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X001)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志坚郭咔咔周宏万惠琴邓远萍更多>>
- 相关机构:常熟理工学院中国计量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
- 2013年
- 《终结》是恩格斯在晚年集中阐述马克思哲学的专题著作。在《终结》中,恩格斯从容而自由地阐发了他对马克思哲学性质、产生和内容的理解。虽然,这种阐发带有一定的恩格斯自身的思想色彩,但从总体上看,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精神实质的忠实展现。因此,《终结》无疑是马克思哲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纲要性文件。
- 周宏徐志坚
- 关键词:终结恩格斯哲学
- 后马克思主义对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重构被引量:1
- 2014年
- 在葛兰西那里,物质性的意识形态避免了基础—上层建筑的二分法,市民社会领域的意识形态霸权斗争赋予斗争主体以"集体意志",但是,葛兰西的霸权概念中残存着阶级霸权的最终的本体论基础。阿尔都塞强调了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的自我臣服机制,强调了个体对于一种想象性关系的误识的体认,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分析以多元决定的社会结构为基础,意识形态以及上层建筑的自治性始终被禁锢在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经济的最终决定性下。为此,拉克劳和墨菲赋予意识形态以流动性;通过话语理论的引入,他们强调了在霸权链接实践中将意识形态斗争指向民主革命的现实策略。
- 郭咔咔
- 关键词:意识形态霸权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
- 齐泽克幻象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境遇被引量:1
- 2016年
- 在齐泽克的幻象意识形态视域中,主体经历了从"分裂"到"缝合"的转变过程。首先,实在界维度的主体表明了意识形态的生成条件。在实在界的场域中,"分裂的主体"作为应答而存在,表明了原初主体中的空无和匮乏,从而为意识形态的生成和出场提供了可能。其次,符号界维度的主体表明了意识形态的操控机制。正是基于对实在界创伤的遮蔽,幻象意识形态通过主人能指的回溯性效果,在符号界的场域中,实现了对主体的"崇高缝合",这其实是主体走向了主体化的过程。最后,意识形态还借助辅助支撑系统,使得主体进一步蜕变。这就是客观化的信仰和自反性的认同,使得幻象的主体化进程最终走向了主体的意识形态性内化,主体最终被意识形态彻底捕获。
- 邓远萍郭咔咔
- 关键词:幻象意识形态
- “人的解放”理论的出场路径与意识形态批判方法的现实检验——重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被引量:5
- 2017年
- "人的解放"理论在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是从对宗教的批判这个起点开始出场的。马克思借助对德国现实制度以及法哲学和国家哲学的缺陷的批判来追求"人的解放"。马克思"人的解放"是全人类的"物质解放"与"精神解放"并重的解放。马克思还指出当时的德国可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哲学革命来实现这样的理想。"人的解放"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方法的现实检验,为后来马克思思想的成熟确定了方向。
- 徐志坚解雨晴
- 关键词:无产阶级
- 社会主义和哲学(三)
- 2015年
-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事物的革命性确实存在于社会历史的进程中。《资本论》第一卷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行的严格、缜密和客观的分析使思想界开始觉醒。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不断地运用批判方法来反对那些新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有的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不断阐发自己的学说。许多人把这种在《共产党宣言》视角上结合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学说称为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断前进的标准,通过无产阶级的实际状况表现出来的可行的现实道路,恰恰还是明显可预见的。
- 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万惠琴邵艳
- 马尔库塞的工业社会批判与人的解放被引量:11
- 2018年
- 技术异化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马尔库塞以激进的态度对发达工业社会物质富裕、精神匮乏的现实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技术的进步造就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是"单向度"的人。在这个社会中,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单向度"的,就连人的本能需要也受到压抑。马尔库塞主张通过爱欲的解放来实现人的解放,但是这一解放的途径又是片面而无助的,只有破除技术异化的社会关系前提,人的解放才成为可能。
- 徐志坚
- 关键词:单向度发达工业社会异化技术进步
- 工具主义能否成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功能的逻辑前提?——兼与俞吾金“科学技术双重功能”论商榷
- 2013年
- "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是俞吾金先生"从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看历史唯物主义叙述方式的改变"一文中的重要概念。其中,"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何以可能"是"科学技术双重功能"概念成立的逻辑基础之一。根据他的论述,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的性质"已经演变为"统治人、支配人"。如此,强调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就意味着科学技术具有统治性的、支配性的东西。如果认可这样的观点,那么,很容易推演出:对于马克思而言,技术表现为统治的本性,人无法控制技术。但是,马克思在技术问题上一直将技术看作是人能够控制和掌握的东西,这种技术工具主义的前设也是马克思哲学中的必要的逻辑前提。
- 徐志坚
-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具主义
- 拉布里奥拉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论诠释与启示
- 2013年
- 《纪念〈共产党宣言〉》是拉布里奥拉的经典文本。拉布里奥拉的思想转变、学术历程与《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间的关系密切;拉布里奥拉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学说的根本区别,阐述了批判的共产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客观真理性、规律性及其重大指导价值,这些解读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 万惠琴周宏
- 关键词:拉布里奥拉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