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22)

作品数:5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鹿化煜王社江弋双文孙雪峰张红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石器
  • 3篇旧石器
  • 3篇更新世
  • 2篇石制品
  • 2篇晚更新世
  • 2篇黄土
  • 2篇黄土地层
  • 1篇遗址
  • 1篇人类遗址
  • 1篇舍利
  • 1篇释光测年
  • 1篇盆地
  • 1篇埋藏
  • 1篇旧石器地点
  • 1篇黄土沉积
  • 1篇黄土堆积
  • 1篇古环境
  • 1篇古环境重建
  • 1篇古人类
  • 1篇古人类遗址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贵州省文物考...
  • 1篇aTrobe...
  • 1篇皇家安大略博...
  • 1篇广西民族博物...

作者

  • 4篇王社江
  • 4篇鹿化煜
  • 3篇孙雪峰
  • 3篇弋双文
  • 2篇张红艳
  • 1篇陈英勇
  • 1篇俞凯峰
  • 1篇张文超
  • 1篇卓海昕
  • 1篇王先彦

传媒

  • 2篇人类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Scienc...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Newly discovered Palaeolithic artefacts from loess deposits and their ages in Lantian,central China被引量:8
2014年
Eight new Palaeolithic open-air sites were identified and 770 stone artefacts were collected from 2009 to 2011 in the Lantian area of the Bahe River valley, central China. Because the famous Homo erectus fossils were unearthed at the Gongwangling and Chenjiawo localities, and more than 30 Palaeolithic open-air sit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1960s in this region, the catchment of Bahe River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ominin sites from the late early Pleistocene to the middle Pleistocene. These eight newly discovered open-air sites are located at the second(n = 6), third(n = 1) or higher terraces(n = 1) of the Bahe River. The Diaozhai section on the second terrace was sampled in detail. Two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OSL). The OSL results suggest that a buried lithic artefact layer at the Diaozhai site spans approximately 70–30 ka. The lithic assemblag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stone artefacts were made of local pebbles/cobbles such as greywacke, quartz, sandstone and igneous rocks. The main percussion techniques that were used were direct hard hammer percussion and bi-polar techniques. The lithic artefacts comprise hammer stones, cores, flakes, retouched tools and flaking debris. Acheulian-type large cutting tools(LCTs) such as hand-axes, picks and cleavers were indentified in the Lantian region as well. This is the first time Acheulian-type LCTs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is region. This study distinguishes age gaps between Western world and East Asian Acheulian-type tools.
Shejiang WangHuayu LuHongyan ZhangXuefeng SunShuangwen YiYingyong ChenGaike ZhangLuda XingWeigang Sun
关键词:黄土沉积古人类遗址晚更新世
丹江上游商丹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及其埋藏黄土地层被引量:17
2013年
2010-2012年在东秦岭丹江上游商丹盆地(商洛.丹凤盆地)第三级阶地顶部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211件,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遗址黄土地层剖面上。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丹江河床的石英质砾石,其次是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砾石,砂岩、火山岩和硅质灰岩等砾石原料偶尔被使用。早期人类主要采取锤击法直接剥片,砸击法剥片技术也被使用,碰砧法剥片可能只是在偶尔的情况下才被采用。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石制品种类有石锤、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及碎片屑。工具中砍砸器数量最多,其次是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与小型刮削器,石器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石球、手斧和手镐,商丹盆地的石制品可视为含阿舍利(Acheulian)器物组合类型的石器工业。根据遗址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初步判断商丹盆地丹江第三级阶地旧石器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古土壤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在获得地层绝对测年结果之前,石制品年代可暂置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
王社江张小兵鹿化煜邢路达张改课
关键词:黄土旧石器
中国中部南洛河流域地貌、黄土堆积与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被引量:26
2012年
本文结合最近获得的新资料,对南洛河流域的地貌、黄土沉积和更新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洛河上、中游地貌表现为河流峡谷和山间盆地相间分布的特征,盆地中河流阶地发育;下游为平缓的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黄土在全流域的山顶、河流阶地和盆地等各种地貌部位均有分布。黄土沉积受地形影响较大,上游黄土堆积速率低、颗粒细;在下游有风道直通的地方,黄土堆积速率高、颗粒粗。在不同地貌部位,黄土开始堆积的年代不同,黄土底界的年代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均有所见。对埋藏旧石器的年代研究表明,南洛河流域的古人类活动从早更新世晚期(约800ka)开始,到晚更新世后期(约30ka)结束,期间有多期遗存。初步的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这里曾是森林草原景观,冰期时,乔木植被以松属为主,C_4类型草本减少;而间冰期时,乔木植被以松属-榆科占主导地位,C_4类植物增多。古人类在黄土堆积期和古土壤发育期都可能在这个地方活动,但这一认识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丰富的石制品分布和较为连续的黄土沉积,使南洛河流域成为理解更新世人类行为与环境的重要区域。
鹿化煜张红艳孙雪峰王社江Richard CosgroveChen Shen张文超张小兵王先彦弋双文马萧林Ming Wei
关键词:黄土堆积光释光测年磁性地层古环境重建石制品
陕西蓝田地区新发现黄土地层中的旧石器及其年代被引量:12
2014年
2009—2011年在陕西蓝田灞河右岸新发现8处旷野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770件.研究表明,蓝田地区除存在以前认识比较充分的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阶段的古人类旧石器地点之外,在灞河流域河流阶地黄土地层中还普遍埋藏有晚更新世阶段的旧石器遗存,这些遗址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和砸击法技术剥取石片;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以来自于河流沉积物中的石英岩、石英、石英砂岩和火山岩砾石为主;石制品中既包含直接由砾石和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砍砸器、重型刮削器、手斧、手镐、薄刃斧和石球等,同时也含有一些小型石片和由小型石片修理而成的刮削器和尖状器等小型工具.蓝田地区新发现的旧石器产出层位既有灞河第三级阶地以上的中更新世黄土地层,也有第二级阶地上的晚更新世黄土地层,这一发现首次从地层和年代关系上证明蓝田地区阿舍利(Acheulian)类型旧石器工业遗址的时代最晚可延续到距今3—7万年间,它不仅使这一出土早.中更新世人类化石地区的古人类活动时间延续到晚更新世,而且显示在年代学上东亚地区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侧同类旧石器工业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
王社江鹿化煜张红艳孙雪峰陈英勇弋双文张改课邢路达孙伟刚
关键词:旧石器地点黄土地层晚更新世
汉水上游汉中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及其年代被引量:24
2014年
2009-2012年,在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汉中盆地梁山周围新发现何家梁和窑厂湾2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252件。早期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火山岩、石英岩、硅质灰岩和砂岩等砾石,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和砸击法剥片。石制品种类包含石锤、石核、石片、修理的工具和断块。工具类型以砍砸器、石球、重型刮削器、手斧和手镐等重型器物为主。汉中盆地梁山周围以龙岗寺等地点为代表的旧石器地点群是含阿舍利(Acheulian)类型器物的石器工业。何家梁和窑厂湾地点分别位于汉江右岸第二和第三级阶地上,通过对窑厂湾地点黄土地层剖面进行回授光释光(TT-OSL)方法测年,结合古地磁测试和对比黄土高原标准黄土地层序列测年结果,证实汉中盆地古人类活动的时代最晚在6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何家梁地点的地层测年数据则表明距今7、8万年左右存在另外一个古人类活动繁盛的阶段,早期人类在汉中盆地活动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以前汉中盆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没有独立的年代数据,极大地限制了学术界对其石器工业技术和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这是首次获得的汉中盆地埋藏旧石器地点地层的独立年代数据,是对汉中盆地IEt石器遗址年代学认识上的一大突破。本研究结合可靠的测年数据,分析石器组合及加工技术,对建立中更新世以来秦岭山区的旧石器文化序列,理解我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发展演化以及东西方旧石器工业技术比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社江孙雪峰鹿化煜弋双文张改课邢路达卓海昕俞凯峰王頠
关键词:汉中盆地旧石器黄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