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4014-131)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京晖丛培武李俏陈志英刘俊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机电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廊坊智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渗碳
  • 1篇锻造
  • 1篇乙炔
  • 1篇真空
  • 1篇真空渗
  • 1篇真空渗碳
  • 1篇真空渗碳炉
  • 1篇渗碳炉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碳浓度
  • 1篇凝固
  • 1篇凝固过程
  • 1篇偏析
  • 1篇曲轴
  • 1篇铸造凝固过程
  • 1篇显微硬度
  • 1篇显微组织
  • 1篇离线
  • 1篇离线编程

机构

  • 2篇北京机电研究...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北京机械工业...
  • 1篇江苏太平洋精...
  • 1篇廊坊智通机器...

作者

  • 2篇李俏
  • 2篇丛培武
  • 2篇王京晖
  • 1篇柳百成
  • 1篇张树有
  • 1篇沈厚发
  • 1篇孙良峰
  • 1篇刘俊祥
  • 1篇裘乐淼
  • 1篇陈志英
  • 1篇黄泽培
  • 1篇刘颖
  • 1篇夏汉关
  • 1篇杨书评
  • 1篇胡琨
  • 1篇赵红军
  • 1篇崔红娟

传媒

  • 2篇金属热处理
  • 1篇锻压技术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大型铸锻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铸造凝固过程宏观偏析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宏观偏析普遍存在于铸造合金凝固过程中,严重影响了材料的使用性能。本文利用宏观偏析数学模型,分别对53 t钢锭和500 t铸件宏观偏析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型考虑了凝固收缩与等轴晶沉降,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涂武涛沈厚发柳百成
关键词:铸造凝固过程宏观偏析数值模拟
WZST系列三室真空高温低压渗碳炉的研制和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对WZST系列三室真空高温低压渗碳炉的技术难点,型号、规格等参数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结构和特点,总结了三室真空高温低压渗碳炉设计和试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结果表明,研制的WZST三室真空高温低压渗碳炉系列产品运行机构可靠,操作方便,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生产需要,工件渗碳后的组织与性能、工艺的灵活性、生产成本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崔红娟李俏王京晖丛培武
关键词:真空渗碳炉乙炔
基于离线编程的机器人曲轴去毛刺系统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离线编程的用于曲轴去毛刺的机器人系统,基于曲轴的CAD模型离线生成了机器人去毛刺程序,采用辅助支架实现了系统中工件坐标系的标定,采用变形的三点法实现了系统中工具坐标系的标定。经过系统标定,使离线编制的程序有效应用到了实际的机器人系统中;采用离线编程的方式生成机器人曲轴去毛刺程序,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
齐立哲汤青杨书评刘颖
关键词:机器人离线编程
机械行业标准《直齿锥齿轮精密冷锻件技术条件》研制的必要性及技术概要
2012年
随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与之相应的汽车零部件尤其是直齿锥齿轮精密冷锻件的加工技术、制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适应冷锻件技术的发展,结合现有的机械行业标准《直齿锥齿轮精密热锻件技术条件》,进行了《直齿锥齿轮精密冷锻件技术条件》的研制。参考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标准,结合国内现有直齿锥齿轮精密冷锻件的制造水平、技术能力和生产现状,从原材料控制、毛坯要求、锻件表面结构要求、尺寸及形位公差、锻件表面及组织缺陷、热处理要求、表面清理、质量检测以及包装和运输等各个过程,对直齿锥齿轮精密冷锻件的加工制造制订机械行业标准。
夏汉关赵红军黄泽培
关键词:冷摆辗精密锻造
18CrNiMo7-6和20CrNi2Mo钢高温渗碳工艺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7
2013年
对18CrNiMo7-6和20CrNi2Mo钢进行980℃高温渗碳工艺研究,并对其显微组织、显微硬度、表面碳浓度、奥氏体晶粒度等重要工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为使18CrNiMo7-6和20CrNi2Mo钢渗层获得弥散分布状碳化物、较高的显微硬度、较高的晶粒度等级,通过工艺优化获得最佳工艺为:提高渗碳温度至980℃,冷却方式采用先气冷后二次加热再进行淬火。
刘俊祥王京晖李俏陈志英丛培武
关键词:高温渗碳显微组织显微硬度表面碳浓度晶粒度
产品模块可再生模型与再生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满足模块化设计中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提出模块再生的思想.在模块细分的基础上提出模块元的概念.通过对模块元的分类分析以及对模块内部各模块元的功能、几何、结构信息及模块元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分析,建立模块可再生模型.采用有向图与属性列表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产品更细的模块元层面的结构和属性信息的表达.利用有向图的基本运算规则,研究4种基本的模块再生技术,提出影响度函数作为衡量再生可行性的评判依据.该方法在家用电器产品开发中得到了应用验证,通过对吸尘器各模块的再生操作有效扩充了模块库,增强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孙良峰张树有裘乐淼胡琨
关键词:产品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