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B080701004)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曹铭辉纪风涛梁建军刘玲何惠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激酶
  • 1篇蛋白
  • 1篇抑制剂
  • 1篇异丙酚
  • 1篇应激反应
  • 1篇源性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制剂
  • 1篇瑞芬太尼
  • 1篇瑞芬太尼-异...
  • 1篇神经源
  • 1篇神经源性
  • 1篇神经源性疼痛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应激
  • 1篇手术应激反应
  • 1篇鼠脑
  • 1篇水肿
  • 1篇疼痛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福井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纪风涛
  • 4篇曹铭辉
  • 3篇刘玲
  • 3篇梁建军
  • 2篇何惠燕
  • 1篇李珏
  • 1篇王志
  • 1篇苗利萍
  • 1篇马伟英
  • 1篇吴强
  • 1篇刘付宁
  • 1篇卜宪章
  • 1篇付燕妮
  • 1篇李峰
  • 1篇广濑宗孝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及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研究化学合成的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72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姜黄素(缺血前30 min腹腔给予50、100 mg.kg-1)组(C1和C2组),每组18只。I组和C1、C2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处死。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干湿重法观察大鼠脑含水量的变化,通过收集透出脑血管外的伊文思蓝(EB)来示踪血脑屏障(BBB)的变化,免疫印记法检测AQP-4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的表达情况。结果 S组无神经行为改变;C1、C2组脑含水量、EB量、AQP-4表达及JNK磷酸化水平与I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C1、C2组神经学评分高于Ⅰ组(P<0.05)。结论化学合成的姜黄素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表达水平及BBB的破坏程度,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通路的磷酸化激活有关。
纪风涛曹铭辉梁建军刘玲李峰卜宪章
关键词:姜黄素AQP-4C-JUN氨基端激酶
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FESS手术应激反应及麻醉复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鼻内镜(FESS)手术应激反应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FESS手术病人60例,年龄23~57岁,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检测术中不同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术毕停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即刻和离开术后恢复室(PACU)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以及离开PACU时间;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后各时点Cor、NE、E、ACTH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A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同时点B组(P<0.05);MAP和HR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B组在拔管后即刻及离开PACU时OAA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离开PACU时间早于A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人术后随访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FESS手术使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病人苏醒质量明显改善。
纪风涛曹铭辉王志梁建军苗利萍吴强李珏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应激反应鼻内窥镜手术
吗啡诱导的CPP复燃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EAAT3蛋白表达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复燃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3(EAAT3)的表达变化,探讨前脑皮层及海马区EAAT3在阿片类药物复吸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PP建立(Es)、消退(Ex)、复燃2 h(Re2)、复燃4 h(Re4)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连续10 d,建立CPP模型;停止给药使CPP逐渐消退;单次腹腔注射吗啡2.5 mg/kg诱导已消退的CPP复燃。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EAAT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腹腔注射恒定剂量的吗啡10 mg/kg,Es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比control组明显延长(P<0.05),成功建立CPP模型;待CPP消退后,吗啡2.5 mg/kg腹腔注射诱发Re2和Re4组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再次比control组明显延长(P<0.05),CPP复燃。(2)Es组前额叶皮层EAAT3比control组表达减少(P<0.05),CPP消退的Ex组表达回升,在Re4组表达再次减少(P<0.05)。(3)海马区EAAT3在各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Es、Ex组海马CA1区EAAT3比control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吗啡诱导CPP复燃时,前额叶皮层EAAT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重现CPP建立时的变化,提示阿片类药物复吸行为的形成可能与前脑皮层EAAT3的表达减少有关。
刘玲付燕妮何惠燕纪风涛刘付宁曹铭辉
关键词:条件性位置偏爱复吸
预先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PTRK3对神经源性疼痛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r-kA)抑制剂IPTRK3对神经源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artial sciaticnerve ligation,PSNL)模型,术前10 min单次腹腔给予IPTRK3 10 mg·kg-1,测定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热痛觉过敏阈值(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痛觉过敏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免疫印迹法测量左侧L4-5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Fos蛋白在L4-5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PSNL组小鼠出现明显热、机械痛觉过敏(P<0.05),背根节TRPV1蛋白表达及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与PSNL组相比,预先给予IPTRK3 10 mg·kg-1明显减轻小鼠热痛觉过敏,背根神经节TRPV1蛋白表达水平及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sham组(P<0.05)。结论预先给予IPTRK3可以明显减轻神经源性疼痛症状,抑制背根神经节TRPV1及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可能部分参与其早期迅速减轻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
马伟英何惠燕纪风涛刘玲梁建军广濑宗孝曹铭辉
关键词:TRKA神经源性疼痛TRPV1FOS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