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02-641)

作品数:4 被引量:12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淑文王宝恩董军潘永张斌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佛山市中医院匹兹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滴注
  • 1篇毒素诱导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Α
  • 1篇胸腺肽Α1
  • 1篇严重脓毒症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融合蛋白
  • 1篇通腑
  • 1篇通腑颗粒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器官
  • 1篇器官功能
  • 1篇器官功能障碍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匹兹堡大学
  • 1篇解放军251...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吉森大学

作者

  • 3篇张淑文
  • 2篇王宝恩
  • 1篇胡森
  • 1篇董军
  • 1篇黎君友
  • 1篇徐杰
  • 1篇李敏
  • 1篇邓梦华
  • 1篇段美丽
  • 1篇毕铭华
  • 1篇林旋
  • 1篇夏斌
  • 1篇张斌
  • 1篇潘永
  • 1篇陈廷秀
  • 1篇郑心校

传媒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肠功能障碍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被引量:103
2005年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休克、病理产科、心肺复苏后等状态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损伤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一种独立疾病,是机体遭受严重损害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董军张淑文王宝恩
关键词:肠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
胸腺肽α_1及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胸腺肽α1和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arsheⅡ评分、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明显升高(P<0.05),APACHEⅡ、MarsheⅡ评分平显著下降(P<0.05),入住ICU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邓梦华潘永张斌林旋徐杰
关键词:脓毒症胸腺肽Α1乌司他丁
重组白细胞介素-10/Fc融合蛋白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实验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10(rIL-10)/Fc融合蛋白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炎症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向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制成ALI动物模型;rIL-10/Fc融合蛋白采用腹腔内给药方式。132只小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rIL-10/Fc对照组、ALI模型组、rIL-10/Fc治疗组。每组选择25只小鼠观察24h存活率;其余用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量、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IL-1B水平,以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注射LPS后4h可引起BALF中TNF-a和IL-1B显著升高(P均〈O.01),rIL-10/Fc治疗组较ALI模型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8h和12h,rIL-10/Fc融合蛋白能显著抑制BALF中TNF—a产生,在12h抑制IL-1B产生;并明显改善LPS注射24h后实验动物的存活率(P〈0.01)。rIL-10/Fc对LPS诱导的ALI小鼠BALF中白细胞数量、肺组织MPO活性、肺组织W/D比值无显著改变。注射LPS24h后,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炎性改变,但在rIL-10/Fc融合蛋白干预后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结论rIL-10/Fc融合蛋白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ALI小鼠肺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改善预后。
毕铭华王宝恩郑心校李敏Konstantin Mayer张淑文
关键词:内毒素
通腑颗粒改善犬缺血-再灌注时小肠对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能力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通腑颗粒对肠缺血-再灌注(I/R)状态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时小肠耐受能力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32只,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后恢复灌流造成肠I/R损伤,复流后4h实施EEN,将瑞代营养液(4 ml·kg^(-1)·h^(-1))经肠黏膜张力计管持续滴注3h直至动物出现肠道不能耐受症状时停止,间隔6h后再次实施EEN,直至动物肠道能够耐受为止。动物随机分成单纯EEN组(EEN级)、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EEN组(I/R+EEN组),I/R+EEN+通腑颗粒组(I/R+EEN+TF组),每组8只。检测小肠黏膜PCO_2(PiCO_2)、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肠I/R后各组PiCO_2和血浆DAO均较单纯EEN组显著升高,并有明显的肠黏膜病理损害。肠I/R+EEN组上述病变最重,肠道不能耐受发生率(87.5%)显著高于EEN组(O)和I/R组(12.5%)。通腑颗粒治疗组小肠功能指标的变化显著轻于I/R+EEN组,表现为肠PiCO_2和血浆DAO活性明显降低,肠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结论:通腑颗粒能显著改善肠组织灌流及功能指标,减轻肠黏膜的病理损害,提高犬I/R时小肠对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能力。
胡森夏斌黎君友陈廷秀段美丽张淑文
关键词:肠缺血早期肠内营养病理损害组织灌流持续滴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