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400)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熊晖杨海坡刘爱杰丁娟常杏芝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九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肌营养不良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先天性肌营养...
  • 4篇营养
  • 4篇基因
  • 3篇突变
  • 2篇基因突变
  • 2篇表型
  • 2篇测序
  • 1篇蛋白
  • 1篇眼睑
  • 1篇眼睑闭合
  • 1篇眼睑闭合不全
  • 1篇遗传学
  • 1篇婴儿
  • 1篇婴儿型
  • 1篇神经传导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8篇熊晖
  • 7篇杨海坡
  • 4篇常杏芝
  • 4篇丁娟
  • 4篇刘爱杰
  • 3篇魏翠洁
  • 3篇王爽
  • 3篇傅晓娜
  • 2篇刘雪芹
  • 2篇王静敏
  • 2篇谈丹丹
  • 2篇焦辉
  • 2篇姜玉武
  • 2篇刘洁玉
  • 2篇肖江喜
  • 2篇宋书娟
  • 2篇袁云
  • 2篇杨艳玲
  • 1篇包新华
  • 1篇冯琪

传媒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外显子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遗传性肌病基因型-表型关联.方法 筛选与肌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设计肌病相关基因二代测序靶向捕获试剂盒Sureselect(Panel Version 1和Panel Version 2),采用外显子靶向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临床诊断为遗传性肌病的134例患儿进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2013年使用Panel Version 1对77例患儿进行了基因检测,2014年更新为Panel Version 2检测了57例患儿.对1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4例患儿中男89例、女45例,就诊年龄为6个月至26岁,平均6岁1个月.74例患儿确定了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基因诊断阳性率为55.22%.包括代谢性肌病1例,先天性肌病5例,肌营养不良68例[其中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MDC1A) 22例,Ullrich先天性肌营养不良(UCMD) 11例,Bethlem肌病(BM)6例,点突变导致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 12例,LMNA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L-CMD)5例,埃-德二氏肌营养不良(EDMD)1例,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α-DG)7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4例].结论 临床、病理分析结合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为遗传性肌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根据临床资料、生物信息学分析等综合筛选判断,以此作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傅晓娜刘爱杰杨海坡魏翠洁丁娟王爽王静敏袁云姜玉武熊晖
关键词:肌疾病基因型表型
LAMA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周围神经损害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LAMA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周围神经损害及其性质。方法对2002至2015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经基因及分子病理检测确诊,且完成神经传导速度(NCV)和针极肌电图检查的17例LAMA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对其中1例患儿行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研究。结果17例确诊的LAMA2基因相关肌营养不良患儿表型均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其中男13例、女4例,行电生理检查时年龄1月龄~6岁。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17例,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例,单纯肌源性损害7例。共检测周围神经95根,其中有26根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传导速度较同年龄段正常平均值减慢17%~47%。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下降速度与病程均存在负相关(r=-0.737、-0.771、-0.540、-0.682,P均〈0.05)。腓肠神经活检病理表现证实为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LAMA2基因相关肌营养不良患儿可有周围神经损害,以髓鞘病变为主,且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随病程延长而加重。
梁晓平王爽张巍袁云丁娟常杏芝魏翠洁刘洁玉熊晖
关键词:神经肌肉疾病肌营养不良神经传导周围神经髓鞘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和产前诊断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对确诊的22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musculardystrophy,CMD)患儿进行临床特点总结,对先证者家庭进行遗传咨询,并对其23例再次妊娠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分析2006年10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2例CMD患儿的病例资料。签署知情同意后,采集其中12例孕11~13周胎儿绒毛组织,及11例孕18~22周胎儿的羊水,提取基因组DNA,进行产前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测序方法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进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连锁分析鉴别是否有母血污染和胎儿生物学父母。结果(1)确诊的22例先证者中,13例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均为三4俐2复合杂合突变。13例中,4例为野生型,7例为杂合子,2例携带与先证者相同复合杂合突变。(2)3例LMNA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先证者,均为LMNA新生突变,其中2例胎儿为野生型;1例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致病突变,其母亲为突变嵌合体。(3)1例Ullrich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为COL6A2复合杂合突变,胎儿为野生型。(4)5例d一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其中2例为肌一眼一脑病,为POMGnT1复合杂合突变,2例胎儿均为杂合子;1例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IC型,为FKRP复合杂合突变,胎儿携带相同致病突变;1例为POMGnT1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智力障碍(congenitalmusculardystrophywithmentalretardation,CMD—MR),为POMGnT1复合杂合突变,胎儿携带相同致病突变;1例为POMT1相关CMD—MR,为POMT1复合杂合突变,第1次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复合杂合致病突变,第2次产前诊断胎儿为杂合子。结论目前CMD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对确诊的先证者家庭提供准确遗传咨询并进行有效的产前诊断,以期终止遗传链。
范燕彬傅晓娜葛琳焦辉杨海坡谈丹丹刘爱杰宋书娟马祎楠潘虹杨慧霞王静敏熊晖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产前诊断基因检测
婴儿型糖原累积症Ⅱ型六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分析6例婴儿型糖原累积症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Ⅱ,GSDⅡ)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断的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血生化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酸性α-葡糖苷酶(GAA)活性检查、GA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有5例诊断为经典婴儿型(男1例,女4例),1例女性患儿为非经典婴儿型.起病年龄从生后到3个月不等,所有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甚至倒退,还表现有呼吸困难(4例)、喂养困难(2例),哭声弱(2例)、肝脏增大(2例)、巨舌(1例).6例均有心界扩大,3例胸部X线发现心影增大,心胸比例增加,4例行超声心动图均有心肌肥厚表现,3例行心电图检查均有PR间期缩短及心室高电压表现.所有患儿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较正常升高3~7倍(441 ~1 238 U/L).4例进行GAA活性检查的患儿的酶活性水平均较参考值明显降低[1.3~2 nmol/(spot· d)].4例进行GAA基因检测,共有8种不同的点突变;其中错义突变6种,分别是c.998C> A(p.Thr333Lys)、c.1280T>C(p.Met427Thr)、c.1760T>C(p.Leu587Pro)、c.1924G> T(p.Val642Phe)、c.2012T>A(p.Met671Lys)、c.2105G> A(p.Arg702His);无义突变1种,c.2662G> T(p.Glu888X);移码突变1种,c.2812_2813delTG(p.Cys938fs).随访中5例经典婴儿型患儿已死亡,死亡年龄7个月~1岁1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4.5个月;1例非经典型患儿仍存活,现已2岁5个月.结论 婴儿型GSDⅡ临床主要表现有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心肌受累;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GAA活性明显降低.GAA基因检出致病突变.
丁娟黄昱杨海坡张清友侯新琳刘雪芹杨艳玲能晖
关键词:GLYCOGENSTORAGEDISEASE
Duchenne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患儿合并癫痫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Duchenne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MD和BMD)患儿合并癫痫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4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307例DMD和BMD患儿的资料,就诊年龄2个月~19岁,均为男性,发现合并癫痫者7例,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颅影像学、肌肉病理以及基因突变结果,并对治疗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1)癫痫发生率:在307例DMD和BMD患儿中,合并癫痫者7例(2.28%),其中DMD4例、BMD 3例,均无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2)临床特点:均符合典型的DMD和BMD的临床表现;首次惊厥发作年龄8个月~11岁;6例局灶性发作,1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均未发生过癫痫持续状态;4例患儿发作间期脑电图监测到痫样放电,余3例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其中1例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结果,诊断为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随访患儿1~8年,6例应用了抗癫痫药物,5例单药控制良好,另1例应用2种药物亦控制良好;6例患儿智力正常,1例轻度落后.(3)分子遗传学:6例患儿发现DMD基因大片段缺失,1例发现DMD基因的点突变.结论 DMD和BMD患儿合并癫痫者并不少见,患儿首次惊厥发作年龄跨度较大,以局灶性发作为主,多数发作控制良好.未发现智力障碍和癫痫发作之间有相关性.尚缺乏明确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魏翠洁杨海坡傅晓娜刘爱杰丁娟宋书娟王爽常杏芝杨艳玲姜玉武熊晖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癫痫
SEPN1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早期脊柱强直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早期脊柱强直(RSMD1)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行致病基因突变研究。方法收集2例RSMD1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肌肉活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外显子靶向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遗传性肌病相关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结果2例患儿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自幼运动发育落后,肌无力,肌张力减低,肌病面容,均可独立行走,跑跳慢。例1,女,4岁,竖头不稳,漏斗胸,脊柱前凸,反复肺部感染,血清肌酸激酶(CK)轻度升高,肌肉MRI提示肌肉弥散受损,肌肉活检未见显著病理改变,基因检测发现SEPN1复合杂合突变c.7_8insGGGCC(p.Arg5Glyfs)和c.1167delC(p.His389fs)。例2,男,13岁,脊柱侧弯,存在睡眠呼吸障碍,血清CK正常,肌肉活检提示慢性肌肉病样病理改变。发现SEPN1复合杂合突变c.233delC(p.Ser78fs)和c.1384T〉C(p.Sec462Arg)。2例患儿的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均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结论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确诊2例SEPN1突变导致的RSMD1,为这些家庭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可能。对早期肌无力尤其是颈轴肌无力和肌张力低下,脊柱强直、脊柱前侧凸伴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而四肢关节挛缩不明显的患者,应分析SEPN1基因。基因检测是确诊RSMD1最可靠的方法。
范燕彬李星廖莹杨海坡常杏芝刘洁玉冯琪刘雪芹熊晖
关键词:脊柱强直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的大腿骨骼肌磁共振成像表现与临床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常见亚型的临床表现和大腿肌肉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探讨骨骼肌MRI在肌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经基因检测确诊为CMD的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其临床及双侧大腿肌肉MRI特点.结果 8例患儿中男4例,女4例,检查时中位年龄2.2(0.9-4.8)岁.其中被诊断为CMD伴远端关节松弛症2例,CMD伴早期脊柱强直1例、LMNA相关CMD1例、CMD1C型1例,层黏连蛋白-以缺乏症3例.8例患儿均于新生儿期至婴儿期出现肌无力、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合并关节挛缩,部分存在脊柱畸形、皮肤改变等表现.大腿肌肉MRI提示所有患儿臀大肌及大腿肌肉均存在不同程度脂肪化,CMD不同亚型肌肉脂肪化分布形式及程度存在差异;其中5例出现水肿,7例出现肌肉萎缩,均无肌肉肥大;1例存在半膜肌缺如.结论 CMD临床及大腿肌肉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部分亚型间肌肉脂肪化及萎缩存在差异.MRI中肌肉改变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为基因检测等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信息,有助于疾病诊断.
王丽丽杜婧傅晓娜范燕彬魏翠洁丁娟谈丹丹肖江喜熊晖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磁共振成像
KLHL4O基因突变致杆状体肌病一例被引量:5
2016年
患儿男,1岁9月龄,主因"自幼运动发育落后、多发表观畸形"于2015年7月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多次随诊,2016年3月末次随访患儿2岁5月龄.患儿生后双下肢即无自主活动,双上肢有自主活动,四肢肌张力低,髋、膝关节挛缩,眼睑闭合不全,吸吮、吞咽困难,易呛咳、误吸,鼻饲喂养.1岁5月龄会抬头,1岁9月龄可扶坐10 min.2岁5月龄仍吸吮、吞咽困难,独坐不稳,可倚靠坐1h,不会翻身,双上肢可上举,双下肢不能抬离床面.易患肺炎,每年3-4次,无感染后肌无力加重.视、听可.智力发育:2岁时会有意识地叫妈妈,2岁5月龄能认人,理解简单指令.患儿为第2胎第1产,患儿母亲第1胎为孕3个月胎停育.患儿宫内胎动少,胎龄20周出现胎动,于42+1周剖宫产娩出,1、5、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7分(呼吸、肌张力及肤色各减1分)、8分(呼吸及肌张力各减1分)、8分(呼吸及肌张力各减1分).生后吸气性喉喘鸣,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曾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d.
宋丹羽季涛云包新华常杏芝熊晖
关键词:杆状体肌病基因突变气管插管机械通气APGAR评分肌张力低眼睑闭合不全
一个中国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一个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家系的临床特点、肌肉病理特点和致病基因突变,总结表型/基因型关系.方法 收集并分析先证者(女)及其患病胞弟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提取2人与父母的外周血DNA.筛选61个与肌肉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设计肌病相关基因下一代测序靶向捕获试剂盒Sureselect,采用外显子靶向捕获结合下一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LGMD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发现CAPN3基因变异并经San-ger测序证实后对其弟及父母相同位点进行测序确定变异来源,查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dbSNP138)和基因突变数据库(http://www.dmd.nl/),确定致病突变.结果 本研究先证者为儿童期隐匿起病盆带肌为主的肌无力,逐渐表现为蹲下站起、上楼困难,无翼状肩和肥肠肌肥大,伴有跟腱挛缩和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1 908~9 241 IU/L),弟弟表现为“高CK血症”.利用外显子靶向捕获结合下一代测序技术对此临床诊断为LGMD患者进行基因筛查,发现姐弟均携带CAPN3基因的一个位点c.717delT及另一个位点c.2243G>A的突变,并经一代测序验证,二者均为已报道致病突变.结论 LGMD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明显,外显子靶向捕获结合下一代测序技术能快速发现LGMD的致病基因突变,以利进一步准确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
刘爱杰杨海坡陈琳熊晖
关键词:下一代测序突变
Walker—Warburg综合征的临床表型与POMT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Walker—Warburg综合征(WWS)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该例患儿及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与此类疾病相关的5个候选基因包括POM1、POMT2、POMGnT1、胀州、州矾P基因的外显子,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PCR产物纯化后DNA直接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分析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结果该患儿自幼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肌力、肌张力低下,早期出现关节挛缩,肌酸激酶中度升高,眼科检查疑诊青光眼,头颅核磁共振示侧脑室扩大,小脑、脑干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良,小脑囊肿,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眼脑畸形。进一步基因检测示患儿POMT1基因第5外显子发生了C.313C〉T,P.Arg105Cys的错义突变,来自其父亲,第20外显子发生了e.2208delG,P.Trp736X的移码突变,来自其母亲。该患儿的2个突变均为已报道致病突变。结论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发现该患儿为POMT1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其突变基因分别来自其父母,符合WWS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从基因水平可诊断为WWS,可为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杨海坡王硕焦辉肖江喜熊晖
关键词: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