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40101)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惠萍李四清景晓莺叶华年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项美丽《边城》英译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从东方学的视角对项美丽主译的《边城》英译本Green Jade and Green Jade展开研究,可以发现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美丽对于东方的认识,以及在其翻译活动中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支配与塑造作用。
- 王惠萍
- 关键词:东方学《边城》翻译
- 对外语教学视域中教师自主概念的审视与再界定被引量:16
- 2015年
- 外语教学需要新的途径,教师自主关注教师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已然成为外语教学中一个新的方向。文章首先梳理了外语教学视域中教师自主的构念、定义和维度,对现有概念研究的贡献及问题进行了评述。本研究认为教师自主需要区分课程自主与教学自主;教学自主与教师内在的能力和知识有关,是教师可实现的自主。文章据此对该理念下的教师自主进行了探索性界定。
- 李四清
- 关键词:外语教师
- 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评析——兼论中国文化身份的构建被引量:4
- 2015年
- 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是一种文化存活策略,其目的是给每一种特殊的语言传统或文化文本以自己的空间。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阐述了文化翻译的问题,巴巴认为"矛盾状态"给文化协商和抵制霸权提供了可能性,而"模拟"和"混杂性"是被殖民者反抗权威的重要手段和抵抗形式,"第三空间"则是建构起新的身份符号,及合作和斗争的创新场所。虽然巴巴的文化翻译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它对我们如何理智对待民族主义和全球化及构建中国文化身份具有积极的意义。
- 王惠萍
- 关键词:文化翻译后殖民混杂性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戴乃迭译介活动研究——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译介被引量:5
- 2013年
- 英籍翻译家戴乃迭的双重文化身份和女性主义思想使她的译介活动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戴乃迭通过本土化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积极地向海外译介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她的译文提升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使中国女性的声音被世界所听见。
- 王惠萍
- 关键词:女性主义戴乃迭文化身份
- 寻找异质文化中的人类共性——从《大地》的恋土情结谈起
- 2016年
- 小说《大地》中主人公王龙展示出了深厚的恋土情结,土地既给他提供了生存之本,也满足了他内心的精神需求。在守护土地的过程中,王龙得到了归属感和内心的安宁平和。恋土情结体现着和谐、仁爱的中国精神,同时作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共存于中美两国的社会传统和文学创作中。赛珍珠特殊的文化边缘人的身份和双焦透视的视角使她敏锐地发现了异质文化中人类的共性,以作品为媒介唤起美国读者的共鸣和面对灾难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中国与美国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 景晓莺叶华年
- 关键词:恋土情结经济危机
- 东方学与中国文化身份建构被引量:3
- 2013年
- 萨义德的《东方学》对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历史上的中国形象一直以来受到西方权力话语的支配,而在全球化的今天,隐伏的东方学依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着负面影响。中国应该掌握话语的主动权,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但这并不意味着诉诸于民族主义、大中华主义等。中国应直面自己的现实问题,构建一套合适的话语体系,在文化多元并存的基础上,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身份,达致"和而不同"。
- 王惠萍
- 关键词:东方学文化身份文化霸权民族主义
- 从伊万·金的《骆驼祥子》英译本看译者的文化身份和职责
- 2012年
- 伊万·金的《骆驼祥子》英译本Rickshaw Boy使老舍的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但该译本因对原作进行了大量改写而颇受争议。译者伊万·金具有多重文化身份,在其译本中既保留了较多的源语文化异质,亦有译者本土文化的移植,体现了文化的杂合性。翻译中的文化互渗、文本形象的构建等受制于权力的影响,但是译者在跨文化交流中也承担着自己的职责。译者对源语文化心理的正确感知是跨文化交流成功的关键。
- 王惠萍
- 关键词:RICKSHAWBOY文化身份翻译
- 从《边城》的英译历程管窥中国文学“走出去”被引量:1
- 2015年
-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从《边城》长达70余年的英译历程可管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状况。在语料库分析手段的辅助下,各译本的文本特征得以更准确描述。而对译者主体性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阐释,则更直观地反映了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过程中各制约因素的影响。
- 王惠萍
- 关键词:《边城》英译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