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051196)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潘乙怀刘传通李桥孙虹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串珠素在大鼠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大鼠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串珠素的时空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24只雄性SD大鼠,通过暴露一侧大鼠上颌磨牙牙髓建立牙髓损伤模型,对侧未损伤磨牙作为对照组,术后1、3、5、7 d取标本,脱钙后石蜡包埋,近远中向沿牙体长轴4μm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串珠素和β1整合素的表达变化,平均吸光度法计算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串珠素染色强度增加,阳性染色位置随着炎症损伤的进展方向而转移,各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对照组(F=9.511,P<0.05),并以1 d组升高最为明显。β1整合素染色在牙髓损伤后3 d开始,在炎症牙髓和相对正常牙髓中阳性表达,3、5、7 d组的平均吸光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124.18,P<0.05)。结论:串珠素在牙髓组织损伤后防御机制中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和炎症细胞浸润而发挥作用。
- 李桥孙虹潘乙怀刘传通
- 关键词:串珠素免疫组化牙髓损伤
- 串珠素在大鼠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串珠素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建立大鼠一侧上颌第一磨牙牙髓损伤模型,另一侧同名牙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损伤后1、3、5、7 d各取1组目标牙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eal-time PCR观察检测各组牙髓组织中串珠素的表达变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牙髓损伤后,牙髓组织中串珠素染色强度增加,各实验组的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以1 d组升高最为明显;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串珠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牙髓损伤后1 d明显下降,此后随时间延长逐渐回升,损伤后7 d时回升最明显,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串珠素在牙髓组织损伤后的防御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但其表达的增加并不是由其生物合成增加所致。
- 李桥刘传通潘乙怀
- 关键词:串珠素免疫组化牙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