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3M74) 作品数:69 被引量:260 H指数:11 相关作者: 马中元 洪丽霞 宋雄 王立志 阮征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西省气象局 丰县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电子电信 更多>>
2019年鹰潭3次大暴雨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文章使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雨量数据、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天气分析、形态对比等方法,对2019年鹰潭3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降水实况、3次短时强降水的分布和天气背景;对雷达回波演变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结论。以期为鹰潭大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彭莎 马中元 卢秋芳 余剑浩 桂圆圆关键词: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卫星云图 回波特征 袁河流域大暴雨天气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文章使用常规MICAPS天气图资料,采用统计学等方法,对袁河流域8 a 14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中尺度和物理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袁河流域的大暴雨天气发生的时间和分布特征;分析出袁河流域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并根据袁河流域附近的南昌站物理量场,分析得出袁河大部分大暴雨过程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不稳定能量。 李欢欢 马中元 肖云 李栩婕 袁春关键词:大暴雨 中尺度分析 物理量 袁河流域地面雨量与雷达回波强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分析地面雨量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的关系,文章使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平台的雷达回波资料和江西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服务平台的地面雨量资料,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和paired-samples test分析统计方法,对2013—2020年3—7月江西汛期袁河流域14次大暴雨过程的雨量与CR回波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同时对袁河流域7个国家站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结果为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供一定参考。 李栩婕 马中元 肖云 李欢欢 袁春关键词:回波强度 天气雷达风暴跟踪信息拼图技术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9 2020年 基于天气雷达风暴识别跟踪信息STI(Storm Tracking Information)拼图技术设计与应用,对该技术在江西雷电、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江西8部天气雷达的STI产品进行雷达算法解码,建立STI数据库,按照雷达拼图时间间隔,从数据库中调入STI数据进行15 min、30 min、45 min和60 min路径显示,形成多部雷达的组合STI产品。组合STI产品弥补了单部雷达的不足,对于判断未来1 h回波的移动方向、移动速度有明显的指示意义。而密集指向区对应于回波未来位置的确定效果更好,考虑到整体移向的修正位置更佳,在多次飑线、冰雹等强天气过程中得到了验证。组合STI产品还有助于识别回波系统,对于多个系统并存的天气过程中有很好的对照价值。密集指向区的出现说明回波系统进入发展旺盛期,密集指向区的消失预示着回波系统明显减弱。 陈鲍发 马中元 徐芬 夏文梅 郑媛媛 余剑浩关键词:雷达拼图 个例分析 赣北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为了做好冬季雨雪冰冻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文章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雷达回波拼图产品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等方法,对2020-12-13—2020-12-14赣北地区1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天气形势上分析了高空形势演变、地面天气图和温度层结演变;雷达回波特征上分析了单部雷达回波特征、雨雪回波垂直结构和雨雪回波STI特征。研究结果为江西北部雨雪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了参考依据。 黄龙飞 马中元 陈鲍发 郑卡妮 张晓芳关键词:雨雪天气 雷达拼图 STI 一次辐合线触发产生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21年 文章利用MICAPS常规天气、逐小时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FY2E卫星TBB、江西WebGIS雷达拼图、景德镇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9-07-04景德镇局地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详细分析了大尺度环流背景、层结与环境条件。在短时强降水特征方面,文章分析了雷达拼图回波特征、景德镇SA雷达产品特征和卫星云图特征,分析结果为了解地面辐合线对短时强降水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李燕玲 马中元 陈鲍发 黄龙飞 盛梦婷关键词:地面辐合线 短时强降水 2018年5月20日局地冰雹回波特征分析 2020年 使用micaps常规资料和江西Web GIS雷达拼图平台上的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18年5月20日强天气过程,结果发现:日照增温为此次过程提供了极好的热力条件,中低层水汽也充沛,大气层结处于极不稳定状态,风垂直切变逐渐增强,在低槽、切变线、地面倒槽等动力抬升作用下出现了强对流天气。冰雹出现大部由小块单体迅速发展导致,表现为强度迅速增强,范围呈指数级扩大。当回波强度达60~65 d Bz,且60~65 d Bz范围达到10 km×10 km附近,且有65~70 d Bz的紫色强回波核时,冰雹降落。60~65 d Bz强回波范围越大,中心紫色强回波核占强回波比例越高,强风雹维持时间越长。 彭莎 马中元 陈鲍发 张萍 桂园园2017年鹰潭市城区暴雨天气与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2020年 使用MICAPS常规天气、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自动气象站等资料,采用天气学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和雷达回波图像形态分析方法,对2017年5次鹰潭市城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鹰潭5次城区暴雨有2种降水类型:一是对流型降水,二是混合型降水。对流型强雨带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混合型雨带主要呈东~西或西南~东北走向。造成鹰潭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地面倒槽、准静止锋、地面辐合线、地面气旋等;925hPa至500hPa常常伴有西南急流、低涡、切变线,其中850hPa都存在一个比湿的大值区;200hPa常处在高空急流区的右侧、分流区内。V-3θ图上露点假相当位温曲线、饱和假相当位温曲线呈现“一”字形横向平直分布和竖向准重合型,对流层水汽充沛且深厚,水汽极易饱和,降水效率高,十分利于产生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鹰潭城市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是絮状回波带,回波单体强度虽然不强,但维持时间长,反复经过一地,单体回波呈现“列车效应”,最后形成暴雨或大暴雨天气。锋面回波带和锋前暖区的超级单体、强回波单体和短带回波,也会形成短时强降水而产生暴雨。在垂直剖面图上,对流性降水的强回波单体回波0dBz上沿达到12km以上,45dBz强回波顶高超过6km;回波中心强度达到55~60dBz,有时在强回波上方出现旁瓣造成的虚假回波。混合型降水回波的0dBz上沿在12km左右,但45dBz强回波顶高不超过6km,属于典型“低质心”降水形式。 桂园园 马中元 齐永胜 余剑浩 张萍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V-3Θ图 列车效应 宜丰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2021年 使用江西自动站数据、MICAPS天气图资料、雷达拼图CR产品和单部雷达基数据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形态对比、特征提取等方法,对2017—2019年宜丰4次暴雨和大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演变与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宜丰暴雨或大暴雨过程都出现了≥30 mm·h^(-1)的短时强降水。(2)200 hPa赣北处辐散分流区中,500 hPa 588 dagpm线稳定维持在江西南部,赣北处于850 hPa西南急流的左侧及前端,形成上干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地面辐合线是短时强降水的主要触发系统。(3)在短时强降水期间,雷暴回波群中超级单体回波强度为60~65 dBZ,短带回波强度为50~55 dBZ,复合体回波强度为55~60 dBZ,絮状回波带回波强度为40~45 d BZ。(4)在单部雷达回波产品上,雷暴回波群、回波短带、复合单体回波和絮带状回波,组合反射率CR为40~65 d BZ,回波顶高ET为8~15 km,垂直液态水含量VIL为10~60 kg/m^(2),50 dBZ强回波顶高为5~12 km。 辛玮琦 马中元 谌云 罗燕 黎辉文 洪丽霞关键词:暴雨 短时强降水 回波特征 “2020.07.08—10”丰城连续性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更好地监测预警大暴雨天气,开展好预报服务工作,使用常规天气图、自动站数据、云图、雷达拼图和单部雷达产品等资料,采用天气学、卫星气象学和雷达气象学等方法,对2020年7月8—10日江西连续性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大暴雨与副热带高压有关,出现在副高西北部多个系统辐合之中;2)絮状回波带和絮状回波团静止少动,带上不断有回波短带和单体回波发展加强,形成“列车效应”,形成大暴雨天气;同等回波强度时,絮状回波团的降水效率要高于絮状回波带;3)丰城市受絮状回波带影响,回波强度35~50 d BZ;RCS上,35~50 d BZ回波顶高在6 km以下;VCS上,7~8 km以下均为负速度,对应强回波位置负速度区中出现-10 m/s大值区;4)组合反射率CR回波强度与地面1 h雨量呈正相关,回波越强雨量越大;但雨量出现时间落后于CR回波。研究成果对江西大暴雨天气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有指导意义。 饶云花 马中元 陈鲍发 程小娟 孙芳关键词:大暴雨 云图特征 回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