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948)

作品数:25 被引量:150H指数:8
相关作者:王海杰谭玉珍刘锐何韬张美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细胞
  • 9篇自噬
  • 9篇淋巴
  • 8篇内皮
  • 7篇淋巴管
  • 5篇肿瘤
  • 5篇内皮细胞
  • 4篇血管
  • 4篇祖细胞
  • 3篇凋亡
  • 3篇溶酶
  • 3篇溶酶体
  • 3篇细胞自噬
  • 3篇淋巴管内
  • 3篇淋巴管内皮
  • 3篇淋巴管内皮细...
  • 3篇淋巴管新生
  • 3篇内皮祖细胞
  • 3篇巨噬细胞
  • 3篇VEGFR-...

机构

  • 25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25篇王海杰
  • 23篇谭玉珍
  • 4篇刘锐
  • 3篇何韬
  • 3篇张美华
  • 2篇王南宁
  • 2篇敖红
  • 2篇张丹
  • 1篇李鸿帅
  • 1篇俞彰
  • 1篇李婷
  • 1篇王宇鲲
  • 1篇伍金红
  • 1篇张文彩
  • 1篇高喜仁
  • 1篇国海东
  • 1篇王国栋
  • 1篇李志华
  • 1篇权哲
  • 1篇王强利

传媒

  • 10篇解剖学报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国际病理科学...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缺氧状态下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分解细胞质等自身构成成分的生理现象。自噬在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它可以加速细胞内的新陈代谢,或者在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等饥饿状态时从分解产物中获得能量。大量研究表明增强的自噬促进了细胞在缺血缺氧等饥饿状态下的存活。然而,如果自噬水平过度上调,将引起自噬性细胞死亡,也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张丹王海杰
关键词:自噬缺血缺氧细胞存活细胞死亡
聚乙烯亚胺纳米粒递送siRNA的抗肿瘤生长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能够结合并压缩siRNA,形成稳定的PEI/siRNA纳米复合物。PEI纳米复合物通过静电作用与细胞膜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内。在质子化作用下纳米复合物逃离溶酶体,使携带的siRNA免受溶酶体酶降解,从而靶向作用于目的mRNA。对PEI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可显著降低其细胞毒性和提高siRNA递送效率。因此,这种PEI纳米粒递送siRNA先进技术的有效利用对于肿瘤治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海杰谭玉珍
关键词:纳米粒聚乙烯亚胺溶酶体质子化作用靶向作用肿瘤病
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肿瘤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世界难题,当今肿瘤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在肿瘤发生早期做出精确诊断,从而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肿瘤患者的死亡率逐年增高;此外,肿瘤治疗药物的靶向性差,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设计并开发新型靶向肿瘤的药物载体迫在眉睫.研究表明,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极大的优越性.就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特异性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王国栋谭玉珍王海杰
关键词:肿瘤
CD44介导的透明质酸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标记CD44。在噬动轨迹实验中,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吞噬后在其周围形成的无颗粒区面积,扫描电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在吞噬荧光微珠实验中,计数吞噬的微珠,观察细胞内F-肌动蛋白的分布。在吞噬HA包被微珠实验中,计数吞噬的微珠,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分析吞噬HA包被微珠时细胞内Ca2+水平。用CD44阻断抗体处理后,观察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巨噬细胞表达CD44。吞噬细胞较圆,板状伪足和丝状伪足较短。在吞噬颗粒和微珠时,细胞膜出现杯状凹陷。在HA组,吞噬氯化金颗粒和荧光微珠的数目增多,吞噬荧光微珠处的F-肌动蛋白丰富。在包被HA微珠组,吞噬微珠的数目增多,吞噬处的Ca2+水平显著升高。阻断CD44后,细胞吞噬氯化金颗粒、荧光微珠和HA包被微珠减少。结论HA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CD44介导HA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王宇鲲王海杰谭玉珍
关键词:透明质酸CD44细胞吞噬巨噬细胞扫描电镜
细胞自噬的形态学特征和功能意义被引量:28
2009年
目的自噬是细胞受到刺激后吞噬自身的细胞质或细胞器,最终将吞噬物在溶酶体内降解的过程。按吞噬物进入溶酶体的途径,自噬可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类。在巨自噬,自噬前体包裹细胞质或细胞器后形成自噬体,继而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体内容物被降解。在微自噬,溶酶体膜凹陷,直接吞噬细胞质、细胞器或细胞核,形成自噬体,然后被溶酶体酶降解。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通过溶酶体膜的受体将细胞质内的蛋白质转运入溶酶体。自噬从酵母至哺乳动物细胞均很保守,对于耐受饥饿和缺血,清除衰老细胞器,清除细菌和异物,维持细胞活性和延长寿命等起着重要作用。自噬活动受自噬基因的调控,自噬基因缺失或功能障碍时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深入认识自噬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噬体等结构及其功能有助于探讨自噬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作用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自噬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功能意义。
王海杰谭玉珍
关键词:自噬溶酶体
自噬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被引量:22
2008年
自噬是亚细胞膜结构发生动态变化并经溶酶体介导对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的过程。通过平衡细胞合成和分解代谢,自噬稳定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存活。然而,过度自噬可导致细胞发生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与凋亡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对自噬的过程及其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何韬王海杰谭玉珍
关键词:自噬凋亡细胞存活细胞死亡
自由生活阿米巴成囊过程中的自噬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自由生活阿米巴由滋养体向包囊转变过程中的自噬变化。方法通过撤除大肠埃希菌培养基,诱导滋养体转变为包囊,分别在24 h、36 h和48 h时进行观察。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阿米巴成囊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阿米巴自噬的变化及各种自噬结构的结构特点,图像分析仪测量自噬结构的断面面积。用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标记阿米巴虫体内的自噬体,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阿米巴虫体内充满细菌碎片,发生轻微的自噬,自噬结构数目较少。与对照组比较,成囊24 h组阿米巴自噬水平显著提高,自噬结构数目增多,自噬前体、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与细胞质的断面面积比增大;成囊36 h组阿米巴自噬水平显著降低,自噬结构数目减少;成囊48 h组阿米巴92%转变为包囊,虫体内未见自噬结构。结论自由生活阿米巴在由滋养体向包囊转变的早期,虫体内自噬功能显著增强,随后逐渐降低。
王南宁谭玉珍王海杰
关键词:滋养体自噬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阿米巴
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1年
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治疗手段。选择合适的运转载体是基因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尽管病毒载体转染效率很高,但是其免疫源性和安全性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通过化学反应制备而成的纳米粒作为非病毒转染载体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提高了基因转染效率。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以聚乙烯亚胺为基础的纳米粒已经成为基因转染、药物递释系统、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比较理想的运转载体。就聚乙烯亚胺的基本性质、制备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李婷王海杰谭玉珍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纳米粒
整片组织免疫染色显示淋巴管构筑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整片组织内淋巴管免疫染色,并与间接注射法和组织切片免疫染色法比较。方法用普鲁士蓝间接注射新生儿肝被膜内淋巴管,观察肝浅淋巴管的构筑。通过火棉胶切片分析肝浅淋巴管的流向。取人大腿皮肤,作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免疫染色后观察淋巴管的分布。取大鼠耳和背部的皮肤、膈和小肠,将整片组织作免疫染色,观察组织内淋巴管构筑。结果间接注射普鲁士蓝可显示淋巴管构筑和流向,但淋巴管染色缺乏特异性。组织切片免疫染色可显示淋巴管分布,然而不能准确地分析淋巴管密度。整片组织的免疫染色很理想,毛细淋巴管盲端、毛细淋巴管网和淋巴管丛清晰可见。结论整片组织免疫染色能够很好地显示组织内完整的淋巴管构筑。
王海杰谭玉珍Pober Jordan S
关键词:淋巴管免疫染色皮肤小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在淋巴管和不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在淋巴管、大血管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特点,探讨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附分子在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从狗的胸导管、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肺微血管分离内皮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PECAM-1I、CAM-1I、CAM-3、VCAM-1和CD44在各种内皮细胞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分析表达强度。结果动脉、静脉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ECAM-1I、CAM-1I、CAM-3、VCAM-1和CD44。其中,ICAM-1和ICAM-3的表达较弱。VCAM-1在动脉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比静脉强。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PECAM-1、ICAM-1I、CAM-3和CD44,未观察到VCAM-1的表达。ICAM-3和CD44的表达比血管内皮细胞强。结论与动脉、静脉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比较,淋巴管内皮细胞不表达VCAM-1,而ICAM-3和CD44表达较强,这有助于解释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的黏附以及淋巴管新生的机制。
谭玉珍王海杰张文彩李鸿帅
关键词:黏附分子内皮细胞淋巴管血管微血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