琴范伟兴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杆菌
  • 2篇猪链球菌
  • 2篇猪链球菌2型
  • 2篇链球菌
  • 2篇HBHA
  • 1篇血凝
  • 1篇血凝素
  • 1篇血凝素基因
  • 1篇药性分析
  • 1篇疫病
  • 1篇疫苗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溶血
  • 1篇溶血作用
  • 1篇沙门菌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机构

  • 9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动物卫生...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9篇曾巧英
  • 2篇田莉莉
  • 2篇范伟兴
  • 2篇温峰琴
  • 2篇赵子惠
  • 2篇史晗
  • 1篇崔胜
  • 1篇严亚贤
  • 1篇呼西旦
  • 1篇杜鹏飞
  • 1篇王萌
  • 1篇周广青
  • 1篇孙建和
  • 1篇张喜悦
  • 1篇潘阳阳
  • 1篇许芳
  • 1篇马米玲
  • 1篇项海涛
  • 1篇吉文汇
  • 1篇史兆国

传媒

  • 7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甘肃畜牧兽医
  • 1篇Virolo...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病性沙门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2015年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地检测食品中致病性沙门菌的方法,针对沙门菌致病性菌株特有的invA基因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9-T-inv285,将其作为标准品进行real-time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标准曲线的绘制,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检测;同时用该方法对90份肉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致病性沙门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3.397 1 x+27.313,相关系数r2=0.999 6。该方法的灵敏度为5×100copies/μL,是普通PCR(5×102 copies/μL)的100倍。对10种常见食源性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对90份肉品样品的检出率(6/90,6.67%)显著高于快速MALDI-TOF-MS法和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均为3/90,3.33%)。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致病性沙门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且特异、稳定,适用于食品中致病性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武鑫张宇霞史晗曾巧英李儒
关键词:沙门菌实时荧光定量PCRMALDI-TOF-MS
CRISPR/Cas9构建srtA基因敲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的srtA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分析其对菌株毒力的影响。设计3对srtA基因sgRNA,以pCasSA为载体,构建pCasSA-sgRNA质粒。经缺陷型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菌株修饰后,转入USA300中,检测pCasSA-sgRNA质粒的切割效率。扩增并融合srtA基因左右同源臂并将其插入pCasSA-sgRNA质粒中,构建敲除质粒pCasSA-sgRNA-srtA。敲除质粒经修饰,转入USA300中,筛选并鉴定获得srtA基因缺失株。比较分析srtA基因缺失后对USA300菌株生长,小鼠存活率、器官载菌量及其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差异。同时,以pLI50质粒为载体,构建回补质粒pLI50-srtA及回补株,验证不同菌株表型是否存在差异。经氯霉素筛选,获得2个基因缺失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srtA基因缺失后不影响USA300菌株的生长,但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心脏、肾脏载菌量及肾脏组织病变程度。经srtA基因回补后其功能得以恢复。成功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菌株srtA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基因编辑方法。
蒋成辉曾巧英王萌潘阳阳刘旭明尚天甜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敲除
奶牛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2013年
为优化分枝杆菌PCR诊断方法并监测牛分枝杆菌耐药性,本研究采用罗氏培养基自奶牛淋巴结和肺中分离分枝杆菌,优化本课题组建立的两级多重PCR方法用于分离菌株的分子诊断。一级PCR为两重PCR,靶标16SrRNA进行属和群的鉴定;二级PCR为七重PCR,根据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成员染色体缺失区域的差异,设计了7对引物,依据群内不同种各自呈现特定的扩增谱型进行种的鉴定。对MTBC分离株,全菌水平用绝对浓度法对4种抗结核一线药物(RFP、INH、EMB、SM)进行药敏试验;分子水平用PCR扩增耐药基因rpoB、katG、inhA、embB、rrs,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出14株分枝杆菌,一级PCR鉴定均为分枝杆菌属成员,其中8株为MTBC成员。二级PCR中,这8株均呈现相同的扩增谱型,均为牛分枝杆菌谱型。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8株牛分枝杆菌分离株对4种抗结核病一线药物全部敏感,基因序列分析未见突变。结果表明,本研究优化的两级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可靠和低成本的优势,是目前国内最新的分子诊断方法。
邴睿田莉莉曾巧英史兆国范伟兴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药性
猪瘟病毒E0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甘肃河西地区E0基因特征分析
2016年
为给甘肃地区猪瘟的防控和检测提供参考资料,本研究根据典型猪瘟病毒的E0基因设计引物,建立猪瘟RT—PCR检测方法,并评估其特异性,同时用该方法检测甘肃河西地区猪瘟的流行状况,通过基因测序分析E0基因序列特征。建立的猪瘟RT—PCR检测方法对猪瘟病毒cDNA检测为阳性,而对其他病毒cDNA检测为阴性,甘肃省河西地区猪瘟流行广泛存在,流行率为26.92%,且流行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0.2%~96.3%;氨基酸同源性为73.0%~95.4%。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猪瘟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且甘肃河西地区猪瘟的流行毒株E0基因进化高度保守。
陈绍博曾巧英
关键词:猪瘟EO
牛结核病PPD_B-P_(E-C)-IFN-γ诊断方法的建立
2014年
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致病菌株的特异性抗原ESAT-6(PE)和CFP-10(PC)分别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PPDB、PE、PC和PE-C(PE、PC等量混合)作为4种刺激抗原(以PPDB作为参照),分别体外平行刺激56份已知的牛结核病阳性牛全血和460份阴性牛全血,孵育、收获血浆,采用间接ELISA检测产生的IFN-γ水平。经统计学分析,绘制ROC曲线,分别确定PPDB-IFN-γ、PE-IFN-γ、PC-IFN-γ和PE-C-IFN-γ的阳性判定最佳临界点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据此进一步分析PPDB分别与PE、PC或PE-C联用(PPDB-PEIFN-γ、PPDB-PC-IFN-γ、PPDB-PE-C-IFN-γ,串联和并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PE、PC的分子质量分别为27.8ku和16.4ku;PPDB-IFN-γ的最佳临界点为0.02,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和92.2%,PE、PC、PE-C的最佳临界点相同,均为0.01,其中PE-C-IFN-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92.9%和95.7%;联用时,PPDB-PE-C-IFN-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其串联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3%和96.5%,并联时分别为98.2%和91.3%。PE-C-IFN-γ的敏感性比PPDB-IFN-γ低1.7%,但特异性高3.5%;PPDB-PE-C-IFN-γ并联时,敏感性比PPDB-IFN-γ高3.6%,串联时特异性比PPDB-IFN-γ高4.3%。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PPDB-PE-C-IFN-γ诊断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许芳曹青张喜悦田莉莉杜鹏飞呼西旦曾巧英范伟兴
关键词:IFN-Γ牛结核病ESAT-6CFP-10
牛分支杆菌HBHA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2015年
应用PCR技术扩增牛分支杆菌肝素结合血凝素(HBHA)基因并原核表达牛分支杆菌HBHA基因,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该基因序列及编码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BHA,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0.6mmol/L 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表达结果。结果表明,牛分支杆菌HBHA基因完整的ORF全长600bp,编码199个氨基酸。HBHA蛋白为碱性、亲水性蛋白质,含有12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存在抗原表位,亚细胞定位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及线粒体中,蛋白空间结构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折叠为主。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BHA并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分子质量大小为28ku,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说明牛分支杆菌HBHA蛋白是一种抗原指数较高的亲水性蛋白,在原核系统能高效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赵子惠温峰琴项海涛曾巧英
关键词:牛分支杆菌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
猪链球菌2型对红细胞的黏附及溶血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为探讨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感染过程中对血液红细胞(RBC)损害及其机理,本研究采取无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猪血液制备RBC悬液,根据预试验选用SS2∶RBC感染比(MOI)为100的SS2,分别体外感染RBC 0.5、1、1.5、2 h,光镜下观察BRC的形态变化;用G iem sa染色、CF D A-SE荧光标记检测SS2对红细胞的黏附和损伤,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作用时间的黏附率,real-time PCR检测SS2相关黏附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荚膜多糖(CP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纤连蛋白和纤维蛋白结合蛋白(FBPS)及溶血因子溶血素(Sly)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SS2感染后第0.5~1小时,其主要黏附RBC,细胞呈现棘突样病变,少量细胞肿胀,出现轻微溶血,黏附率分别为18.7%和46.3%;感染后第1.5小时,SS2不仅可以黏附RBC,且多数细胞溶血,RBC开始发生破裂,黏附率可达到91.7%;感染后第2小时,细胞几乎全部破裂。MRP和CPS2J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0.5~1小时增高,并与黏附率呈正相关,感染后第2小时表达水平下降;Sly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0.5~2小时持续增加,与溶血现象呈正相关;GAPDH和FBPS在感染过程中变化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SS2感染早期可对RBC产生黏附和溶血作用,先为黏附作用,后为溶血作用,且作用过程较快;主要参与黏附因子为MRP和CPS2J,溶血因子为Sly;GAPDH和FBPS是否参与SS2对RBC的黏附与溶血仍需证实;本试验结果为研究SS2传播和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史晗崔胜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红细胞溶血
A型口蹄疫病毒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的研制被引量:7
2016年
为快速、便捷地检测A型口蹄疫病毒(FMDV)抗体,将胶体金颗粒与口蹄疫A型疫苗株146S病毒粒子(FMDV-146S)结合,作为金标抗原(g FMDV-146S),与其抗体(FMDV-146S-Ab)分别作为检测带(T带)与质控带(C带)组装试纸条,通过检测已知各型FMDV阴性、阳性血清,水疱性口炎(VS)、猪水泡病(SVD)和羊传染性脓疱(CE)的阳性血清,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与稳定性;同时平行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方法进行对比检验。结果显示,该试纸条检测抗体效价最低达1∶128;SVD、VS、CE阳性血清及FMDV阴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A型FMDV阳性血清100%显阳性,O型和Asia 1型的FMDV阳性血清仅出现10%的阳性率;该试纸条于4℃保存10个月,不同批次间、同一批次内的重复性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1);与LPB-ELIS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良好,以此建立该试纸条的半定量比色卡。本试验制备的A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能够准确评价A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孙燕燕马米玲周广青林密曾巧英蒋韬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胶体金
牛分枝杆菌HBHA-HSP65融合黏附素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力
2016年
本研究以牛分枝杆菌valleeⅢ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bha和hsp65基因,采用重叠延伸剪接技术(SOE)获得融合基因hbha-hsp65,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hsp65、p ET-hbha、p ET-hsp65-hbh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纯化后与等体积的弗氏不完全佐剂混合,制备成浓度为150 g/m L的HBHA-HSP65亚单位疫苗。用其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保护效力。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别为65、28、95 ku,主要以可溶状态存在;ELISA测定的HBHA-HSP65的血清抗体效价达1∶16 000,显著高于HBHA、HSP 65和BCG组(P<0.05);经MTT法测定,平均刺激指数为2.45,HBHA-HSP65组显著高于HSP65(P<0.05)、HBHA和BCG免疫组(P<0.01)和PBS(P<0.01);HBHA-HSP65的脾、肺荷菌量检测结果显示,该亚单位疫苗可明显降低牛分枝杆菌在小鼠脾的荷菌量(P<0.05),几乎完全切断对肺的感染(P<0.01)。结果表明,HBHA-HSP65亚单位疫苗能够在小鼠体内激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对牛分枝杆菌感染小鼠有一定的预防保护效果,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赵子惠崔光亚温峰琴曾巧英
关键词:牛分枝杆菌疫苗保护力
The DEAD-Box RNA Helicase DDX1 Interacts with the Viral Protein 3D and Inhibits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Replication被引量:9
2019年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can infect domestic and wild cloven-hoofed animals.The non-structural protein 3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MDV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esis.However,the interaction partners of 3D,and the effects of those interactions on FMDV replication,remain incompletely elucidated.In the present study,using the yeast two-hybrid system,we identified a porcine cell protein,DEAD-box RNA helicase 1(DDX1),which interacted with FMDV 3D.The DDX1-3D interaction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co-immunoprecipitation experiments and a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in porcine kidney 15(PK-15)cells.DDX1 was reported to either inhibit or facilitate viral replication and regulate host innate immune responses.However,the roles of DDX1 during FMDV infection remain unclear.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DDX1 inhibited FMDV replication in an ATPase/helicase activity-dependent manner.In addition,DDX1 stimulated IFN-p activation in FMDV-infected cells.Together,our results expand the body of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role of DDX1 in FMDV infection.
Qiao XueHuisheng LiuQiaoying ZengHaixue ZhengQinghong XueXuepeng Cai
关键词:INTERACTIONINTERFERO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