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4412) 作品数:6 被引量:15 H指数:3 相关作者: 温俊宝 刘振凯 王旭 陈冲 于倩倩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沟眶象与臭椿沟眶象耐寒性比较及幼虫虫龄划分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 Motschulsky与其近缘种臭椿沟眶象E.brandti(Harold)在我国广泛分布,两者寄主单一,主要钻蛀危害臭椿Ailanthus alti... 罗文关键词:沟眶象 臭椿沟眶象 耐寒性 文献传递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产卵行为及其喙结构对产卵位置的适应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 Motschulsk和臭椿沟眶象E.brandti(Harold)为同属近缘种,二者可以在其单一寄主臭椿树上共存。沟眶象幼虫取食臭椿树根,臭椿沟眶象幼... 张甘雨关键词:沟眶象 臭椿沟眶象 产卵行为 近缘种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肠道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研究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和臭椿沟眶象E.brandti是专一危害我国的重要绿化树种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的钻蛀性害虫,已经造成了大量臭椿衰弱死亡。植物细胞壁... 高朋关键词:沟眶象 臭椿沟眶象 内参基因 沟眶象食物源引诱剂开发初报 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探索可准确监测与控制沟眶象成虫种群数量的新技术,本文开发了一种沟眶象食物源引诱剂,并研究了不同配方的引诱剂对沟眶象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5种配方对沟眶象成虫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在沟眶象羽化期内共诱捕沟眶象成虫1212头,其中以B配方(苹果:绵白糖:陈醋:95%酒精:大豆油:尼泊金甲酯:山梨酸钾:蒸馏水=2.7 g、1.5 g、6.15 g、4.8 g、0.162 g、0.9 g、0.9 g、60 g)引诱效果最好,共诱捕沟眶象成虫350头;一天中最佳引诱时段是6∶00-10∶00,诱捕器最佳设置高度为0 m(即将诱捕器桶体埋于土中,使桶体上缘与地表齐平,进虫口暴露于地表);沟眶象羽化高峰期为6月13日-7月4日和8月14日-9月5日两个时间段。 杨开朗 胡红 吴斌 温晓健 曹川健 潘玲 温俊宝关键词:沟眶象 种群动态 快速区分沟眶象雌雄成虫的方法 被引量:4 2013年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的雌雄成虫在外部形态上非常相似,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区分方法。通过对大量雌雄成虫外部形态进行比较,找出了可以仅靠肉眼区分的识别特征,即:雌雄间在成虫后胸腹板上有明显区别,雄虫腹中线贯穿后胸腹板,而雌虫的后胸腹板没有被贯穿,中断位置两侧后胸腹板凸起。经验证,该方法可以作为区分沟眶象雌雄虫的简易方法。与雌成虫相比沟眶象成虫雄虫腹部背板最后一节分为2节,因此,腹部背板雌虫为7节、雄虫为8节也是区分沟眶象雌雄成虫的稳定特征。另外,对臭椿沟眶象E.brandti的雌雄成虫的区分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补充。 陈冲 于倩倩 刘振凯 孙耀武 曹川健 宝山 温俊宝关键词:森林保护学 沟眶象 形态学 沟眶象体内感染的Wolbachia的wsp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昆虫细胞内的一类共生菌,为明确Wolbachia在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体内的感染情况和分类地位,采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对沟眶象5个地理种群(宁夏灵武、中宁、中卫、安徽淮北、山东聊城)共100个样本,进行分子检测。经过克隆和测序得到wsp基因片段593 bp(Gen Bank number:KP713759),明确了沟眶象体内存在Wolbachia的感染,并且其在不同地理种群内的感染率均为100%;通过wsp通用引物检测发现沟眶象体内感染了1种Wolbachia,属于A群Dro亚群。 高朋 刘振凯 温俊宝关键词:沟眶象 WSP 系统发育 WOLBACHIA 沟眶象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 被引量:1 2016年 为进一步了解沟眶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并得出相应各虫态的历期预测式。结果表明:沟眶象卵(egg)、幼虫(larval)、蛹(pupae)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4、15.37、5.95℃,各发育期有效积温分别为190.50、667.06、322.50℃·d。沟眶象各虫态历期预测式分别为:Negg=(190.50±27.81)/T-(8.84±0.66),Nlarval=(667.06±92.29)/T-(15.37±1.4),Npupae=(322.50±32.37)/T-(5.95±1.63)。经林间验证,各预测式在沟眶象卵期、蛹期较为可行,幼虫期虽有一定偏差,但可以为预测预报提供指导。 杨舟斌 田树军 焦建锋 曹川健 温俊宝关键词:沟眶象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补充营养对沟眶象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能更好地建立实验室种群,对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 Olivier)成虫取食不同材料(臭椿萌生苗、2~3年生臭椿枝条、苹果切块、10%蜂蜜水、清水)条件下的雌虫产卵前期、雌虫产卵量、卵孵化率等繁殖力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沟眶象成虫出土后需要补充营养才可以产下可育卵,饲喂清水时可以产下极少量卵,但无法孵化。沟眶象取食臭椿萌生苗、2~3年生枝条时繁殖力较大,其产卵总量和孵化率分别为93~152粒、74.60%和101~156粒、68.42%,极显著高于取食苹果和蜂蜜水的处理(分别为13~49粒、41.67%和2~36粒、15.83%)。因此,室内以臭椿萌生苗和2~3年生枝条饲养沟眶象成虫,野外则可以萌生苗诱集和灭杀成虫。 张艳 武政梅 杨鹏 曹川健 孙耀武 温俊宝关键词:沟眶象 臭椿 补充营养 产卵量 孵化率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对不同诱源的趋性比较 被引量:5 2018年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和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是中国北方严重危害臭椿的钻蛀性害虫。为开发这两种象虫的诱捕技术,本文比较了8种不同波长的LED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和臭椿木段对两种象甲的引诱效果,并在室内、野外进行回捕试验。室内不同诱源选择结果表明,沟眶象对臭椿木段最敏感,臭椿沟眶象对频振式杀虫灯最敏感;在室内,臭椿木段对沟眶象的回捕率最高,频振式杀虫灯对臭椿沟眶象的回捕率最高;在野外,频振式杀虫灯对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的回捕率均最高。本研究建议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监测和防治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 文超 王旭 季英超 曹川健 潘玲 温俊宝关键词:趋光性 趋化性 回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