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SF-2007-III-24)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秀惠胡建华姚乃礼张秋云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乙型重型肝炎
  • 2篇重型
  • 2篇重型肝炎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重型...
  • 2篇肝炎
  • 1篇乙型肝炎
  • 1篇证候
  • 1篇证候规律
  • 1篇透析治疗
  • 1篇清肝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评价
  • 1篇慢性重型
  • 1篇慢性重型肝炎
  • 1篇结肠透析
  • 1篇结肠透析治疗
  • 1篇病机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篇胡建华
  • 2篇李秀惠
  • 1篇张秋云
  • 1篇姚乃礼

传媒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规律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候规律。方法在10家医院选取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作为对照的慢性乙型肝炎者113例,进行证候学调查研究,探讨其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最常见邪实证型为肝脾血瘀证(66.2%)、水浊内停证(41.5%)、湿浊困阻证(37.3%)、湿毒壅盛证(27.6%)、热毒炽盛证(21.5%)、血热证(11.9%);本虚证型为肝肾阴虚证(50.0%)、脾气虚证(33.4%)、肾气虚证(29.6%)、肝阳虚证(25.7%)、脾肾阳虚证(22.3%)、肝气虚证(20.7%)。两大特征性证型是阴毒内结和阳毒内盛,兼有阴毒内结和阳毒内盛特征者,为阴阳兼证。多证相兼中肝脾血瘀、肝脾肾气虚、肝脾肾阳虚兼证百分比均为阴毒内结>阴阳兼证>阳毒内盛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肾阴虚兼证百分比为阴阳兼证>阴毒内结>阳毒内盛。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可辨证为阴毒内结、阳毒内盛、阴阳兼证3证,兼证有肝脾血瘀、肝肾阴虚、肝脾肾气虚、肝脾肾阳虚。"阴毒阳毒证"是以其基本病机"毒、瘀、虚"为核心,以阴阳为纲,以"删繁就简"进行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思路。
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张秋云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乙型肝炎病因病机证候规律
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观察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性。方法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6例,分别给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对照组积分亦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积分均值下降(1.71±4.08)分,而对照组积分均值下降(-0.09±4.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TBIL下降值(中位数165.50)高于对照组(中位数7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治疗后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升高,且1周后PTA(43.6%)与治疗前(3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对照组PT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1周后治疗组PTA(43.6%)明显高于对照组(3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68.89%)高于对照组(54.35%),两组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15);治疗组病死率(11.11%)低于对照组(26.09%),两组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中西医结合组在降低病死率,改善症状、改善肝功能(退黄、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验证了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性。
胡建华李秀惠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结肠透析疗效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