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07)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志荣尹红袁慎峰王刚郑海峰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量子化学
  • 3篇副反应
  • 3篇催化
  • 2篇乙烷
  • 2篇乙烯
  • 2篇三甲基
  • 2篇三甲基苯酚
  • 2篇偏氟乙烯
  • 2篇裂解
  • 2篇裂解制备
  • 2篇解制
  • 2篇甲基苯
  • 2篇甲基苯酚
  • 2篇二氟
  • 2篇反应网络
  • 2篇氟乙烷
  • 2篇氟乙烯
  • 2篇苯酚
  • 2篇
  • 2篇1,1-二氟...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2篇袁慎峰
  • 12篇尹红
  • 12篇陈志荣
  • 3篇王刚
  • 2篇俞安
  • 2篇黄海平
  • 2篇郑海峰
  • 1篇李浩然
  • 1篇陈可先
  • 1篇姚加
  • 1篇梁作强
  • 1篇杨伟涛
  • 1篇王铃
  • 1篇方婷婷
  • 1篇周凯

传媒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化学研究

年份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进的Scheibel萃取塔非平衡级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被引量:1
2014年
建立了1个描述1级改进的Scheibel萃取塔稳态传质过程的非平衡级模型,并采用庚烷-丙酮-水体系进行稳态传质实验以验证该模型.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分析表明,在搅拌速度和两相总流量较低的情况下,使用该模型能准确地模拟1级改进的Scheibel萃取塔中的传质行为.
袁妍娜袁慎峰陈志荣石一尹红
关键词:非平衡级模型
1-氯-1,1-二氟乙烷裂解制备偏氟乙烯被引量:1
2015年
在镍质裂解管中利用1-氯-1,1-二氟乙烷(HCFC-142b)空管裂解制备偏氟乙烯(VDF),探究进料流量和裂解温度对原料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裂解温度为550~600℃,进料流量为0.15~0.60mL/min时原料转化率较高,产物选择性较好,该工艺较适宜制备VDF.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HCFC-142b脱HCl和脱HF反应过程的过渡态结构,计算600℃下脱HCl和脱HF反应的热力学数据和动力学数据,得到反应活化能为225.49和271.15kJ/mol,计算结果与文献值较为接近,说明该计算方法可靠.
王刚郑海峰尹红袁慎峰陈志荣
关键词:裂解偏氟乙烯量子化学
2,3,6-三甲基苯酚气-液-液氧化反应与传质过程
2015年
对2,3,6-三甲基苯酚(TMP)的气-液-液纯氧常压三相氧化反应与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反应为液膜传质控制的快速反应,氧气消耗速率对原料TMP为1级。在液膜控制条件下探讨了水相体积分数(ε)、搅拌转速(n)、搅拌桨直径(d)和通气量(V)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在ε达到0.58后产生相变,相变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随ε变化趋势发生改变,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O2)a)随n、d、V的增加而增大。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kL(O2)a的影响,得到了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量纲一关联式,根据关联式计算得到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值与实验值接近,平均相对偏差为4.53%,表明关联式拟合效果较好。
陈志荣杨伟涛周凯黄海平尹红袁慎峰
关键词:2,3,6-三甲基苯酚传质
六氟环氧丙烷的合成及主副反应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以六氟丙烯(HFP)为原料,次氯酸钠饱和水溶液为氧化剂,1,1,2-三氟三氯乙烷(F-113)为溶剂,甲基三辛基氯化铵(TOMAC)为相转移催化剂进行两相法合成六氟环氧丙烷(HFPO)的工艺研究。考察了次氯酸钠水溶液加入方式、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次氯酸钠溶液与F-113体积比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次氯酸钠水溶液采用缓慢加入法,反应温度为-12℃,催化剂用量为2.5 g,水油相体积比为1,反应时间为2 h时,原料转化率91.3%,六氟环氧丙烷收率84.5%,选择性92.5%。运用量子化学理论在DFT/u B3LYP/6-31+G(d,p)水平计算得到了主反应六氟环氧丙烷生成过程的中间体和过渡态。通过19F-NMR和1H-NMR分析反应水相中生成物,验证了副反应产物Na F、CF3COONa、CF3CF2COONa和CF3CFHCOONa的生成机理。
尹红王刚戴思远袁慎峰陈志荣
关键词:六氟丙烯六氟环氧丙烷量子化学过渡态
乙酸乙酯-乙腈萃取精馏的模拟优化被引量:10
2015年
应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乙酸乙酪-乙腈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体积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33,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6块和第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1.5,溶剂比为3。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乙酸乙酯.乙腈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依据。
高孜孜袁慎峰陈志荣尹红
关键词:ASPENPLUS乙酸乙酯乙腈DMSO萃取精馏
CuCl_2-FeCl_3催化氧化2,3,6-三甲基苯酚合成2,3,5-三甲基-1,4-对苯醌过程研究
2015年
以Cu Cl2-Fe Cl3混合金属盐水溶液为催化剂,以正己醇为溶剂进行2,3,6-三甲基苯酚(TMP)多相氧化反应。通过副产物2,2',3,3',5,5'-六甲基-4,4'-联苯二酚(IP)和中间产物4-氯-2,3,6-三甲基苯酚(Cl TMP)生成情况推测Cu Cl2和Fe Cl3催化反应网络。研究结果表明副产物IP主要在反应初始阶段生成,Cl?通过促进中间产物Cl TMP生成进而抑制副反应。反应温度为358.15 K,Cu Cl2使用量7.57%(mol),Fe Cl3使用量3.78%(mol),反应进行8 h,目的产物即2,3,5-三甲基-1,4-对苯醌(TMQ)收率为80.66%。
尹红黄海平陈志荣袁慎峰
关键词:2,3,6-三甲基苯酚
含氢聚硅氧烷序列结构的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方便研究含氢聚硅氧烷的硅氢加成反应及其构效关系,需知道含氢聚硅氧烷链节的微观排布状况,本研究通过对聚合物链节序列长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改和补充,定义分散度(η)的概念并分析调聚过程中聚合物链节的排布。使用调聚法合成低含氢聚硅氧烷,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和搅拌转速等条件对调聚过程中聚合物含量和分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聚过程包含聚合平衡和-Si(CH_3)H-O-(D_H)链节分散平衡两个过程,聚合平衡远远快于D_H分散平衡。温度为65℃时,聚合反应在2~3 h内达到平衡,D_H分散平衡则需要8 h甚至更长。增加催化剂用量、升高温度、增大搅拌转速均有利于两个平衡过程的进行。催化剂用量为5%,搅拌转速为400 r/min,温度65℃时,分散度最高为0.805。
梁作强陈志荣尹红袁慎峰
关键词:分散度
百里香酚合成薄荷醇副反应研究
2014年
l-薄荷醇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香料之一,其生产方法主要以百里香酚为原料,先加氢生成薄荷醇8种异构体,再拆分得到l-薄荷醇.现有文献未对百里香酚催化加氢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为加深对百里香酚加氢反应脉络的理解,本实验以雷尼镍为催化剂,观察其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百里香酚合成薄荷醇的副反应,以气质联用方法 (GC-MS)鉴定了副产物结构.并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副反应机理,对不同副产物生成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00℃,3MPa时主要副反应为薄荷醇脱水,薄荷醇和百里香酚的连续脱甲基反应.反应机理为催化剂镍原子活化了异丙基上的碳碳键和连接环的碳氧键.主要副产物有烷基环己醇类、烷基苯酚类及烷基环己烷类,生成副产物可能性大小的顺序为烷基苯酚类>烷基环己醇类>烷基环己烷类.
王铃陈志荣尹红袁慎峰
关键词:薄荷醇催化加氢副反应量子化学
活性炭负载金属氯化物催化1-氯-1,1-二氟乙烷裂解制备偏氟乙烯被引量:2
2016年
在裂解温度为400~630 ℃、空时为32 s 条件下研究了活性炭负载金属氯化物催化剂(FeCl3/C、CuCl2/C和NiCl2/C)催化1-氯-1,1-二氟乙烷(HCFC-142b)裂解制备偏氟乙烯(VDF)的过程。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对原料转化率和VDF 含量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3/C 和CuCl2/C 的催化活性较高,NiCl2/C无明显催化作用。反应温度为400~500 ℃时,FeCl3/C 使HCFC-142b 转化率提高约10%~20%,VDF 含量增加约3%~8%,选择性下降约10%~14%。反应温度为400~480℃时,CuCl2/C 使HCFC-142b 转化率和VDF 含量提高50%以上,选择性也明显提高。推测FeCl3/C 和CuCl2/C 的催化机理为碳正离子机理。
王刚郑海峰尹红袁慎峰陈志荣
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羟胺有机催化剂在分子氧氧化研究中的支载策略被引量:2
2016年
自上世纪90年代"Ishii体系"开发以来,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类羟胺有机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的选择性催化氧化性能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该类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可回收性等多种缺陷不利于其大量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本文作者从实验与理论角度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该类催化剂的离子对化合物均相支载策略和聚合物/无机材料非均相支载策略进行了综述,对这些支载策略的现状和使用前景进行了简评,并展望了支载类羟胺催化剂的潜在设计方向(如聚合物离子液体支载策略、非均相芳环共轭体系支载策略和金属卟啉/席夫碱仿生催化协同支载策略),寄希望于将其应用于工业化研究.
谢海英陈可先姚加李浩然
关键词:亚胺NHP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