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56) 作品数:1 被引量:12 H指数:1 相关作者: 唐祥德 易治宇 黄宝春 杨列坤 陈力为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拉萨地块中部晚白垩世火山岩Ar-Ar年代学和古地磁研究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2013年 为进一步确定拉萨地块白垩纪-古近纪的古地理位置,我们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措勤地区林子宗火山岩18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场)特征剩磁分量主要为亚铁磁性的磁铁矿所携带,特征剩磁分量在95%置信水平下通过了褶皱检验.倾斜校正后采点平均的特征剩磁方向为D/I=16.2°/17.7°,α95=5.6°,对应古地磁极位置为63.1°N,224.6°E,A95=5.1°.另一方面,Ar-Ar年代学结果表明采样剖面的林子宗火山岩形成年龄为~99-93Ma,与拉萨地块林周盆地的林子宗群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我们得到晚白垩世拉萨地块中部措勤地区的古纬度为8.5°±6.9°N,与林周盆地古近纪林子宗群典中组和年波组所揭示出的古纬度相当,进一步表明亚洲大陆最南缘的拉萨地块在晚白垩世-古近世期间位于北半球~10°N的低纬度地区.结合最新的特提斯海相地层古地磁结果,晚白垩世-古近世拉萨地块的古地理位置限定了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始碰撞时间不晚于60.5Ma;~93Ma以来,拉萨地块和单一刚性欧亚大陆之间存在~1900km的构造缩短. 唐祥德 黄宝春 杨列坤 易治宇 乔庆庆 陈力为关键词:拉萨地块 晚白垩世 古地磁学 喀什盆地西克尔大山口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正>印度和欧亚大陆新生代以来的碰撞和持续挤压造就了广阔的青藏高原和横贯中亚的天山山脉。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垂向和水平方向的生长机制、过程和幅度以及构造、气候和环境间的耦合一直是当今地球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腹... 乔庆庆 黄宝春文献传递 Paleomagnetism of early Paleogene marine sediments in southern Tibet,China:Implications to onset of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and size of Greater India We report a paleomagnetic study of Paleocene marine sediments in the Gamba area of the Tethyan Himalayan terra... Zhiyu Yi~*,Baochun Huang,Junshan Chen,Liwei Chen,Hailong W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Evolution,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文献传递 拉萨地块中部晚白垩世火山岩Ar-Ar年代学和古地磁研究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为进一步确定拉萨地块白垩纪古近纪的古地理位置,我们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措勤地区林子宗火山岩18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场)特征剩磁分量主要为亚铁磁性的磁铁矿所携带,特征剩磁分量在95%置信水平下通过了褶皱检... 唐祥德 黄宝春 杨列坤 易治宇 乔庆庆 陈力为关键词:拉萨地块 晚白垩世 古地磁学 AR-AR定年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