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451007003005043)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7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虹鸥叶玉瑶吴旗韬刘凯苏泳娴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TM遥感影像的广州市城区公园增湿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选取广州市城区17个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园对周边环境的增湿效应。结果表明,公园周边与公园边界点的空气湿度差随着其远离公园边界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且增长趋势逐渐减缓,拟合曲线近似于一条过原点的三次多项式(R2>0.80)。绿化率大于50%、长宽比接近1的公园,其平均增湿范围和增湿湿度差均与绿地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4和0.77)。水体面积比例较大或长宽比较大(约≥2)的公园,比同等条件下水体面积较小或长宽比较小的公园(≈1)增湿效果好。
- 苏泳娴陈修治黄光庆张虹鸥
-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水体城市生态环境遥感
- 1988―2006年珠三角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差异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采用珠三角1988、1998、2006年3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空间重心分析、象限缓冲区分析、典型区位空间分析、景观形态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88年以来珠三角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1988年以来,珠三角的建设用地进入高速扩展时期,建设用地空间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整个区域东部及南部的建设用地扩展占绝对优势,特别在近珠江口以及珠江口东岸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围绕珠江口形成"剧烈扩展型―强扩展型―弱扩展型―稳定型"递变圈层结构;建设用地总体上呈现向沿路、沿海和平原区等典型区位集聚的特征,但在斑块层面上则表现出形态复杂和布局散乱的特点,且围绕城市中心区形成"集聚(高水平)―分散―集聚(低水平)"的圈层递变结构。
- 叶玉瑶张虹鸥刘凯苏泳娴
- 关键词:建设用地珠三角
- 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被引量:23
- 2010年
-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1998、2006年3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定量分析了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区位因子,包括离城市中心距离、离干线公路距离、离海岸线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会对建设用地扩展的方向、规模、强度等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区位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作用,受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作用以及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建设用地扩展围绕城市中心呈现距离递变规律,并向郊区、临路、临海以及平原区等优势区位集聚,从而使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即郊区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和平原区指向。
- 叶玉瑶张虹鸥刘凯吴旗韬
-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展珠江三角洲
- 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2年
- 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科学命题。其中,城市空间结构对于城市交通及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围绕影响城市交通及其碳排放的城市空间结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展开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利于节能减排的空间结构模式与调控策略。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建立空间结构要素与交通能耗的综合关系模型来说明二者的关系,并且越来越倾向于在模型中引入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量,以便更好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对于交通的影响。相比之下,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基础数据以及定量研究较为缺乏。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相关的公共数据平台,加强实证研究和方法创新,通过交通出行建立城市空间结构与碳排放的科学联结。
- 叶玉瑶陈伟莲苏泳娴吴旗韬
-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碳排放
-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工业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1988、1998、2006年三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定量分析建设用地扩展与工业化之间的耦合关系。从珠江三角洲的经验来看,工业化进程越快,建设用地扩展越剧烈;工业化水平与建设用地空间形态变化之间呈现典型的"U"型曲线关系;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与它所承载的产业活动的经济效率存在紧密关系,建设用地效率的提高过程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演进过程是高度一致的。由此可见,工业化与土地利用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共同构成"土地—经济"互动系统。必须将用地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以及环境再造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 叶玉瑶张虹鸥刘凯吴旗韬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工业化
-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业发展适宜性综合评价——以广东为例被引量:9
- 2011年
- 从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石化产业还是钢铁工业,重心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太地区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化区和钢铁生产基地。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消费市场广阔但供应相对不足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成为今后产业发展的热点,但资源环境压力迫切要求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围绕产业合理布局这一问题,引入生态位理论,提出产业集群生态位概念,在态势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系统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生态位最高的一批产业集群所在地,因此得到产业发展区位选择的目标地。最后以广东省为例展开案例研究,最终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 陈凤桂张虹鸥陈伟莲周章伟
- 关键词:产业集群生态位区位
-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被引量:32
- 2011年
- 本研究采用珠江三角洲1988年、1998年、2006年的建设用地遥感解译数据,结合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辨析,定量分析了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之间的耦合与互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建设用地扩展所表现出的阶段特征以及"空间指向性"、"小城镇倾向"、"分散化与低效性"等空间特征都与其粗放型、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紧密相关。两者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共同构成"土地—经济"互动系统;只有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才能建立土地与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 叶玉瑶张虹鸥许学强周春山
- 关键词:建设用地经济增长模式珠江三角洲
- 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4
- 2013年
-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作为空间研究单元,以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作为创新产出的测量指标,对全省2003—2010年市域创新产出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通过计算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以及Moran散点图的分析发现:①近7年间,广东省各市创新产出值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区域空间差距也非常明显;②广东省创新产出能力的集中程度不高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③广东省Moran’s I值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低创新产出地区的集聚,且目前暂未有高极化程度的高创新产出集聚区,说明创新产出核心区的空间知识溢出暂未显现。
- 何键芳张虹鸥叶玉瑶吴旗韬
-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 山区县生态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广东省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为例被引量:6
- 2012年
- 要"生态"还是要"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山区的两难选择。"生态发展"为山区"既要生态也要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文中从生态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内涵出发,对山区县生态发展的动力机制、总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将其理念融入广东省阳山县的生态发展规划。研究表明,生态发展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的正向演进过程,其动力来自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内部,其实现也有赖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和谐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认为山区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城镇化以及民生保障等四项内容,四者作为生态发展的基本线索,应始终贯穿于山区生态发展过程之中。文中尝试性地将上述四项内容融入到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中,以生态保护框架的建立为基础,以产业多元化、城镇特色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对于其他山区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叶玉瑶张虹鸥陈静廖开怀
- 关键词:生态发展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